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新教材,最吸引學生的是一幅幅色彩鮮艷的主題圖,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群群活潑可愛的小動物,一張張符合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的特點的生動有趣的主題圖,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這不僅給枯燥、單調的數學賦予了生機,讓數學變得可親,拉近了數學與生活、數學與學生的距離,更為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通過熟悉的情境進行數學探究,從而感受數學知識的含義,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
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有些老師由于對主題圖認識的誤解和使用的偏差,在使用主題圖的過程中出現(xiàn)機械照搬,生硬處理,隨意改編等問題,不僅調動不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引發(fā)不了學生的數學思考,而且使主題圖失去應有的數學價值,課堂也失去應有的數學味。如何有效地用好主題圖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位一線老師進行深思。我認真地認識和審視教材中的主題圖,同時反思自己幾年的實踐教學。我認為要用好主題圖,必須先正確認識主題圖,用心地領會主題圖的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行靈活地使用,才能真正發(fā)揮主題圖的最大價值,使它真正有效地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一、正確認識主題圖
新世紀小學數學(北師大版)教材所采用的主題圖通過選擇學生熟悉的、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內容和情境,溝通生活中的數學和教科書上數學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理解和體驗從現(xiàn)實生活中產生和發(fā)展數學知識。因此,從課程理念和教材設計的角度來看,主題圖具有兩大特點:
1、具有趣味性。
主題圖的設計在遵循兒童的心理特征和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了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富有兒童情趣的主題情境,這些情境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童話、游園活動、運動會等。這些主題情境在學生面前展開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學生覺得很有趣味。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熱情,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二年級上冊第38頁“角的初步認識”。主題圖呈現(xiàn)的是校園圖,是一個學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學生很有興趣地找角。通過“找角”活動,學生都知道物體上有角,對角就有了初步認識。
2、具有思想教育性。
許多主題圖不但給我們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設觀察、探究的空間,同時具有思想教育與數學知識完美統(tǒng)一的特點。例如,三年級上冊第22頁“試一試”的主題圖,除了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以外,還包含著關于關愛老人、勤儉節(jié)約和合理規(guī)劃經濟等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內容。
二、靈活使用主題圖
要用好主題圖,教師不僅要正確認識主題圖,領會它的內涵,也要考慮怎樣靈活使用,
才能達到優(yōu)化主題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
出下面幾點有效的做法。
1、合理把握主題圖的呈現(xiàn)方式
“主題圖”蘊含的數學理念,在于主題情景的呈現(xiàn)過程。新教材的主題圖作為一個包含豐富的數學信息場景,教師在課堂中的呈現(xiàn)方式歲“主題圖”的教育教學價值的體現(xiàn)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主題圖的呈現(xiàn)主要有一些幾種方式:
第一,分層展示。挖掘出主題圖中的隱含數學問題是數學學習的關鍵,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合理安排,為學生的探索過程提供思維表象,激勵學生探究的熱情,促使學生生活經驗不斷數學化。
第二、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教材中的“主題圖”表現(xiàn)在課本上都是靜止的,在教學中,老師通過處理,使原本靜態(tài)的主題圖變成了動態(tài)過程式的演示,在緊緊把握學生思維的前提下,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第三、用故事串起主題圖。在北師大版數學新教材中,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演繹主題圖情境,引發(fā)學生新鮮、好奇、親近的兒童情趣,有利于產生積極的情感,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的學習內容。而且在這些故事串中,每一個新的知識都是以問題串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
2、 合理選擇“主題圖”的呈現(xiàn)時機
以“主題圖”的形式編寫,通過畫面場景來呈現(xiàn)教學內容,這是北師大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對于“主題圖”的呈現(xiàn)時機的把握,成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問題之一。恰當選擇“主題圖”的呈現(xiàn)時機會使得課堂教學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應該清晰地認識到處理教材主題圖的價值是充分體現(xiàn)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讓
學生的思維在應用與鞏固的同時,從更高層次的要求學生,達成本環(huán)節(jié)預設的教學目標。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把原來放在前面的主題圖作為拓展延伸的內容,應該說更加有效地體現(xiàn)了教材原有“主題圖”的意義和作用。因此,主題圖不一定要放在課前,而是要考慮什么時候呈現(xiàn)合理更有效,什么時機呈現(xiàn)更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要適當把握,也要靈活地處理呈現(xiàn)的時機,使其充分體現(xiàn)出主題圖所蘊涵的內涵和價值。
3、依據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可充分利用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巧設懸念,誘發(fā)學生參與的動機?!爸黝}圖”的教學也在于教師恰當的設疑激趣。比如:在《采松果》一課中,老師可詢問孩子:“同學們,你們知道松鼠最喜歡吃什么嗎?”生:“松果!”師:“大森林里住著松鼠媽媽和它可愛的寶寶,小松鼠一天天長大,為了讓它學習生存的本領,媽媽要帶它們去采松果,我們也去看看好嗎?”這時,老師出示主題圖,請同學們認真的觀察圖,說說圖中的意思,并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4、注意結合“主題圖”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主題圖”教學不單純是給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學生創(chuàng)設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更重要的是要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下結合圖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這一點。如一年級教學“比大小”中的主題圖,這是一幅極有教育意義的圖畫,除了引導學生會比較大小,準確比較出最大和最小,最多最少。而且要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教育學生感恩父母,關愛弱小,要將大的蛋糕分給父母,他們養(yǎng)育我們很辛苦,同時還要關愛弟弟妹妹,將最好的與他們一起分享。如果教學中忽略了思想品德教育這一任務,再好的教學也是不完整的。
5、拓展主題圖的多樣使用
主題圖的功能不只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在教學之中,教師可先用主題圖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識、引出例題,解決問題后,可以在主題圖原有信息量的基礎之上再增加幾個信息,然后又用主題圖編排練習。這樣學生在新知識學習之中也進行了鞏固練習。在整堂課中,主題圖的使用貫穿整節(jié)課,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主題圖的作用。所以說,圖不在多,關鍵要用足,用透。
5、不適合學生的主題圖——大膽舍去、巧妙替換
新課程理念強調,教學的過程是教師“用教科書教”的過程,而不是“教教科書”的過程。因此,作為教材組成部分之一的主題圖,它的存在也并非教學的全部,作為教師,我們要懂得變通與取舍。對于那些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圖,我們應在深入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或是精心分析、巧妙替換;或是大膽舍去、開門見山。
總之,新教材呈現(xiàn)的內容,形勢比較新穎,與老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點之一是設計了大量活潑生動的情景圖。這些圖畫的風格和色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富有兒童情趣,主題圖的展示,便于學生觀察,也便于老師利用圖中景物與學生交流。新教材的使用也拓寬了老師的教學視野,為老師在教學中有效落實課標理念提供了載體,不僅承載著知識,更滲透著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理性地看待主題圖,并深入地領會主題圖的內涵,把握好新教材中的“主題圖”這一特色,理解其意義和它的價值所在,在此基礎上對主題圖進行靈活地、創(chuàng)造地使用,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主題圖的最大價值,使數學課堂真正實現(xiàn)為學生發(fā)展服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