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由于自身文化基礎薄弱,導致老師們對該類學生的學習行為很不滿。作為一名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看到學生積極的、可塑性的一面,在英語教學上也是如此。教師應該從多方面、采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進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學習效果。本文筆者結合實際教學中所觀察到的情況,對中職學生不愿意學習英語的原因進行了探索,從內(nèi)外兩方面進行了因素分析,并提出了諸如改進教學模式與方法、改變評價方式、改善師生關系等途徑和方式,以此提高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英語教學效果,改進學生的學習行為。
【關鍵詞】中職生 英語 學習行為
提到中職學校的學生,人們往往會聯(lián)想到成績差、不守紀律等負面形象。在中等職業(yè)學校里面,課程教學一般很難開展,尤其是英語,作為一門公共科目,它的重要性和地位遠不如專業(yè)課。在學生眼中,英語學不好無所謂,反正基礎本就不好,而且將來畢業(yè)后與專業(yè)關系不大。因此,很多學生根本不把英語當回事,致使職業(yè)學校的英語課非常難開展。然而,英語作為一門世界通用語以及考本考研的必考科目,學好英語對于學生未來更好更高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因此,本著對學生未來負責的心態(tài),對課堂教學負責的心態(tài),教師有必要對于中職學校學生的這種不良的英語學習行為進行深入的反思,尋找出學生不愿意學習英語的根本原因,探尋出合適的教學方法,以期努力改變目前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改進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行為。
一、原因挖掘
經(jīng)過在教學實踐中對學生的觀察與交流,筆者發(fā)現(xiàn)中職學生不愿學習英語主要基于以下內(nèi)外兩大方面原因:
1.從內(nèi)部因素來看。主要有:(1)不良的學習習慣,筆者從觀察及交流中得知,中職學生課后基本上都不學習英語,不預習、不復習,課堂上也不認真聽講,學習習慣非常差。而且他們自己對于這種放任的學習態(tài)度非常坦然,沒有緊迫感和危機感。(2)缺少鉆研精神,中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缺乏一種鉆研精神,遇到難題不去解決,怕動腦筋,這就阻礙了良好英語學習行為的養(yǎng)成。(3)自我效能感低。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論(self-efficacy),他在理論中指出,人的行為受結果和先行因素的影響,自我效能感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它能決定人對活動的選擇和堅持性。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會選擇積極地從事某一活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會沮喪、失望甚至逃避。筆者從與學生的交流中得知,學生的英語基礎普遍較差,他們中有很多人覺得自己英語天生就學不好,因此自我效能感很低。(4)缺乏成就感。成就動機是人類所獨有的,美國心理學家默瑞(Murray,1938)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成就需要,他指出,人格的中心由一系列需要構成,其中之一就是成就的需要。成就動機水平不同的人在選擇目標和完成任務上有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成就動機水平高的人在完成任務時會選擇一些難度適中的目標,這樣更有可能完成任務,從而體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成就動機水平低的人在完成任務時會選擇一些容易的或困難的目標,這樣可以避免失敗,或者為失敗找到借口,以使自尊心免受傷害。中職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經(jīng)歷了很多失敗,普遍成就感較低,覺得自己英語學不好了,破罐子破摔。
2.從外部因素來看。除了上面所談到的學生內(nèi)部的原因,學生不愿意學習英語也有一些來自于外部的因素,筆者從對學生的觀察與交流中得知有以下幾點原因:(1)缺少學習氛圍,中職學生普遍不喜歡學習,他們每天學習英語的時間很短,課堂上不認真聽,課后不復習,學習上存在極大的惰性,學習氛圍較差。(2)專業(yè)要求模糊,比如筆者所任教的是建筑專業(yè)的學生,對于英語這一門學科,學校并沒有作出明確的要求,沒有硬性規(guī)定要達到什么水平才可以畢業(yè),所以學生感覺英語學與不學無所謂。學生在學習上沒有目標,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和意義,所以不愿意學習英語。(3)教學模式呆板,雖然現(xiàn)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普及,但是在職業(yè)學校里面,教師的日常教學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較落后,課堂上教師往往還是一支粉筆一本書,基本光講語法和知識點,這就導致了學生對英語學習更加不感興趣。(4)缺少關懷鼓勵,在中職學校里面,由于生源質量下降,教師對學生往往會有很多偏見,認為學生成績差,一無是處。這種情緒也經(jīng)常會被帶到課堂里面,不知不覺中在師生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隔閡,學生不喜歡老師,老師也不喜歡學生。
這些內(nèi)外兩大方面的因素,使得中職學生十分不喜歡學習英語,而且這種不良的英語學習行為會惡性循環(huán)。
二、對策初探
經(jīng)過之前的觀察和了解,筆者通過教學實踐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能夠用以中職學生英語學習行為的對策:
1.堅持使用多媒體?,F(xiàn)代社會信息量巨大,各種媒體通過各種途徑吸引人們的眼球,這些信息有圖片有文字還有動畫視頻,非常吸引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吸收引進這些先進的信息手段,如果還延續(xù)著傳統(tǒng)的講授法,一支粉筆一本書,是很難吸引學生的。經(jīng)過與學生交流后的反思,筆者在教學中努力克服困難,每次上課都自帶電腦,課前制作好PPT,課堂上面,借助于圖文與視聽并茂的課件,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走進課文,愛上學習。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學生對上英語課有了一種期待,課堂上氣氛也活躍多了。
2.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現(xiàn)代信息社會,很多資料都是共享的,不懂的問題都可以到網(wǎng)上去搜一搜。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網(wǎng)絡的這種便捷性,利用網(wǎng)上資源充實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在上課前要多從網(wǎng)上搜集與將要講授的內(nèi)容相關聯(lián)的教學資料,擴充教學內(nèi)容,使所要教授的學習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單純的說教并不能吸引人的興趣,而如果配上圖文、動畫,效果則要好得多。比如在每單元的Warm-up部分,光是幾幅圖片幾個問題并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學生詞匯匱乏,教師很難將該部分的內(nèi)容上得生動有趣。如果教師在課前做好了相應的擴充和準備,就能夠引領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真正起到一個導入的作用。
3.改變教學模式和方法。Dornyei曾指出,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和諧且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課堂氣氛對保護學生的學習動機十分重要。教師在上課前應該精心設計好一節(jié)課該如何教授,要注意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只能是引導學生學習,不能代替學生去思考。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師需要做到:endprint
(1)設計多種教學模式。比如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事先給學生分好小組,并給每個小組提前布置好任務,要求他們到網(wǎng)上搜集資料,然后在上課時讓每一個小組選出代表作匯報,最后教師再進行整合。這種模式對學生來說比較新穎,中職生本身又擅長于上網(wǎng),正好可以結合起來,還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有一次,筆者在教授關于“How to Save Money”的課文前,讓班級的學生分組從網(wǎng)上搜集方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向班級同學作匯報。結果,學生們根據(jù)各自的特長分工合作,匯報得很成功。這些新穎的教學模式能夠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與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自信心,還提高了學習興趣。
(2)在教學中注意變化使用各種教學方法。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討論問題時,筆者一般會采取同伴討論法、小組討論法;在讀單詞時,會讓全班同學接龍讀,讀錯掉的單詞罰寫3遍。為了避免被罰和保護臉面與自尊,學生會很認真地預先練習。另外筆者還將全班同學分成了十個小組,每次讀課文、回答問題以及做練習時都會對小組進行打分,然后在每個星期結束時對小組進行評比,獲勝組的每個同學在平時成績上都會給予加分。這樣,每次讀書,小組與小組之間有了競賽,學生不再像以往上課一樣不愿站起來讀,而是每個人都躍躍欲試或者敦促組內(nèi)成員,生怕抓不住機會。這樣,班級學習英語的氛圍濃了,課堂的氣氛也活躍了許多,學生也能更多地體驗到成功,增強了英語學習行為。
4.及時給予各種積極評價。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會對學生產(chǎn)生一種暗示作用。積極的、正面的、激勵性的評價能夠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出更強烈的學習動機;相反,消極的、否定性的評價會讓學生變得更加不自信,更進一步否定自己,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成長并不能起到及時的反饋作用。比如在筆者的學校,一個學期只有在期末才對學生在學習和行為表現(xiàn)上進行一次評價,這樣的評價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甚微。為了使評價及時有效,筆者在評價方式上進行了改變:變一學期一次評價為一學期多次評價,如增加了期中、單元甚至星期;變書面評價為書面和口頭相結合;變學習評價為學習和課堂表現(xiàn)、課后表現(xiàn)相結合。這些多元的評價方式能讓學生及時地發(fā)現(xiàn)自身的優(yōu)點和不足,全面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積極的學習行為。
5.個性化制訂學習目標。中職學校學生的英語基礎不一,有的同學能夠跟上教學進度,有的學生上課則會像聽天書一樣。因此,無論課堂還是課后教師都不能對所有的學生提出統(tǒng)一的要求。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其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并協(xié)助指導學生制訂個性化的英語學習目標。對照目標,當學生取得進步時,及時地給予表揚;當學生沒能取得進步或者失敗時,也要教會其正確地去看待失敗,和學生一起分析原因、找出對策,繼續(xù)努力。通過這種個性化制訂,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心,增強學習行為。
6.密切師生關系。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中職學校里學生與老師的關系并不是很密切,彼此都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認可。這種狀況下學生容易討厭老師,討厭英語,老師也會反感學生,不愿意盡心盡力地授課,這就造成了師生之間變得疏遠。作為中職學校的英語老師,平時一定要注意不戴有色眼鏡去看待任何一名學生,相信人皆有才,人人都是人才,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多鼓勵學生,親近學生。學生認可了老師,也就會愿意學習這門課程,這樣教學就會更加容易有效地開展。
三、結語
中職學校里,學生的情況各不相同,筆者經(jīng)過教學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的以上教學拙見未必對于大多數(shù)中職生都適合,情況因校因人而異。隨著時間的流逝,現(xiàn)存的許多觀念、方法都會不斷地被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所代替,教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筆者會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xù)鉆研學習,吸取前輩同行的經(jīng)驗,豐富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取長補短,讓自己的教學更加生動,對學生能更多一分吸引力,從而改進中職學生的學習行為。
參考文獻:
[1]Murray,H.A.Explorations in Personality[M].New York:Ford University Press,1938.
[2]施海姑.賞識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10):1-4.
[3]王松美.論學習動機課堂教學激勵模式[J].中小學外語教學, 2003(5):1-5.
[4]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5.
作者簡介:孫蘭(1981.11-),女,江蘇鹽城人,高校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