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彥宏
摘要:審美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小學階段要學習的古詩數(shù)量雖然不很多,但所納入教材的古詩基本可以反映出中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過程及其取得的成就,其中很多可以用來進行審美教育。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我國的古代詩歌也日漸完美,它的美蘊含在字里行間,是一種包容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情感美和意境美等多種美的藝術(shù),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時,應該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有效地加強審美教育。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通過誦讀古詩,引導學生品味其語句,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素質(zhì)。
關鍵詞:教科版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審美教育
生活中充滿美,教學中也不缺少美。編入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大多數(shù)為寫景詩和詠物詩,其以簡練、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引人入勝的畫面,這些清新淡雅的古詩,藝術(shù)性很高,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是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在小學古詩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開展審美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施教者恰當?shù)匾龑W生去欣賞,讓語文學科真正起到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的作用。
一、 審美教育的含義
審美教育主要是指在一定教育方法的基礎上,來培養(yǎng)、強化人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使人的情感更加豐富,逐漸使人養(yǎng)成求異創(chuàng)新的習慣,促使其成為一個高素質(zhì)和全面發(fā)展的人。從表層方面來看,審美教育能夠讓人在娛樂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成熟和進步,在一定程度上,它對德、智、體的教育進行了有益的補充。從深層方面來看,審美教育在完善人生和強化人的品格以及提高青少年的綜合素質(zhì)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審美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素質(zhì)教育”,由于審美教育的獨特性質(zhì),使其擁有著其他教育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存在價值。審美教育是提高人生質(zhì)量、改善人類生活、保障人類未來的“必須教育”。
二、 如何在小學古詩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
(一) 初識詩歌,感受語言美
古代詩詞的語言美,主要是指其語言具有精確、凝練的特點。因為每首詩的字數(shù)都很少,要用有限的字數(shù)來表達復雜繁多的內(nèi)容就要求詩人十分講究用詞的精當確切、凝練含蓄。例如教科版教材中孟浩然的《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边@兩句最后的“曉”字和“鳥”字在音律上就很搭配。
(二) 反復誦讀,感受音樂美
我國古代詩歌在押韻和對仗方面要求比較高,這使得每首詩讀起來都很有樂感。在小學古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進行誦讀,并讓其反復地朗讀,教師可借助多媒體進行配樂,活躍朗讀氣氛,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能夠感受到美。也可以借助一些朗誦古詩的錄音帶,讓小學生深刻感受古詩與韻律融合的美。從小培養(yǎng)小學生對節(jié)奏、音律、音韻敏銳的感覺,為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審美素質(zhì)打下基礎。
(三) 初步感知,體會圖畫美
我國的很多古詩都包含畫面感,一首詩就可以看成一幅畫。正因如此,教師在古詩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引導學生進行朗讀之外,還要讓學生體會古詩的圖畫美。如教科版一年級教材中的《詠鵝》,短短十八個字,卻生動地勾畫出了一幅生趣盎然的白鵝浮水圖。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一些動詞和描繪色彩的詞,使其產(chǎn)生了多彩、生動的畫面。同時,教學時可以用圖畫來幫助小學生感受古詩的這種圖畫美,提高小學生的審美素質(zhì)。
(四) 深入理解,挖掘情感美
在進行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從語言因素入手讓學生在分析語句的同時,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深層次理解詩歌,深入體會古典詩詞的情感美。例如教科版小學語文中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孟郊的《游子吟》等等,這些古詩中有的表達了在戰(zhàn)爭的年代對祖國深深的思念之情,還有的寫出了游子思念親人、希望早日回鄉(xiāng)的情感。加強對古詩情感美的理解,可以增強學生對祖國、家鄉(xiāng)和親朋的熱愛。
(五) 發(fā)揮想象,領悟意境美
我國古代詩歌最大的藝術(shù)特點就是講究意境,意境是詩人把自己的審美體驗和情感經(jīng)過加工后而形成的一種藝術(shù)境界,它用跳躍含蓄的語言,創(chuàng)設出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例如教科版小學語文中李白的《靜夜思》,全詩只有二十個字,卻可以把讀者帶進一個游子在月夜中思念故鄉(xiāng)的優(yōu)美意境。入境,是讀古詩的根本要求,但講解古詩意境、讓小學生進入意境有較高的難度。因此,教師更應該積極地用恰當?shù)姆椒▎l(fā)學生來展開豐富的想象,使其初步感受到古詩的意境美,這樣能夠使他們在年齡增長之后,或者在生活閱歷豐富之后,對古詩有更進一步的理解。
三、 結(jié)束語
新課標對語文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審美和品德,使他們在小學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和品格,達到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古詩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教師在教科版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古詩的教授,使古詩對審美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通過科學地運用教學手段,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學會領悟美。
參考文獻:
[1]厲婧.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審美意趣培養(yǎng)研究[J].亞太教育,2016,(31):28.
[2]周彥會.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與審美教育[J].學周刊,2015,(10):55.
[3]趙永華.小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