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家長溝通,做到有效談話是一門藝術,是班主任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班主任要通過多種平臺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無論何種方式的溝通方式,都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目的。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一致性,那么學校教育和教學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笨梢?,家校有效結合,帶動家長一起參與學生的教育管理,學校的教育工作一定會是高效的、成功的。因而作為一名班主任,必須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做到與家長有效溝通,從而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溝通從本質上說既是一種信息交流,又是一種人際間的接觸。班主任是家長和學生的領路人,在與家長溝通時就要注意談話的技巧,使雙方的溝通更有效。
一、以禮相待,謙和友善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訓,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tài)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禮貌是對他人尊重的情感外露,是平等對話的基礎。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學識都重要。有句話叫做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班主任無論在什么場合約見家長,都要做到熱忱接待,謙和友善。即使是一個簡單的“您”、“請”等字眼,都可以讓家長感到溫暖和親切,為接下來的溝通交流鋪設了良好的氛圍。劉曉婧的媽媽因為對班級的座次不滿,所以對我的態(tài)度充滿了敵意。有一次她來到學校找我,本來是想爭取讓自己的孩子調位,一開口就大聲呵斥,闡述種種理由。我沒有接她的話,也沒有冷落她。我熱情地把她請到教室,讓她坐在講桌旁邊,我給她準備了劉曉婧的作業(yè)讓她看,先是夸獎了孩子,感謝她這么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管理,而且能夠和孩子一起完成我每一次布置的任務。還沒等劉曉婧媽媽說話,我就開始問劉曉婧,讓孩子講述媽媽是怎樣參與她的學習生活的。劉曉婧的媽媽很自然的就參與到我和孩子的談話中來,態(tài)度實現大轉彎。對于不同性格特征的家長,還需要用不同的開場白,抓住家長的心思,啟發(fā)家長的談話熱情,以提高談話效率。如果遇到家長情緒低落,此時一杯熱茶、一句安慰,像老朋友,像家人一樣聊天,讓談話變得親切、順利。
二、善解人意,感同身受
家長們普遍對孩子的期望較高,學生出現問題時,家長都是失落、煩躁,此時班主任就應該耐心地聽取家長的嘮叨和傾訴。老師的善解人意,就會使家長感到你對他的感情是尊重的、理解的。才能形成一種同情和信任的氛圍,從而使你的勸告達到預期的效果。一個有經驗的談話者,總是使自己的聲調、音量、節(jié)奏與對方相稱,就連坐的姿勢也盡力給對方在心理上有相容之感。比如:并排坐著比相對而坐在心理上更具有共同感。直挺著腰坐著,要比斜著身子坐著顯得對人尊重。聽取家長講述時,教師應注意自己的態(tài)度,充分利用表情、姿態(tài)、插語和感嘆詞等來表達出自己對家長談話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的微微一笑,贊同的點頭都是對談話最有力的鼓勵。在培養(yǎng)孩子問題上,班主任要明確肯定家長的努力,體諒家長的難處,讓家長感受到教育孩子時老師與他們一樣同甘共苦、共患難,這樣就容易形成家校共同教育合力。
三、消除迎合,吐露真言
在談話過程中,家長有時會表現出顧慮重重的狀態(tài)。為此,班主任一定要以誠懇、求實的態(tài)度,盡可能讓家長在談話過程中了解到為了使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長,應該放下顧慮,和老師一起想辦法,一起研究策略。而不是只聽到家長奉承、迎合的話。消除了家長的顧慮或各種迎合心理,讓家長吐露真言,這樣我們才會從談話中獲取比較真實、可靠的信息。
四、關注生活,反思積累
在談話時,為什么有些家長根本聽不進老師的話,自顧自的講著自己的那套理論呢?關鍵就是一些班主任缺乏生活的積累,沒有對癥下藥,沒有打動家長的心。所以,要想有好的交流效果,多加強生活積累顯然也是很重要的。加強生活積累關鍵是要積極面對生活,感受生活,嘗試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用眼睛欣賞生活的色彩,用耳朵聆聽生活的聲音,用心靈感受生活的脈搏。我首先是一名學生家長,也是一位班主任,我常常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得失,以自己作為家長的親身感受與我的學生家長分享、討論,總結經驗教訓。這種“拉家?!笔降慕涣?,增加了家長對我的信任度,他們有事也愿意和我商議。
五、不卑不亢,真誠坦言
學生家長的學識、經歷、職業(yè)等各不相同,不能用同一種方法與之談話,班主任在談話前就要大致了解家長的情況,分析家庭教育的特點,做到有禮有節(jié)、因人而異,往往說得對,還不如說得妥當來得有效。與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交流,我盡量用平實、緩慢的語言,幫助家長分析他們孩子的表現,給家長考慮的時間;于文化素質略高的家長溝通,我本著簡潔匯報的理念,尊重家長的看法和建議,不卑不亢的表達我本人的想法,力爭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由于“會說話”,班主任更顯得落落大方,言辭懇切,娓娓動聽,家長就比較容易接受教師的建議。
與家長溝通,做到有效談話是一門藝術,是班主任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功。班主任要通過多種平臺與家長交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無論何種方式的溝通方式,都要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為目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qū)古城鎮(zhèn)文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