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文教學成功的原因-----讀書
我們經(jīng)常對學生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話很有力地見證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語文課程標準》上寫道:“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我們老師也知道,作文教學是心里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的過程,必須要有足夠的語言積累,語言積累就來源大量的閱讀。作為語文老師應首先認識到語文能力不是老師講出來的,也不是做題做出來的,是讀書讀出來的。
二、教會學生會“讀書”是重中之重
讀書不得法,等于沒讀。有許多學生讀了很多書,一到寫作文卻用不上,照樣不會寫、寫不好,也就是常說的不會學以致用,所以教會學生怎樣讀書尤為重要。我認為“情感式誦讀讀”和“批注式閱讀”這兩種方法對學生寫作文很有幫助。
情感式誦讀就是將內在的情感投射到所誦讀的內容中去,與書中的主人公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交融,達到人書一體,同喜共悲。讀書時不要一目十行的讀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一句話一句話地品,要仔細體會文章的章法,深切品味文章的情感。通過學生誦讀,引出教師點評,教師的點評為學生的讀借鑒升華,最后達到“心領神會寓情于景以氣帶聲,以聲傳情”胡誦讀要旨,這種入骨的閱讀興趣才能輻射效應到寫。
“批注式閱讀”是從讀到寫的“橋梁”。通過“批注式閱讀”的特點和方法:畫記式、注釋式、歸納式、深究式、聯(lián)想式、質疑式、感想式,可以看出批注式閱讀的優(yōu)勢是把理解和表達,吸收和傾吐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訓練,是將外在的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將消極的語言轉化為積極的語言最好的途徑和載體,讓學生把書讀活了。讀與寫幾乎是同步進行,因此這種閱讀我認為效率高,效果好。
三、豐富學生的讀物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且如今的課外書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并不都適合學生閱讀。因此作為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
(1)、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我們推薦讀物時,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如上完了《丑小鴨》,我們可以讓學生閱讀《安徒生童話選》,學習了《景陽岡》,可以向學生推薦《水滸傳》等。
(2)、推薦與年齡特點適宜的書籍:我們推薦讀物時,不能一刀切,必須根據(jù)每一階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向學生提供書籍名單。如:三、四年級的孩子,他們的識字量比較豐富,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我們就可以向他們推薦《格林童話》、《寶葫蘆的秘密》、《兒童科幻小說》、《十萬個為什么》、《櫻桃小丸子》等書籍。
(3)、推薦與習作要求相關的文章:習作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大量的閱讀可以為習作鋪墊。如學習《新的跨越》,明確了消息的寫法,動員學生閱讀報刊上的新聞報道,進一步明確報道的寫法,為習作《寫板報稿》打下基礎。
(4)、從時空結構上推薦有關內容:在實踐中,大膽地將報紙、雜志、小說、影視、廣告、標語等語文信息引入課堂,豐富深化教材內容。
(5)、另外還可以有目的有層次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名家名作。如《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等。有時在課堂上可以適當?shù)貜闹薪厝【识温淅首x或解說,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此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將看到過的讀物互相推薦,彼此交流。這樣,學生既可以閱讀到大量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吸收經(jīng)典文學的精華,又能感受到時代的脈博,源源不斷地吸取新知識,吸取生活的活水。這樣的語文才是活的語文。正如“問君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
四、創(chuàng)設學生的讀書氛圍
首先,舉辦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在班級中組織開展有關競賽活動:如百科知識競賽、作家作品知多少比賽、演講比賽、故事會、書法、寫字比賽、報刊剪貼、編輯賽、口頭作文賽、手抄報、墻報、黑板報比賽等活動,盡量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閱讀的價值所在。
其次,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表揚獎勵一批讀書收獲大的學生,抽取他們的讀書筆記,在學習園地上開辟“優(yōu)美詞句賞析專欄”,選登同學摘記的優(yōu)美詞句,放假期間則讓學生把“優(yōu)美詞句共賞析”作為手抄報的內容,辦個人手抄報,讓每個學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第三,召開讀書心得交流會。在班級經(jīng)常性組織學生之間開展課外閱讀的心得交流會,以學生閱讀時的心得體會,通過交流會的形式,讓學生彼此增進對閱讀的進一步了解,這樣無形中就給學生一個動力,促進了讀書的勁頭。
第四,積極組織向校內外刊物投稿。通過多種形式的檢查,讓學生互相學習,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也看到自己的不足,學生就會不甘落后,就會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從而使愛讀書的氛圍更濃,更加有利于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總之,讀書要得發(fā)于課內,得益發(fā)展于課外,首先會讀書,然后大量的讀、廣泛的讀,以此獲取知識信息、認識客觀規(guī)律、激活思維、提升價值取向,讓孩子思想鮮活才思不竭,寫作就有了內容與功底,因此讀書是寫作的前提,讀書是寫作的生命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