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創(chuàng)新 評改 自評互評 自改互改
《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這樣的建議:“養(yǎng)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笨梢姡囵B(yǎng)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然而現(xiàn)實教學中,評改作文成了老師的頭等大事,老師們耗盡心血精批細改卻事倍功半。學生對作文仍然不感興趣。作文批改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雖然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扼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各國作文教學幾乎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師生投入多,收效甚微,學生寫作興趣低沉,水平不高,懼怕寫作文,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都表明探索作文評價方式,摸索符合作文教學規(guī)律的評價體系,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已成為世界性亟待解決的課題。根據(jù)“教學建議”的精神,我覺得,在“作文評改”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應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自評自改,激發(fā)寫作興趣。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瓶頸,費力不討好。雖然學生絞盡腦汁寫出一篇作文,卻往往得不到中肯,老師一如既往地精批細改,滿篇作文像動了大手術綁著繃帶的病人。而大多數(shù)學生只關注分數(shù)或等級,對評語則熟視無睹。老師的良苦用心如打水漂。教師黔驢技窮,學生捶胸頓足,家長一籌莫展。要解決這種困惑,老師不能越俎代庖。
魯迅先生說過:好的作文是修改出來的。特別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來說,他認為讓學生在寫作的基礎上進行反復自評自改,以此加強學生對作文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從而有力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作文評改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主體。學生通過參與評改,可以發(fā)現(xiàn)需要修改的標點符號、佳詞妙句,謀篇布局。通過自我檢查、自我評定,發(fā)現(xiàn)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失誤,并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學生從改文中找到了良好的學習策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
磨刀不誤砍柴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此,習作的評改應大膽地放手交給學生去完成,老師只要動員、分組、統(tǒng)一標準要求,教給學生自評自改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評改習作,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其意義遠遠超出了作文教學的本身。教給學法,以教師的導學積極性帶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真正獨立學習的人,以此激發(fā)學生寫文、評文、改文的熱情。
二、生生交流,互評互改。
在作文教學中,如何評改作文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得評改者得作文。所以對作文的評改應該多渠道全方位,通過學生的自評自改后再生生交流,傳閱、討論、互評互改,這樣,學生才明白作文既要“評”又要“改”?!霸u”就是品評、鑒賞,“改”即修改、潤色?!霸u”是發(fā)現(xiàn)習作的閃光點,或指出不妥之處,然后再提出修改建議。在“評”的整個過程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實現(xiàn)知識、思想、觀點的碰撞?!案摹眲t讓作文教學達到最高境界,是一個不斷加工美、完善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通過生生交流,互評互改,學生真正經(jīng)歷一次又一次的語言加工、結構重組,讓學生從中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與吸收,鑒賞與提高的過程。
因此,自評自改、互評互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指出:對學生的作文評價,要有利于激勵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發(fā)展。對學生作文的正確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素養(yǎng)的重要一環(huán),在評價中要立足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正確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教師一定要轉變“一批到底”的陳舊觀念,把手術刀還給學生,把“替學生改作文”變“指導學生自評互評、自改互改”,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yǎng)學生自評自改的能力上,這是老師責無旁貸的責任。
三、師生交流 ,范讀點評。
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情感各異、智力懸殊,學生的個性差異迥然不同,作文水平也就參差不齊。尤其是農(nóng)村學生,見識少,閱讀量缺乏,作文水平的優(yōu)劣相差甚遠。學生是教學的資源。因此,老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把每個學生的作文發(fā)展定格在“一定過程”這條準繩上。講評作文時,老師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文,聲情并茂地范讀,或讓作者范讀,然后稍加點評,再讓學生就某個話題去斟酌、去改進、去提高!決不把存在的問題和盤托出,因為這樣只會將普通水平的學生擊得全無斗志。老師應有針對性地提出小建議,讓學生將修改的內(nèi)容填寫在評語后。老師從回應中看到學生的進步和成長,并及時對學生的回應作出評價和鼓勵。這樣,學生不僅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又將老師的要求落到了實處。再加上老師的表揚,其寫作興趣得到充分的激發(fā),寫作水平的提高也勢在必得。
四、二度創(chuàng)作,公舉“最佳”,總結表彰。
經(jīng)過評改的作文,教師盡量用多媒體出示,讓全班學生再讀再議,寫出評語,真正做到人人參與。作者可談自己的寫作感想,同學可向作者提問題,也可談自己對習作的意見,作者也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這種評改方法,把學生的潛能挖掘得淋漓盡致,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了充分的激活,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搭建了舞臺,滿足了學生共同參與作文評價的需要。在全班群策群力的基礎上,公舉出“最佳”習作,尤其是平時作文基礎不好,通過自評互評,進步大的,更要表彰。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边@句話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歲月的淘洗,一直流傳至今,足見其存在的價值?!氨碚谩蹦茏寣懽骰畹膶W生感受到關愛與認同,能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和諧,讓作文教學事半功倍。
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創(chuàng)新作文評改方式,既能讓學生掌握寫作能力,又能提高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既能讓學生掌握寫好作文的技巧,也能讓學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在修改作文的過程中看到經(jīng)自己修改過的作文比原來更流暢了,從而產(chǎn)生一種成功的喜悅,寫作興趣得到激發(fā),寫作信心增強了,學生最終成為作文的真正主人。
總之,作文教學要走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們要用新課改理念和現(xiàn)代教育思想來武裝自己,創(chuàng)新作文評改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