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一種側重于事件發(fā)展過程描述的文學體裁。它強調(diào)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的講述。它包含了有著豐富想象、生動形象的情節(jié),教人向善樂觀、誠實勇敢,反對邪惡虛偽、丑陋卑鄙的童話故事;結構精簡,用假托的情節(jié)或擬人手法來說明含有諷喻意義和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深刻雋永,言簡意賅,反映了幾千年來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使人閱古知今、通達事理、積累優(yōu)美的語言素材的成語故事;遠古時代人民的精神寄托、理想向往和宗教追求,展現(xiàn)鬼化或神化的英雄傳說的神話故事等等。
處于學齡階段的低年級兒童,通常是一二年級,他們好奇心強、求知欲強、觀察能力強,模仿能力強,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知識。這個階段的孩子以“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具體的形象思維占主導。但是他們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控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到干擾和影響。而故事,恰恰是充滿了奇幻色彩,有著引人入勝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能高度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其沉迷其中,無意學習之中還給孩子傳授了知識和道理,非常符合兒童身心發(fā)育的特點!
口語交際是一種古老而新鮮的教學策略和方式,是聽話、說話的能力在人們實際交往過程中的應用,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應用和體現(xiàn),這一點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地被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互動的過程?!痹诤⒆拥目谡Z交際過程中,要盡可能多而廣地調(diào)動他們的各種感觀:眼睛、耳朵、嘴巴、手腳等都參與到交際活動中來,才能真正地提高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過去的“聽——說”訓練的模式都以“一人說——眾人聽”為主,語言信息的互動的傳播是單向的,說話人之間缺乏思想的交流,思維的碰撞。
我們該如何以故事為載體來提高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呢?讓孩子講故事!每天課前三分鐘,由教師或電腦講,講完以后布置一項課后作業(yè):回家后把今天你聽到的課前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可以改編情節(jié)、豐富故事的內(nèi)容或詳述故事,只要合情合理,讓故事更加生動有趣就行!
這個課后作業(yè)——講故事,首先能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聽話是口語交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語交際要求實現(xiàn)信息的互動,在能說之前,首先得會聽!要用耳朵去聽、用心去聽、用眼睛去聽、用耐心去聽,聽清楚說話人說話的內(nèi)容,聽明白說話人說話的用意,這樣才能為之后的“回應說話人”做好準備!否則就是“對牛彈琴”、“雞跟鴨講”、“牛頭不對馬嘴”了!傾聽是對別人最好的尊重,是一種與人交往的能力,一種素養(yǎng),一種習慣,是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法,是學好各門功課的基本功!
其次,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故事的傳播以語言文字為載體?!敖處熤v——孩子聽”這一模式里,語音是信息的載體,聽力是通道。回家要復述故事,記憶則是前提!記憶故事的詞匯、句子、情節(jié)、情感,缺一不可。如果孩子不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和內(nèi)容,記憶失敗,回家復述故事則不能實現(xiàn)了!所以,每天的課前三分鐘的講故事,對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非常有幫助!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孩子理解能力和記憶力的提升還會伴隨著語感的提升,邏輯思維的提升,智力的提升!
再次,孩子要復述故事,可以培養(yǎng)孩子概括歸納的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朱自清先生在總結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時曾說:“讀過的文章,只有用自己的語言將它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來的時候,才覺得讀懂了?!闭Z言概括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衛(wèi)燦金《語文思維培育學》對“概括”這樣解釋:“抽象,就是舍棄對象豐富生動的感性的東西,抽取出關于對象的屬性、本質(zhì)等規(guī)定性的東西;概括,就是在抽象的基礎上,通過分析、比較,概括出同類事物所具有的一般屬性和共同性質(zhì)”。當代心理學家林崇德說:“由于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yǎng)中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課前三分鐘的故事由教師講述,而且只講一遍,所以這非??简灪⒆拥挠洃浐透爬芰?。孩子只有把故事的大意概括出來了,回家后才能復述故事,才能在故事梗概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作,如新編故事、改編故事、續(xù)編故事等等的形式,它們都讓故事有了新的生命力!
傾聽能力、理解能力、記憶力、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這是一個人實現(xiàn)暢通無阻的口語交際活動所必需具備的能力!要讓孩子的這些能力得到培養(yǎng)和提升,每天課前三分鐘的故事教師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所選的故事要符合現(xiàn)階段孩子身心發(fā)育的特點。故事內(nèi)容以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為好,符合理解水平的為上。低年段的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故事的選取可以選擇與動植物相關的,情節(jié)稍稍簡單的,容易分辨是非的故事。講述時配以夸張的表情和動作,這一定能深深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引起他們的興趣!只有與孩子的生活相關了,才能吸引注意;只有注意了,才能記??;只有有興趣了,才會樂意去表達!
第二講故事時要用標準的普通話敘述,注重語言表情。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注重語言的通俗易懂,語音要抑揚頓挫,盡可能把故事情節(jié)完整地、生動形象地描述出來,避免詞不達意、缺乏條理,影響孩子對故事的概括和記憶。清晰標準的語音,豐富華麗的詞匯,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不但有助于語言語感的學習,而且還能讓孩子在不同的表達語氣里培養(yǎng)道德判斷力,分辨好壞、真假、善惡、美丑!
第三充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鼓勵孩子對故事進行創(chuàng)作!對故事進行創(chuàng)作是賦予故事新的生命!課前三分鐘的故事由教師或電腦來講,復述故事是孩子回家后的作業(yè)。為了孩子在家里樂于開口講,在校時教師可以多啟發(fā)孩子,引導孩子進行想象,發(fā)散思維,為他們新編故事、改編故事、續(xù)編故事儲備詞匯和素材,這樣孩子回家才能有話可說,有興趣說,有能力說!次日的語文課堂上還可以抽用幾分鐘,讓愿意上臺分享的孩子講一講昨天他跟爸爸媽媽講的故事,并給予一些小小的物質(zhì)獎勵!
故事,可以讓我們視通四海,思接千古;讀一個故事,就像和智者交談,與偉人對話!讓孩子們以講故事為翅膀,飛向世界演講家的大殿堂!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5版)[Z] :
[2] 李昊昊《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設計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6.5
[3] 馬學峰《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家庭作業(yè)的設計》[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