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勝
摘要:新課程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要以”自主,合作,查詢”為目標。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歡迎,許多老師在課堂上開始嘗試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作為鄉(xiāng)村學校的語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做了一些探索,也得到了一些成果?,F(xiàn)在就這個學習模式談論一下自己的經驗。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合作學習;有效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tǒng)的個人學習方式,使學生在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形成互動,共同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1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
筆者在講課時,將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或6人一小組,以“田字格”形式或“馬蹄形”編排座位,但在課堂教學中,卻并未有“小組合作學習”的環(huán)節(jié)。有時即使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由于時間有限,多數學生剛進入狀態(tài),只能匆匆叫停,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
1.2課前缺乏充分的準備,課堂上帶有較強的隨意性
農村小學語文老師認為,真正的合作學習策略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老師在平日教學活動中瑣碎,沒有足夠的時間備課,即使在某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使用到合作學習法,也是突發(fā)的,事前無準備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想到哪里說到哪里,不能深入問題。
1.3評價不科學
小組合作完成后,有必要對每個小組的學習情況進行匯報,溝通和評估。但在講座中,我們經常評價只關注整個小組的評價,不關心學生在個人在活動中的反饋,評估只關注結果,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所以評價只針對那些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無形中使評價變成一種甄別過程。
二、合作式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1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非常關鍵的,特別是對于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需要認讀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找出重難點。在過去,大多數學生對這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太過重視,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遠遠低于教師的要求,或者簡單地跳過,忽略預習的過程。實施高效學習小組模式,使得團隊成員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形成監(jiān)督和推廣的作用,小組成員互相檢查生字詞以及課文理解情況,分享和交流有關課文的想法和思路,更主要的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解疑答惑,開展深刻細致的探究討論工作,共同實現(xiàn)預習目標,高效地完成教師安排的預習任務。
學生可以先獨立閱讀課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識,然后在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集群智群力,梳理知識難點。一般來說,優(yōu)等學生在這個時候就發(fā)揮了作用,應該指出,應該耐心謙虛地提出建議,不能損害其他學生的自尊心,而其他學生也應該遵循優(yōu)等學生的腳步,找到自己的缺點,共同努力進步。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富有趣味的預習任務,比如,在教授《普羅米修斯》一課時,可以讓每個小組課前搜集希臘神話的知識,了解和熟悉大力神、愛與美神、海神等神話形象,有利于學生對故事背景,課文知識的深入了解。
2.2合理進行分組,抓好合作學習的機會,增強合作意識
教師在構建合作團體時,要注意結構的合理性。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團體成員應該是動態(tài)化的,以是組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這不僅使學生感到新鮮,還提高了合作學習的興趣,并可以改變學生在群體中長期形成的地位,提供同等發(fā)展的機會。
2.3基于目標,確定學習方法和步驟
教師首先要深入解讀教材。于永正老師認為:“要想真正的上好語文課,必須要學會解讀文本,走進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這要求我們教師要深層的“吃透”教材,對于課文中的重難點,學生學習中的疑惑,我們應該在課堂上一個一個地呈現(xiàn)出來。順利完成學習目標的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及時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教師在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時一定要保證它的價值性,選擇的內容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內容太難,容易使后進生產生依賴心理,不利于交流,太過簡單又達不到學習效果。我們可以選擇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的具有時效性的合作學習內容。如在閱讀《出色的老師》一文時,我是這樣設計小組學習內容的:(1)黑人同學還給我手表時我的心情是怎樣的?(2)心存感激的我怎么用疑惑的眼光看著這位黑人同學?(3)老人的話,讓我醒悟到了什么?(4)為什么說黑人同學確實是一位出色的老師?整個小組討的內容都是圍繞“我”對“黑大哥”感情變化而設計的,如果小組完成了相關的合作內容,那么這篇課文的基本結構就基本掌握了。學生不僅要明確學習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完成目標任務的方法。
2.4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和功能
小組學習并不意味著老師在課堂上的角色作用就變弱了。每時每刻我們要做好“牧羊人”這一角色。在組織合作學習的實施中,我們必須緊握手上的“牧羊鞭”指揮好我們的“小羊”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首先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后為學生創(chuàng)造積極思考的空間,形成積極,和諧,強烈的學習氛圍。接著引導學生在圍繞重點討論中善于提出問題。之后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期間學會傾聽,耐心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和總結方法。最后鼓勵和認可孩子在課堂上迸發(fā)出的建設性思維,以培養(yǎng)孩子的信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
2.5建立一個評估體系,促進學生的自信
評估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要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力,了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進一步得到發(fā)展。合作學習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尊重和保護學生自主合作大膽探索的積極性。
總之,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中,教師應不斷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學習完成語文學習任務。同時,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合作的方法,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維鼎著.語文教材別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馬青龍.淺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J].新課程學習:上,2011(7).
[3]陳敏聰.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研究[J].文教資料,201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