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小學教學中,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學好語文為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是很不利的,這種方法會給學生增加很大的學習壓力和負擔。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教師也將有效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增效肩負要做到減輕學生負擔,同時還要保證教學質量的提升,這是教育工作者所重視的問題。本文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增效減負進行研討,并且還制定出了詳細的減負策略,希望對教育事業(yè)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 小學語文 增效肩負 策略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增效減負是新課改提出的新目標,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量。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習效率,教師也要制定不同形式的教學模式,改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在掌握知識量的同時鞏固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
一、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現狀
(1)因材施教方面有待加強
雖然我們采用的是班級授課制,但我們仍然要做到因材施教,關注每一位同學,爭取對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因為每一位學生的知識基礎、理解能力、興趣特點都不一樣,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沒有做到因人而異,最終就會導致學生對語文知識把握程度不同,因此教師要提高整體成績,沒有很好地因材施教是很難做到的,反而會在無形中加大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2)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
新課程條件下,各種新穎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老師也會積極嘗試課堂教學改革。然而,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模式也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在具體操作中要根據具體內容、具體學段、具體學生來運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模式,總之能夠做到減負增效的模式才是最好的。
(3)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tǒng),按部就班的完成教學內容,致使其課堂的形式單調枯燥,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負擔較重。同時,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表現為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枯燥、單調的課堂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制約著教學效果的提升。其次就是不科學的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但教學目標的不科學不合理,使學生的綜合能力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師的教學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從而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負擔,學生不能將其學習到的知識進行高效的應用。我國的教學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致使教師、家長與學生均關注分數,升學率成為了評價學校、教師的指標,最終導致學生將面對眾多的作業(yè)與任務,學生的學習壓力巨大。
二、小學語文課堂減負增效策略
(1)構建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減負增效課堂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知識,得到鍛煉。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取得進步,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強化班級建設,形成學習環(huán)境,保持學生學習狀態(tài),養(yǎng)成樂于探索,并不斷發(fā)現自己的民主課堂。教師用積極的態(tài)度肯定每位學生的努力,激勵他們奮發(fā)向上,調動學習熱情與積極性。在語文課堂上,如果學生問題回答不正確,教師不應該批評和指責學生,因為語文是一門相對開放的學科[1],對于意識層面的理解要求很高,也許是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或者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偏差,這就需要教師重新梳理知識點,照顧那些理解力差、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課程講解時將這種差異考慮進去,同時調動起后進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給予正面反饋。例如:在學習《養(yǎng)花》時,通過寫?zhàn)B花的過程,表達了作者養(yǎng)花的樂趣,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在課下,教師應當和每一位學生分別進行有效的交流,用一些鼓勵、贊揚的話語,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此同時,教師面對不同的學生要保持足夠的耐心,決不能放棄任何一位學生,作為教師,要對自己的工作保持奉獻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為人師表,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
(2)增效要注重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
評價增效是否明顯,要看學生們能否有效的獨立思考。教師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輔佐者,當語文學習遇到問題時,教師必須善于啟發(fā)學生,引導他們去尋求答案,自己得出結論。例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別人對他的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開始勘測線路。哪里要開山、架橋,哪里要把陡坡鏟平,他都進行周密計算,他還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我們工作首先要精密[2],不能有一點馬虎,所以,我們都要學習他這種精神。通過這種精神,學生們解題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培養(yǎng)出學生們獨立探索的精神。此外,課堂提問要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化被動為主動,精巧地設置問題,并且附帶一定情景,讓學生不由自主的思考,而不是忙于準備標準答案,在探索中使問題得到解決,真正投入到語文學習情景中來。
(3)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
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比較流行教學模式的使用,這本身是踐行新課程改革的一種表現,然而在教學中教學模式的使用要符合客觀事件情況。想要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增效減負,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能夠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優(yōu)化,要能夠為學生營造出一個符合自身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這種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得以重視,要能夠使語文知識內容變得更加清晰、透徹、易懂。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一節(jié)的教學中,首先給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能正確朗讀和背誦。并且從中感受魯迅先生的幽默風趣以及關系他人的精神,魯迅時刻為別人想的多為自己想的少,他內心充滿了對勞動人民的愛,直到他的離世人們再也感受不到他的愛了,作者內心的悲傷情感[3]。緊密圍繞這些內容展開教學,在讓學生感受魯迅的崇高精神時,我把微課引入到課堂上,通過圖片、視頻、動畫小故事等讓學生懂得時刻關心他人的傳統(tǒng)美德。對于小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地滿足學生對知識的個性化學習。微課是對傳統(tǒng)課堂的有效補充和拓展,既能讓語文課堂出現新的著力點與改變,也能讓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所提高。
結束語
在小學教學中要注重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建立以素質教育為重點的課堂教學,構建高效的課堂體系。在提高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實現增效減負,小學語文教育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但要減負,更要把學生學習價值體現出來,最終將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充分展現,才是教學的根本價值的所在,也是小學語文課教學增效減負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曉端.毛紅芳.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研究[J].當代教師教育,2016(01):7-10.
[2] 馬建華.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增效減負[J].教育科學研究,2016(02)113-114.
[3] 程紅.張?zhí)鞂?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初探[J].中國教育學刊,2015(15):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