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中職教學中的基礎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并通過教學達到一定的情感目標,促進學生的思維成長。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視角,打破了傳統(tǒng)只重語言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的觀念,為我們的英語教學提供了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論
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加德納博士根據(jù)他與其同事多年來對人類潛能的研究,1983年在其著作Frame of Minds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1 該理論與傳統(tǒng)的智能理論大相徑庭,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傳統(tǒng)上只關注到了語言智能與數(shù)理邏輯智能,并將二者作為評價個體智能的主要標準,而忽視了個體的運動智能、音樂智能等其他智能,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傳統(tǒng)的智能理論無法說明現(xiàn)實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創(chuàng)造性。2 加德納認為人類至少有九種智能,包括語言智能、數(shù)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個人反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存在智能。每個人的智能不盡相同,某種智能強,則可能另一種智能弱,每個人的各種智能以自己的獨特方式組合在一起,形成與他人不同的智能組合。
二、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現(xiàn)狀
英語在中職教育中屬于公共課程,任何專業(yè)的學生均要加以學習。但英語卻又是中職學生們最畏懼的科目,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有些甚至相當于零基礎,同時也存在著一定的兩極分化現(xiàn)象。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身就不高,又由于英語屬于公共基礎課程,較多學生在思想上并不重視,存在著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發(fā)呆等現(xiàn)象。在此種情況下,要做好英語教學顯得異常艱難。
三、多元智能理論對中職英語教學的啟示
盡管做好英語教學并不容易,但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看待問題的新思路。
(一)尊重個體差異的學生觀
加德納曾指出:每個人都是天才。世界上并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聰明以及聰明程度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贊賞一個體育運動弱但英語學習好的學生,但較少人會贊賞一個英語學習很差但體育運動極其強的學生。這便是受了傳統(tǒng)學生觀的影響,過分強調(diào)學生的語言智能和數(shù)學邏輯智能,而將其他智能置于較低的地位。而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學生觀認為,各種智能在個體的智能結構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處于同等的地位,無法說哪一種智能重要哪一種不重要,不能片面地重此薄彼。3
這種理念給教師一個新的視角來看待學生。中職學生的語言智能和數(shù)學思維智能普遍偏低,但不能就此認為其整體智能低下,冷眼相待。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天分,都是可塑之才,只要在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下,結合個體本身的努力,學生就能使自己的某一智能得到發(fā)展或加強。因此教師不僅要認識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更要尊重個體差異,并尋找發(fā)現(xiàn)學生的智能強項,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多樣化的選擇,使其揚長避短。
(二)重視多樣化的教學觀
每個人都擁有九種智能,但程度不一。智能多元化客觀上要求教師應開展多樣化、開放性的教學,全面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智能,不能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只注重學生的書面成績。
教學要擺脫枯燥的背讀模式,要啟迪學生的思維??梢赃\用TPR教學法同時發(fā)展語言智能與運動智能,運用歌曲童謠來教學則可以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智能。在教學形式上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以利于人際智能的培養(yǎng)。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重視最后的反思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內(nèi)省智能。
同時多元智能理論倡導 “對癥下藥”的教學觀,既通常所說的因材施教的教學觀。當前英語教學常常陷入誤區(qū),即假定所有的學生擁有相同的心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齊劃一的教學設計。然而實際上學生的智能各有特點,學習類型也不同,如有聽力型學習者也有閱讀型學習者,所以即使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時也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地進行,通過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例如英語一個句型的學習,對于語言智能較弱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將其轉化成其他智能的語言,如肢體、圖片、音樂等,使其獲得更深刻的認識。這種多元化為教師帶來了一種新的視野,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種智能其相應的學習方式來進行教學,豐富教學活動。
由于學生智能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無法找到任何一種模式以適應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某種教學方法對一部分學生可能教學效果很好,對另一部分學生則效果不佳。多元智能理論所要求的教法就是變化中的教學,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變換??傊逃獓@多種智能展開,通過發(fā)揮不同智能活動的作用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三)多元化的評價觀
傳統(tǒng)的筆試成績評價法,過于側重對語言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的評價,而忽略了人際交往智能、音樂智能、體育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的評價,且筆試主要測驗學生的知識儲備,而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能力、發(fā)明創(chuàng)造等能力就無法做出有效的客觀評價。多元智能理論為我們實施多元化的評價開拓了思路。評價方式要改變以言語智能和數(shù)理邏輯智能為主體的單一評價形式,評價內(nèi)容要涵蓋各個智能領域。4 教師應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多方面觀察、評估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和弱項, 在調(diào)查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為學生“量體裁衣”,選擇適宜的教學內(nèi)容,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5 并在教學過程中,依照學生情況使用多樣化的評價,鼓勵表揚學生每一方面的成就,使評價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智能發(fā)展的有效手段。
同時在實施多元化評價時,要將學生的年齡特征考慮在內(nèi)。加德納認為:智能在其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是以不同方式顯示的。所以評價方法的多元化也要建立在學生的年齡特征上,在學生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