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什么是課前預習,課前預習就是指學生在要上的學習內容之前,自己主動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學習,看看自己在無老師課堂講解指導的情況下,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指導 教學
針對《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的理念,結合我校開展的“三分課堂”教學模式實際現(xiàn)狀,我就對我所教班級語文課堂的課前預習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規(guī)范,力爭我所實驗的班級的語文課前預習的學習方法在提倡學生自主探究,培養(yǎng)自學能力,張揚學生個性,表現(xiàn)自我等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強調課前預習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展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優(yōu)化的學習方法。課前預習這一方法地運用既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自覺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促進語文學習所必備的學習技能的形成。
下面將從“課前預習”的宏觀和微觀方法和效果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一、所學單元進行整體預習的指導。
人教版語文教科書的特點是以語文整體單元為基礎單位,每一個單元都有自己的教學主題,但是單元里的每一篇課文又都圍繞這個主題展開后各具特色。所以預習要求里面我不僅僅要求對每篇課文的預習,對所學的每個單元的主題思想也要了然與胸。俗話說“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孩子們從小都要有觀大局,宏觀認識事物的有意識。培養(yǎng)孩子們這方面的能力就得從學習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包括這不起眼的課前預習。所以在預習具體課文之前要有意識的指導學生先對所學單元的所有課文進行總結,找到單元的主題。比如我們二年級語文下冊五單元是有關自然現(xiàn)象的,我就會要求所有孩子一讀,在學習這個單元之前孩子們要像閱讀其他課外書籍一樣將五單元的每一篇課文都通讀一遍。二悟,即對所閱讀好的課文大致總結歸納一下具體的主題。三查,就是結合單元提示,根據總結歸納的單元主題查閱有關這方面學習資料,以助學習,同時充實孩子們的知識系統(tǒng),為拓寬孩子們知識面,開拓學生視野打下基礎。
二、課前預習的微觀方法的指導與規(guī)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毕胍_到培養(yǎng)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讓孩子們學會動手動腦去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拓寬學生知識面,開拓學生的視野, 僅僅了解語文每個單元的學習主題肯定是不夠的,必須要指導學生一項一項的規(guī)范性的預習才真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我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
1、讀。任何一篇要預習的課文首先要求學生能讀通課文,然后讀熟課文,具體多少遍不用要求,讀熟為止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讀熟后,主要內容學生大致能了解。
2、查。讀課文時會遇到一些不會讀的生字或者是詞語,還有些不懂的地方。這些就需要通過查字典、查資料等方法尋找答案,也可以向同學、家長問詢,仍然沒有解決的問題要標記,以便在課堂上有重點地學習。尤其指導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相關內容查閱資料,比如:作者簡介,相關課文知識延伸,故事拓展等,這些不僅有助于學生將所學文章弄明白,更是有助于拓展知識面,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標。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讀、思、圈、畫。指導學生在認真閱讀“預習”文字的基礎上標出課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號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標記。如:文中的重點詞語,生字詞語,四字詞語等要求學生用熒光筆勾畫,重點的內容在文字下面標“△”有疑問的地方在文字下面畫“_”,并在字邊寫上“?”等,以便在課堂學習時多留心。.再比如文中的生字連詞可以用“--”標出容易寫錯的字用“○”標記需要著重理解的詞句可用“===”標明并認真思索結合上下文或借助字詞典理解詞意,遇到描寫優(yōu)美的句子用“~ ~ ~”標出。
4、持。一個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這需要我們學生日復一日的堅持,也需要我們老師長期不懈的指導和監(jiān)督。培養(yǎng)學生堅持不懈的品質也應該是我們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同時在預習時要求學生精力集中學習,培養(yǎng)自己一絲不茍做好每件學習任務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課前預習的效果分析。
1、通過指導我班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實踐來看,效果是顯著的。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在聽課時,注意力就會比較容易集中在預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上,做到聽課有的放矢,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就教師而言,教師在設計、檢查預習作業(yè)的過程中,既能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智能特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又有利學生大腦開發(fā)和潛能挖掘,使教學過程呈現(xiàn)立體性。因此,可以這么說,課前預習也是輔助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2、課前預習為小學低年級向小學高段的學習架起一座“引橋”。從家長和學生的反饋情況來看,他們普遍認為在小學階段指導課前預習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小學低段學生的學習知識簡單,學習任務相對輕松,從三年級開始,小學語文所涉及的知識面廣,知識難度不斷增大,尤其孩子們開始接觸作文,作文能力的提高首先應該是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所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課前預習它既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又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適應小學高段的學習,盡快步入“主橋”的正軌中來。
3、課前預習設計的層次性具有一定的難度,怎樣做到既設計出適合每位學生的課前預習,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練習,讓學生機械做題;既讓學生留有學習發(fā)展的空間,而又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既照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又挖掘出蘊藏在學生身上的潛力?這些都將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究。
總之,合理、科學地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課前預習這種學習方法,會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生動,知識掌握扎實,智力得到鍛煉,能力得到培養(yǎng),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正如十九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xiàn)成大廈,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闭n前預習不正是學生用來“捕魚”和“漁”嗎?當然,教學相長也,教師傳授的“漁”也正是在復雜多變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和提高。作為教師的我,仍將不斷探究,力爭使課前預習這種學習方法地運用達到最優(yōu)化,教學無止境,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