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在《吶喊》中寫道:“有誰從小康之家墜入困頓的嗎?我以為在這條路途中可見人生真面目”人世中趨炎附勢的丑態(tài),對落魄者嘲諷與冷漠輪番上演。魯迅的這番言語穆時英有深刻的感受“銀行家父親給兒子帶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十歲的穆時英隨父親到上海求學(xué)。不久,父親生意失敗,家道急劇中落,讓他嘗到了人生最初的苦難”。所以對于城市中人們生活的苦難與悲哀有更深切的體會,而將這些深刻的人生感悟帶進(jìn)作品就更添了作品的悲劇色彩。
《夜總會里的五個人》所描寫故事發(fā)生在繁華的都市,故事中的主人公并沒有在這座城市中感到絲毫的善意與溫暖,有的只是生者的苦痛和無奈,生活之于他們就像是一塊破碎的玻璃,帶血咽下,聽見了夢碎的聲音。
發(fā)財?shù)膲羝扑椋荷钤诙际兄械娜藗?,都有一顆發(fā)財?shù)男?,胡均益就是一個財富的追隨者,可是八十萬家產(chǎn)散盡,曾經(jīng)的志得意滿都成了過眼云煙,他落荒而逃,感到絕望,可再也找不到一個容身之地。這座繁華的都市崇拜金錢,在得意的人面前有前倨后恭;失意的人背后卻多是冷嘲熱諷,商場失意的胡均益成為這座城市拋棄的可憐人。
愛情的夢破碎:歌德在《少年維特之煩惱》中寫道:“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鄭萍就是這樣的一個“少年”,他將自己的情意交給林妮娜,可是在金錢面前林妮娜選擇的不是愛情。在失戀的痛苦和屈辱中,他痛恨眼前的一切。這座都市里的人是焦躁的,愛情對于他們而言不過是一場游戲罷了,而誰入戲誰就輸了,林妮娜背叛了愛情,她“勝利”了。鄭萍入了戲,愛情帶給他的只有深重的痛苦。
青春的夢破碎:風(fēng)月場中的交際花年輕貌美是她們盡情揮霍的資本,“為了要做一個獨(dú)立的人,和男人一樣平等,女人一定要走進(jìn)男人的世界”為了得到男性的寵愛,她們渴望青春常駐,可是時間的流逝這夢終會落空。黃黛茜就是這樣一個女人,看著自己漸漸衰老的容顏,她拼命遮掩歲月的痕跡,可終究還是無能為力。這座都市里的“女人們”是一群可憐人,青春靚麗使她們在這片土地生存的籌碼,而隨著容顏的漸漸老去,她們也漸漸被遺忘,新人進(jìn)來,舊人就得走開,她們是狂歡的附屬品,而這附屬品的價值就是那短短的一瞬。
追求真理的夢破碎:“你是什么?我是什么?什么是你?什么是我?”季潔一次次陷入沉思,卻沒能從中得出結(jié)果,他孤獨(dú)地蜷縮在生命的一角企圖窺探真理,可是他失敗了,當(dāng)他陷入困頓無法解脫的時候,各種版本的Hamlet笑了??嗫嘧穼ぃ瑓s沒有結(jié)果,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痛苦?!澳闶鞘裁??我是什么?什么是你?什么是我?”在拷問著自己也在拷問著別人,而在這片繁華中是一片沉寂,沒有人能夠回答。
升官的夢破碎:好好表現(xiàn),把“一肚皮的野心,夢想,和羅曼史全扔掉”還是沒能讓穆宗旦在官場中謀得一席之地,而這一切都沒有原因,他也只能接受。都市中的努力和付出不一定就是對等,擺在他們面前的也只有一個選項:接受,無論你是否愿意,無論這一切是否合理。
到了明天都市里的生活會怎樣對于這五個人來說既陌生又可怕,因為明天這種中壓抑和痛苦還會繼續(xù),不斷的加劇直到讓人絕望的程度。“他們的內(nèi)心深處埋葬著靈魂的孤獨(dú),寂寞與疲憊”,這種壓抑的感覺無處排解,他們是空虛的,所以他們想逃避,想ceRCV2I6YXmfQZGd9oWqPA==要忘記心中的痛苦。
于是在星期六的晚上五個人“為了擺脫這些無名的痛苦,他們便一個個戴著快樂的面具嬉皮笑臉的來到舞場以尋求靈魂的解脫”可是在酒精的麻痹中,歡歌亂舞中心依然的痛苦。遮掩自己的年紀(jì)黃黛茜被旁觀者無聊的賭局中被拉回現(xiàn)實;對于胡均益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剛走進(jìn)夜總會他的破產(chǎn)就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鄭萍借酒澆愁,這愁情無法消解;與芝君的談話同樣勾起繆宗旦現(xiàn)實的苦楚;季潔拗著火柴享受著孤獨(dú)忍受著侍者投來的白眼。他們妄圖“在心理上擴(kuò)大自己,以致在虛幻的自由感中,使外邊的世界變小”,他們盡情的放縱“在由陌生人組成的人群中撕掉偽裝盡情的發(fā)泄自己的欲望,病態(tài)和痛苦”。旁觀的人說似乎他們?nèi)强鞓返娜???墒强M繞在他們心頭的依舊是痛苦,面對心中的苦悶無能為力他們能想到的也不過是麻痹自己。
他們妄圖沉浸在一場幻夢中,以夢中的狂歡去舒緩眼前的痛苦和憂愁,他們大聲說笑,忘情地跳舞,而心中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走出夜總會也就該醒來了。故事的最后胡均益選擇了死亡,而來為他送他入土的是“愁白了頭發(fā)的鄭萍,失了業(yè)的繆宗旦,二十八歲零四天的黃黛茜,睜著解剖刀似的眼珠子的季潔”在活著的人看來這死亡成了一種解脫,活著的人依舊無路可走。都市中繁華的生活對于他們來說是那么的遙遠(yuǎn)。
綜上我們看到《夜總會里的五個人》的悲劇性中其實也是滲透著作者獨(dú)特的人生體驗表達(dá)出作者對都市的悲劇性情感,作品中的悲劇是由都市的冷漠造成的而在悲劇中人們面對悲劇時更多表現(xiàn)一種放縱和逃避。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壓抑的都市中的人們無疑是痛苦的,所以城市應(yīng)該更多體現(xiàn)一些人文關(guān)懷,給人一種繼續(xù)前進(jìn)的勇氣;個人在面對苦難的生活時也更應(yīng)該表現(xiàn)為一種為人的尊嚴(yán),而不是自我麻痹,這樣也會少一些悲劇產(chǎn)生。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