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偉
摘 要:信息熵概念來源于物理名詞熵,是從信息源角度考慮的信息量,用來表示信源不確定性的量。信息熵理論可以用于分析源信息和認知理解上的信息混亂問題。文章試圖探討通過降低信息熵來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方法。
關(guān)鍵詞:信息熵;英語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要強化學生外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英語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在外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中處于核心地位。然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雖然聽力教學實踐的比例在不斷提升,且互聯(lián)網(wǎng)多媒體環(huán)境下,聽力自主學習的比例也在逐漸增大,但聽力能力的培養(yǎng)仍然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難點問題之一(柯應根,董艷,2014)。
二、研究回顧
縱觀我國高校聽力教學研究,大致可分為聽力教學理論與模式探討、教學策略、方法及手段的研究、教學測試、教材處理以及聽力教學與相關(guān)學科關(guān)系研究等方面(李麗芳,2013)。所采用的理論多為行為主義理論、元認知理論、傳播理論、跨文化交際、情感交際、圖式理論等方面。與國外相比,當前對聽力教學理論的研究仍顯單一,且難見系統(tǒng)化。
信息熵理論在英語教學研究中的應用是隨著語言研究進入交叉學科領域產(chǎn)生的新形式的語言研究。國內(nèi)眾多學者用信息熵對英語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有的提出在英語教學中要盡量控制熵增,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專業(yè)技能的方式增加負熵促使教學走向有序(楊群艷,2009)。有的將信息熵理論用以分析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區(qū)分兩種英語的熵值(劉澤華,2016)。有的用信息熵對英語翻譯進行研究指出信息特征的完全獲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秦愷,2017)。縱觀信息熵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研究,可以看出,對于此理論與聽力教學研究結(jié)合依然缺乏。
三、信息熵的概念
熵是一個物理名詞,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在熱力學研究中提出,用以表示某些物質(zhì)系統(tǒng)狀態(tài)的一種量度,或說明其可出現(xiàn)的程度。
1948年,申農(nóng)改革了熵概念,將熵定義為系統(tǒng)隨機事件不確定程度的量度,變量的不確定性越大,熵也就越大。也就是說一個信息出現(xiàn)的機會越大,熵值越小,即其所運載的信息含量就越小。
而消除這種不確定性的東西則被稱為信息,即負熵。這時,熵與信息取得了本質(zhì)性聯(lián)系。信息與熵是一個相反的量,信息熵是負熵,因為變量不確定性越大,熵越大的情況下,把它搞清楚所需要的信息量也就越大,所以,對于連續(xù)信源,在信息熵的公式中有負號,它表示系統(tǒng)獲得后無序狀態(tài)的減少或消除,即消除不定性。因此,一個系統(tǒng)越是有序,信息熵就越低;反之,一個系統(tǒng)越是混亂,信息熵就越高。所以,信息熵也可以說是系統(tǒng)有序化程度的一個度量。
四、信息熵在聽力中的表現(xiàn)
聽力過程就是通過感知、解析和運用三個思維過程對音頻語言信息進行信息負熵的過程。聽力理解過程中信息熵的增加通常表現(xiàn)為以下方面。
1.發(fā)音干擾
聽者在接受信源信號時,識別概率高低受到兩方面問題的干擾。一方面來自音源方面的發(fā)音干擾,即連讀和弱讀的問題。這使學生無法將聽到的信息與儲存于記憶中的信息進行辨認,從而導致信息丟失概率增大,信息混亂度增加,例如:My younger brother had a [ greidei]. 此句中的 “[greidei] ” 既可理解為 “grade A”,又可理解為 “grey day”。另一方面來自于自我發(fā)音存儲信息錯誤,無法與信源信息建立匹配,即不能識別已知詞匯。這兩點因素的出現(xiàn)導致聽者在對信源解析時候,信息混亂度增加,信息熵值升高。
2.詞意干擾
英語中存在許多多義詞和同義詞,雖然它們有多個意思,但只要你把它們放到具體的英語語境中去,一般情況下,歧義就不容易產(chǎn)生,因為你可以根據(jù)語境把不符合語境的詞舍去。但有時一個詞的多個意思都適合這個語境。這樣,歧義就產(chǎn)生了。例如: Mrs Brown didnt bear children.句子中的“bear”是個多義詞,它可以理解為“生育” 和“忍受”,這個句子就有了兩個含義:Mrs Brown didnt give birth to children/Mrs Brown didnt endure children.(布郎夫人不生育/布朗夫人對孩子們不能容忍)。聽者在對信源解析時,兩種含義產(chǎn)生,此時信息熵值升高。
3.結(jié)構(gòu)干擾
在對信源解析過程中,往往會由于句子中詞與詞彼此間相互關(guān)系不同而產(chǎn)生理解上的歧義。例如: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一種認為flying 是分詞起形容詞作用; 另一種認為flying 是動名詞。再例如:She is a teacher of English. 這種句子對于聽者來說需要后續(xù)更多的信息來對可能性做出判斷,此時信息熵劇增。
4.文化干擾
同一個詞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帶有不同的褒貶色彩,含有深刻文化內(nèi)涵的詞語往往成為聽力理解的障礙。具有文化內(nèi)涵的詞語,幾乎無處不在,包括:成語、諺語、俚語、敬語、俗語、委婉語、禁忌語、交際語、體態(tài)語、雙關(guān)語、顏色詞、數(shù)量詞以及含有典故和神話的詞語等(連淑能,1997)。例如:Please don't pull my leg不是“拖后腿”的意思,而是“開我玩笑”的意思。又如,I heard him driving his pig to the market last night不是“我聽說他昨晚騎著豬去超市?”而是“昨晚我聽到他鼾聲如雷”。這些富含文化含義的詞,對于聽者來說增加了信息的混亂度。
五、聽力中信息負熵的途徑
1.語境一致
在聽力理解音源信息熵增大的情況下,信息負熵的途徑之一就是通過語境一致判斷來降低熵值。語境會形成一定的制約性特征,這種制約性使的聽者對音源信息的解析從混亂走向有序?!扒榫盎蛘Z境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說話的主旨(Gimson 1980)”。例如:lend、 borrow、 check out、 renew、 reference book、overdue、 fine 等詞很可能出現(xiàn)在圖書管理員和借書者之間的談話中,而dial wrong number、take/leave a message、the line is busy/engaged、operator、yellow page 等詞都與打電話有關(guān)。由此可見語境在聽力理解中能給聽者以一定的預見可能性,因此對于My younger brother had a [ greidei] 和Mrs Brown didnt bear children 這兩個句子,下文的語境必然約束聽者對[ greidei]和bear的賦意。
2.冗余信息
傳輸信息時,為避免遭受信道和噪音的干擾,信息發(fā)送者在編碼時往往需要借助于信息重復和信息累加,以便對方能接收到明確的信息。徐盛桓教授根據(jù)信息論創(chuàng)始人C.E.Shannon所提出的冗余度計算公式, 計算出英語的冗余度在60%~70%之間(胡小穎, 2009)。這些超過實際需要量的多余信息量, 能夠加強信息的理解和傳遞,幫助信息接受者彌補疏漏, 猜測到未能接受到的信息, 實質(zhì)上降低了信息熵,確保了信息傳遞成功。因此,對于聽力音源中語法結(jié)構(gòu)冗余,重復,解釋,應酬語等冗余信息應特別加以重視,這將大大增強信息的有序性,使信息熵減少。
3.合理推理
在聽力理解過程中,信息特征的完全獲取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偟男畔㈧刂狄欢ㄊ谴笥诒匾畔⒌撵刂档?。如果僅對講話人使用的語符進行簡單、單一的解碼, 那么語言信息里的隱義就很難推斷出來。要理解交際中的話語意圖, 去掉不必要信息,實現(xiàn)信息負熵,只有通過思維推理才能解讀并充實講話人的語符意義。所以,聽懂關(guān)鍵詞和語言線索并做合理推理將實現(xiàn)信息負熵。例如一個對話我們只聽出下列信息:A: I am going to give up.... B: Is that a good reason to...?我們大致可推出B對A的態(tài)度是反對的。
六、結(jié)語
信息熵值的增加是由制約聽力能力的許多因素造成的,例如:語音、詞匯、語法、文化等。對于聽者來說,在對音源信息的解讀中對信息的不完全獲取性決定了信息熵值必然大于文本本身具有的信息熵值。由于聽力理解過程中對信息的完全獲取即不可能也不必要。因此,信息負熵的手段可對高熵值信息起到一定約束作用,從而降低信息熵值,對形成正確作答有幫助作用。本研究的缺點在于缺乏聽力文本信息熵量化的實證研究。
參考文獻:
[1]柯應根,董 艷.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研究現(xiàn)狀與問題分析—基于國內(nèi) CSSCI 期刊論文的分析(1994-2013)[J].外語電化教學, 2014(9):75-77.
[2]李麗芳.國內(nèi)高校英語聽力教學研究綜述[J].大學英語,2013(3):37-40.
[3]連淑能.關(guān)于建立漢英文化語言學的構(gòu)想-語文研究群言集[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7.
[4]Gimson A C.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nglish(3rd edition)[M].London:Edward Arnold,1980:5-6.
[5]胡小穎.冗余信息理論與聽力理解策略[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2009(3):142-144.
[6]丁紅艷.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以洛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為例[J].青年文學家,2013(8).
[7]曹生華.論高校英語之聽力教學[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3,19(3).
[8]呂 莉.淺談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的作用[J].卷宗,2016,6(8).
[9]方麗霞,張麗丹.高校外語聽力教學多媒體網(wǎng)絡化發(fā)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10]錢亦斐.語用策略在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qū)教學,2013(1).
[11]文 菲,楊曉梅 .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存在的弊端與解決辦法 [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1).
[12]靳昭華,王立軍.輸出驅(qū)動理論在高校聽力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市場,2015(28).
[13]魏月梅.淺談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J].英語教師,2016,16(6).
[14]董 靜.論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的問題及其對策[OB/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31).
[15]王玄里.高校日語聽力教學的改革實踐和創(chuàng)新研究[J].文學教育(中旬刊),2012(7).
[16]閆霄云.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J].教育界,2013(36).
[17]張華容,馮 霞.高中英語聽力與高校英語專業(yè)聽力教學的銜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3).
[18]李海榮.英語新課標對于高師英語專業(yè)教學改革的影響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