高考數學復習的時間緊、內容多、任務重。復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并形成知識網絡,揭示普遍規(guī)律,提煉思想方法,形成基本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提高數學能力和素養(yǎng),并且要在高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為了達到復習的目的,應特別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注方法與藝術,提高效率
提高效率的策略是:三基是根本,中檔是關鍵,數學能力是核心。為了在時間緊、任務重的現實中提高復習效率,我們必須研究復習的方法與策略。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我們必須認識到,復習的效果是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應用、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來體現的,在復習過程中主角是學生,老師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和效果而做一些引導工作。我們既要反對那種數學復習課上大量舉例,將復習課上成“題量展示課”、“解法展覽課”的消極做法,更要認真反思復習過程中是否重視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是否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復習過程中凡是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教師決不要包辦代替。復習時間雖然緊,但再緊也要以復習的效率和學生的收獲為目標。只有學生自己親自參與了思考和練習,才能真正的落實“三基”,才能取得真正的復習效果。因此我們說:“寧可一節(jié)課少講兩個題目,也要將參與、研究、討論與思考練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我們老師常怕這樣做會耽誤時間,影響復習進度,殊不知,這樣做,不但不會影響復習效果,反而將有力地促進我們的復習工作。
2、提高解題教學的藝術性。由于高三復習周期長,整天的做題和模擬練習,學生厭煩情緒會自然而生。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是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我們僅僅依靠高考重壓及學生強烈的升學欲驅使學生解題、聽講,顯然是難以持久的。這就要求我們要增強教學的藝術性,問題情境的新穎性,教學活動的情趣性,講解語言的生動性,分析講評的形象性,做到深入淺出,易于理解,讓學生在活潑寬松的環(huán)境中領略數學解題的有趣與美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領略到數學的優(yōu)美、奇異和魅力,增強提高復習的自信與興趣。
二、關注習慣培養(yǎng),提高應試能力
考試是一門學問。高考數學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僅取決于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過硬的解題能力,而且還取決于臨場的發(fā)揮。我們要把平時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作高考,從心理調節(jié)、時間分配、節(jié)奏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等方面不斷調試,逐步適應高考。因此復習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應試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對審題習慣、解題速度、準確性和表述規(guī)范性的訓練。
1、審題。在爭分奪秒的高考中,掌握好審題的技巧,就猶如手握打開寶庫的鑰匙,會增強學生高考必勝的信心。因此,復習中一定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審題習慣,并把題目審清、審全、審準、審透。
2、速度。高考要在120分鐘的時間內答完所有的數學考題,時間不容學生有絲毫的懈怠,必須爭分奪秒,因此復習中一定要有速度意識,訓練一定要提高速度和準確性,因此“小題大做”或用時過多無疑都是“潛在丟分”,未能發(fā)揮應試能力的最優(yōu)化。
3、運算。高考歷來都重視對運算求解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復習中應引導學生根據條件、通過分析、綜合、比較,合理選擇運算方法,幫助他們揭示算理,以提高運算效率,減少運算量,提高準確率。切記只注重分析試題的思路,而不完成答題過程。
4、表達。目前不少學生對高考數學試題,一般能找到正確的思路,但是表述往往不夠完整或規(guī)范,解題過程中關鍵步驟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導致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現象。不少學生雖然找到了正確的思路,但是由于考慮不周,或推理不嚴,或書寫不準,最后答案錯誤而丟分。還有不少學生解題思路基本正確,也得到了最終結論,但缺少關鍵解題步驟,解題過程邏輯不通,因果關系不成立,或遺漏某一極端情況,討論不完整;或潛在假設,以偏概全等,導致答案不完整而丟分。因此,復習中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書寫規(guī)范、表達準確的良好習慣。老師在講題時要規(guī)范的板書,做出表率,像參考答案那樣要求和規(guī)范學生。
三、關注例題、習題的選擇,評講方式,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
鑒于高考綜合題常在多個知識點交匯處命制這一特點,老師在選擇例題和習題時,可適當注意問題的綜合性,多在知識交匯處選題。其類型可以有“小題綜合”、某一專題的綜合、涉及數學多領域的綜合。而數學高考除了考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之外,還注意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復習時,既要注意選擇一定數量的新穎情景的問題進行訓練,以增強適應性,又要注意選擇一定數量的能力型問題進行訓練,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試卷評講時切記就題論題,要關注解題思路的發(fā)現過程,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答題的藝術與策略的掌握,逐步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水平。
四、關注回歸課本,查缺補漏,掌握通性通法,提高基礎
“支持課程改革,注重開發(fā)教材”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課本在高考復習中的作用。雖然高考試題不會直接來源于課本,但是課本卻是高考中低檔題的基地,是落實三基的源泉?;貧w課本,不是死記課本題型,死記課本結論,而是要通過抓綱悟本,梳理知識,揭示課本內容所含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研究課本例習題的變式和延伸,解題規(guī)律的總結,掌握通性通法,達到對“三基”的靈活掌握與運用。然而復習后期,往往有一部分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沒有掌握,就獨自拋開課本、脫離老師進行“自主復習”,上課不認真聽講,對老師布置的任務往往不按時完成,他們將基礎拋在一邊,急于解一些高難度的試題,結果自信心受挫,高考時原本該得的基礎分也是掉了?;貧w課本,就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及時發(fā)現自己的不足,能夠及時進行有償補救,能夠比較自然地找回自信心,從而提高基礎得分率。
五、關注心態(tài)調整,輕裝上陣,幫助學生發(fā)揮水平
進入高考復習后期,大部分學生都有焦躁情緒,對高考復習和即將到來的高考都有些懼怕和厭倦。由于大量的重復練習,高強度的模擬訓練,造成不少學生對高考復習的厭煩和麻木。如果我們的模擬訓練過于頻繁或難度過大,將會給大多數學生的信心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幫助學生調整心理狀態(tài),以平和的心理對待階段復習效果和未來的高考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要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輔導、咨詢,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困擾,提高學生面對高考的心理承受力。同時應結合實際交給學生一些數學應試的基本策略和臨場發(fā)揮的技巧、經驗,加強考試常規(guī)要求的訓練,努力為考生在高考中發(fā)揮出自身應有的水平提供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