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高職英語重信息化教學活動設計而忽視信息化教學評價現(xiàn)象,探討什么是信息化教學評價,信息化教學評價與傳統(tǒng)教學評價的差異,信息化教學評價的理論依據(jù),分享高職英語信息化教學評價實踐經(jīng)驗。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化教學逐步成為了高職英語教學的主流。世界大學城、班級QQ群、微信群、各種英語學習網(wǎng)站、英語學習APP都是英語教師們常用的教學手段。教師借助這些手段向學生提供學習資源與學習指導,學生們接受學習任務,完成自主學習,開展討論,提交作業(yè)。師生共同努力實現(xiàn)了課堂的翻轉,極大地拓展了教學時間與空間。而作為信息化教學實施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評價往往被忽視,很多教師重視教學活動的設計,忽視教學評價設計??记诩幼鳂I(yè)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nèi)允呛艽蟛糠指呗氂⒄Z教師采用的教學評價方式。什么是信息化教學評價,怎樣開展有效的信息化教學評價,是一個值得關注與探討的問題。
一、信息化教學評價
(一)信息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xiàn)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信息化教學評價是指根據(jù)信息化教學理念(目標、人才觀、
教學模式等),運用系列評價技術手段對信息化教學效果進行評量的活動[1]。
(二)傳統(tǒng)教學評價與信息化教學評價比較
為了達到信息化教學目標,教學評價必須與信息化教學實施相適應,從而也必然與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迥然不同。
1. 評價目的不同[2]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側重于評價學習結果,目的是給學生定級或分類。而在信息化教學中,評價更關注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與應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目的是發(fā)揮教學評價的診斷、激勵與調控作用,以改進完善教學。
2. 評價標準的制定者不同
傳統(tǒng)評價的標準是根據(jù)課程標準、教師的意圖制定的,評價標準相對固定且統(tǒng)一;而信息化教學強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與自主學習,教師則起到督促和引導的作用。評價標準往往由教師、學生、第三方評價者(如企業(yè)專家)根據(jù)實際問題共同制定。
3. 對學習資源的關注不同
傳統(tǒng)教學評價相對忽視學習資源,因為傳統(tǒng)教學中學習資源是相對固定的教材和教輔資料。在信息化教學評價中,廣泛重視對學習資源的評價?;ヂ?lián)網(wǎng)使學習資源取之不竭,然而資源質量卻良莠不齊。選擇適合學習目標的資源是師生必備能力之一。
4. 學生所獲得的能力不同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中,教師是唯一評價主體,學生被動接受評價,并從評價的反饋中認識自己的學習是否達到教師的預期。然而,信息化教學評價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評價意識,給予學生評價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是學生成為信息化社會中合格的終身學習者。
5. 評價與教學過程的整合性不同
傳統(tǒng)教學評價發(fā)生在教學實施之后,是終結性的,與教學過程相對獨立。而信息化教學評價是鑲嵌在真實任務之中的,貫穿教學始終,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信息化教學評價實踐
(一)信息化教學評價依據(jù)
1.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把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cognitive domain)、情感領域(affective domain)和動作技能領域(psychomotor domain)。在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可分成:知道(知識)(knowledge)、領(comprehension)、應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綜合(synthesis)、評價(evaluation)六個層次。梅耶、安德森、克拉斯沃爾于2001年完成了對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的修訂,在《學習、教學和評價的分類學——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的修訂》一書將教育目標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認知過程維度,另一個是知識維度。知識被分為四類: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認知過程維度是學生學習知識所經(jīng)歷的階段,即記憶、理解 、運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強調指導教學過程和對結果進行評價,其實是一種教學目標分類,為評價教學結果提供了測量工具。
2. 數(shù)字布魯姆
數(shù)字布魯姆是美國教育專家根據(jù)新的布魯姆目標分類學提出的信息化工具集合。它按照認知領域“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建”六個層次,將“可用于學習的25個工具”進行分類,旨在與教師和學生共享優(yōu)秀、實用的信息化工具以促進學習[3]。數(shù)字布魯姆的誕生為信息化教學評價帶來了新的評價理念,為信息化教學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評價工具[4]。
(二)信息化教學評價內(nèi)容
根據(jù)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理論界定的教學目標與評價標準,教學評價應包括對學習者六個方面的考核:識記、領會、運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華中師范大學的張穎結合數(shù)字布魯姆所揭示的可能發(fā)生的數(shù)字化學習活動和相應的學習工具,提出了基于數(shù)字布魯姆的信息化教學評價策略,提出了信息化教學評價的六個維度[3]:知識獲取能力、 知識加工能力、思維發(fā)展過程、綜合應用能力、知識創(chuàng)作能力、交流協(xié)作能力。
結合高職英語課程特點,信息化教學評價應涵蓋如下幾個方面:語言知識識記、語言材料理解、語言知識應用、學習資源獲取與評價、 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信息化教學評價方式與手段
1.語言知識識記
識記語言知識是語言輸入的過程,是一切輸出的基礎。對語言知識識記的評價可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利用藍墨云班課、問卷星或問卷網(wǎng)、quizlet學習網(wǎng)站、世界大學城、騰訊問卷等信息化手段來實現(xiàn)。教師將測試題輸入或導入選擇好的平臺,學生利用移動終端或電腦答題,提交答卷,系統(tǒng)自動評分,記錄學生成績。師生均能及時得到反饋。方便師生對教與學做出及時調整。
2.語言材料理解
對語言材料的理解有助于學生記憶知識與應用知識。可采用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藍墨云班課、QQ群、微信群都可以發(fā)起討論,既可以發(fā)語音也可以發(fā)文字。利用思維導圖,能較好檢測學生對語篇材料的理解,同時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3.語言知識應用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用語言,語言知識的應用評價是英語教學評價的重點??刹捎脤W生互評、教師評價。PPT陳述、對話音頻視頻、短劇視頻等小組任務能真實反映學生的知識應用情況,將PPT、視音頻傳至云班、QQ群就能實現(xiàn)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學生通過互評能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同時能培養(yǎng)提高學生團隊協(xié)作意識與能力。命題作文、材料作文、應用寫作能很好反映學生個體語言知識應用情況,利用批改網(wǎng)能提高批改效率,學生得到及時反饋之后不斷修改完善,很好發(fā)揮了評價的診改作用。
4.學習資源獲取與利用
信息時代知識更新很快,而課時與課堂極其有限,能利用網(wǎng)絡收集整理利用學習資源, 實踐自主學習與終身學習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與工作必備技能之一。 教師可布置探索性學習任務,讓學生利用搜索引擎、學習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博客等搜尋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根據(jù)學生提供的資源的數(shù)量、質量、適切度等評價學生的學習資源獲取與利用能力。
5.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語言的根本目的是能運用語言解決生活與工作中的問題。教師可選擇一些真實案例,學生通過分析、討論之后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將解決方案提交至藍墨云班課、QQ群、微信群及其它學習平臺。為了驗證方案的可行性,除了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引入企業(yè)專家或專業(yè)課教師評價。學以致用,能提高學生運用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息化教學評價是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信息技術的介入,教學評價理念、方式與手段較傳統(tǒng)教學評價有了很大改變,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成為信息化教學評價的主要特征。高職英語教師在實施信息化教學時要重視信息化教學評價的設計與實施,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使高職英語教學量化評價與質性評價同構共生。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英語教學研究專項課題“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供給側改革研究與實踐”(XJK16BYY24)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