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師的強烈推薦下,我看完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十集紀錄片《先生》,片中講述了胡適等十位大師的生平事跡,看完之后,被他們的精神、行為和品質深深感動!雨果說:“有了物質,只是生存;有了精神,才是生活”。而他們就是富有各種美好精神的人杰,很值得我輩年輕人學習,那么,到底有哪些美好的精神?以我淺薄的見解,有以下幾點體會:
1、熾熱的愛國救國情懷,強烈的民族責任心。
十位先生無一不具有這種情懷,特別是主張“教育救國”的馬相伯、張伯岺、晏陽初和陶行知等。馬相伯毀家興學,捐獻全部家當3000畝,創(chuàng)辦了著名的復旦大學,先后培養(yǎng)出了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以及民國要人于右任,邵力子等人;“九一八”事變后,先生以91歲高齡奔走呼號,組織多個救亡團體和義賣活動,連續(xù)12次發(fā)表國難廣播演說,將自己百歲誕辰所得壽儀全部捐獻出來,以慰勞抗日傷兵,他說“我是一條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憂國憂民之心令人敬佩;著名教育家張伯岺將教育作為畢生事業(yè),先后創(chuàng)辦了南開小學、南開中學、南開女中、南開大學等,形成了著名的南開教育體系,培養(yǎng)了一大批包括周總理在內的愛國優(yōu)秀青年;“平民教育之父”晏陽初,1922年發(fā)起了全國識字運動,“拆了廟來蓋學堂”,在河北定縣創(chuàng)辦“人類社會實驗室”,倡導義務教育,深刻影響了毛澤東等青年學子,在他的奔走下,194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著名的“晏陽初條款”,撥款用于中國的鄉(xiāng)村教育與復興;另一位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yè)后,放棄高官厚祿,脫下西裝,穿上長衫,走向農村,先后創(chuàng)辦了育才中學和曉莊師范。立志為中國培養(yǎng)一百萬小學教師!他強調:“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要求學生每天四問:我的身體、學問、工作、道德每天有沒有進步?他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強調知行合一等等,這些教育思想深刻地影響后人且永不過時!還有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可以說,是蔡元培成就了今日之北大,近代歷史上,以一所大學對國家民族影響之深,除了北大沒有其二!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五四運動,為中國人進行思想啟蒙及文字改革的新文化運動,這兩件載入史冊的大事,北大都是主要陣地!沒有主政北大校長蔡元培的努力及堅持怎么可能做到?他倡導“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的麾下學者如云,既有新派學者陳獨秀、魯迅、李大釗、徐悲鴻,也有前清遺老辜鴻銘;既有留洋博士胡適,也有僅中學學歷卻頗有學識的青年梁漱溟……。他不管教師的學歷,而特別重視是否有學問有思想,真正做到學術民主,教授治校,這件事說來容易,真正做到的又有幾人?他讓北大思想激蕩、新舊碰撞,異彩紛呈!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民族的脊梁!還有兩岸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任校長17年,為今日清華奠定堅實基礎,他強調:“所謂大學者,非有大學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從清華大學到西南聯大,此一思想貫穿始終,為國家培養(yǎng)了大批優(yōu)秀人才,如兩彈功勛鄧稼先,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楊振寧等,他的“大學”論繼續(xù)影響近代的教育及學子。
以上幾位,學貫中西,本可享受豐裕的物質生活,但他們均以愛國救國為己任,放棄了優(yōu)渥的個人生活,甘于清貧,奉獻終生,體現了知識分子的擔當和強烈的責任感,向他們致敬!
2、不畏強權,堅持思想自由,精神獨立的君子。
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他們作為學者,能堅持獨立的科學精神,不唯上,不媚俗,始終保持自己的氣節(jié)。如胡適,陳寅恪等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胡適主張不盲從,講規(guī)則,不空談道理,他說“如果人人都大公無私,卻不講規(guī)則,最終這個國家會墜落為一個偽君子遍布的骯臟國家”,他反對空談外來進口的“主義”,認為一切主義,一切學理都該先研究,絕不可認作天經地義的信條,也不可奉為金科玉律的宗教,“文革”中,全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倒胡”運動,被妖魔化的胡適還是堅持“不降志,不屈身,不追趕時髦,也不回避危險”,泰然處之,正是孟子所稱道的大丈夫!陳寅恪——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于一身百年難見人物,人稱“活字典”,“教授中的教授”,“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一人而已”,他的學養(yǎng)之高為同輩翹楚,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堅持研究和教學,極為勤奮;一生堅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悼王國維的碑文中他寫道:“思想不自由,毋寧死也……先生學說,或有時可商,唯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抗戰(zhàn)中,在日本人多次威逼利誘下,堅持民族氣節(jié),不為所用;在“文革”中,許多人屈服于政治,改弦更張以求茍且偷生,而他以古稀衰病之軀卻屢遭迫害,只因還是堅持思想自由,精神獨立,雖死不悔……。
一聲唏噓,回歸今日,同學們,和我們一樣,他們也曾身為學生,唯理想至死不滅,在災難深重,烽火連天的歲月里,他們宛如燈塔,回應著千年前范沖淹先生的浩嘆:“云水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他們是我們永遠的“先生”!
(作者單位:周南梅溪湖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