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要:綿竹市金花學校在探索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立足微型小班的產生原因和音樂教學的特征,在微型小班化音樂教學中引入“參與式教學”,可以推動師生在音樂中形成良好互動,使得學生主動學習音樂啟蒙,為他們的音樂審美觀奠定了良好基礎。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微型小班;音樂教學
一、“微型小班”定義及其產生原因分析
目前學術界對于“微型小班”尚無明確定義。一般認為,學生人數(shù)低于10人的小班則被視為“微型小班”。在推行“微型小班化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首先需要探討“微型化小班”形成的原因。
“微型小班”產生的原因有三類:第一類是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和農民走進城市,農村學校生源進一步萎縮,不少農村小學出現(xiàn)了人數(shù)少于10人情況。第二類是在城市的一些精英學校借鑒歐美發(fā)達國家理論和經驗而推行“超小班教學。第三類則是在普通學校中,通過以縮小班級或課程規(guī)模為標志進行部分課程或教學,以期達到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教師應將“微型小班化教學”視為較為特殊的探究對象,通過科學評估,選擇適合微型小班化小學的具體思路,推動微型小班化教學取得教學相長的效果。
二、音樂教學的主要特征
一是藝術表達性。音樂本身是一門藝術學科,它是聽覺、聲音乃至視覺和文學藝術的結合體。教學過程中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將這些看似抽象的“藝術”進一步具象化,讓學生通過旋律、節(jié)奏、和聲等要素理解音樂作為一門藝術的表達語言。
二是審美認知性。不同于其他德育學科,音樂的審美觀根植在學生內心,是以情動人,以美動人的學科,所以我們經常說藝術不能容忍說教、審美不能依靠灌輸。因為這不符合音樂在啟蒙學生進行審美認知的科學性。
三是教學過程性。音樂學科具有獨特的學科特點,因為它非常強調教學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音樂的教學過程同時也是師生交流和審美啟迪的教學過程。過程即音樂,音樂也就是過程。音樂教學的過程性,必須要要建立在三個基礎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三、參與式教學
課標提倡學生是教學主體,因此不能總是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而在具體授課過程中,參與式教學的引入是可選的途徑之一。
參與式教學是指全體師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諧、熱烈的教學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參與和發(fā)展機會的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是一種合作式或協(xié)作式的教學法。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參與式教學方法歸納為: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示范和指導練習、角色扮演、小組活動、游戲和模擬教學、案例分析、講故事、辯論、與他人在特定環(huán)境內練習生存技能、音頻或視頻活動,比如藝術、音樂、戲劇、舞蹈等決策圖或者問題樹。
近來,不少學者提出了將“參與式教學”全面引入中小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現(xiàn)實性。在2010年,楊東在其專著《課堂教學的變革: 小學參與式教學實踐研究》就提出:“將國際參與式教學理論與現(xiàn)代教育理念引入小學教學實踐,能夠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教育教學實際的參與式教學策略和模式。”
四、參與式教學在微型小班化音樂教學中的運用——以綿竹市金花學校為例
金花學校是地處綿竹市西北邊陲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學校。2002年以來,金花學校大膽實施教育體制改革,也是筆者在音樂微型小班化教學中得以推行參與式教學的原因之一。
4.1準備:做好參與式課程設計
每一首音樂都有它的表達體系和具體語境。因此創(chuàng)造適合音樂本身的教學場景非常重要。例如《義勇軍進行曲》是我國的國歌,它的譜曲、填詞都有非常濃郁的時代背景。教師在進行課程準備時,就應該對這首歌試圖進行的語言表達進行認真分析,采取多媒體、背后故事等方式,將作品本身的歷史盡可能完整的呈現(xiàn)出來。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使得音樂本身已經超越其旋律、節(jié)奏本身,而是具備了歷史的啟蒙價值。
4.2授課:提供學生參與的機會
在微型小班化小學音樂教學中提倡參與式教學,有三個重要的優(yōu)勢:一是音樂本身較為輕松,沒有考試壓力;二是小學生的年紀較小,愿意接受潛意識的啟蒙;三是微型小班化教學的人數(shù)少,能夠為所有學生提供參與機會。
老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機會,獲得更深刻的音樂體驗?!蹲屛覀兪幤痣p槳》講述的是大家一起去春游的故事,教學中嘗試讓學生將其做成一個簡單的音樂劇,學生進行音樂劇的過程,就是理解音樂教育的過程,其啟迪效果超出音樂本身。
4.3合作:推動合作發(fā)散能力
合作能力的健全在兒童的全面發(fā)展中是一個重要的指標。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不但是新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對學生的發(fā)展也有重要意義。在微型小班化開放式音樂課程中,可以嘗試由學生共同組建微型樂隊。大家共同合作,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小組的歌曲,在合作與競爭的開放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教學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參與式教學非常強調民主的氛圍。教師和學生是伙伴關系,對自己的伙伴應該保持理解、尊重、支持和鼓勵。在參與式音樂教育上,一個賞識的鼓勵會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4課后:進行科學全面評估
參與式教學模式注重師生在互動教學中的自我評價與伙伴評價。在評價中,不能過多持否定和匹配態(tài)度。例如“很精彩,但我們試試另一種方式如何?”這樣既讓學生從參與式學習中增強獲得感,亦能增強學習的信心和思維的發(fā)散性。參與式課程的結尾是參與式評估,需要在課前建構一系列指標,對微型小班的每一個學生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
金花學校的實踐表明:參與式教學在微型小班的音樂教學中能夠促使師生教學理念得到很大改觀。多數(shù)學生通過參與式課程,既獲得了音樂的藝術啟迪,也習得了課程之外的更多發(fā)展能力,更具積極性。教師不再是課程的領導者,而轉身為教學的引導者和支持者。這個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他們終身喜歡和理解音樂打下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袁憲芝.音樂課堂中如何進行參與式教學.《中小學音樂教育》[J],2009 (10) :13-13
[2]唐松.淺談參與式教學在音樂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方法[J],《科技風》,2013 (21) :177-177
[3]嚴明明.“主動參與式”音樂課堂研究[J],《教育:周刊》,2017 (4) :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