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營營
【摘要】由于生活中缺少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小班幼兒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攻擊性強、不合群等問題。作為小班幼兒,同伴關(guān)系在交往中變得越來越重要。本文結(jié)合教育實際研究了小班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培養(yǎng):1、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引導幼兒在表達中學會交往2、引導幼兒學會自己處理同伴交往中的“糾紛”3、引導幼兒學會分享與合作4、要善于觀察幼兒的交往行為,適時地評價5、家園合作,讓交往在家庭中延續(xù)。
【關(guān)鍵詞】幼兒;小班;同伴交往;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2-0092-01
從2010年9月至今我從事幼教工作已經(jīng)7年多了,我非常慶幸我是一名幼兒老師,跟孩子們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我們一起尋找春天的秘密,享受秋天豐收的喜悅;一起感受童話故事的美妙;一起玩丟沙包、貼面人的游戲等等。
一、幼兒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今年我第一次接手小班,小班幼兒非??蓯?,說話奶聲奶氣,特別招人喜歡。入園一段時間,問題出現(xiàn)了,因為爭搶玩具出現(xiàn)咬人、抓人現(xiàn)象。而且還出現(xiàn)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當老師提供玩具或操作材料時,孩子們開始爭搶,然后用兩只胳膊護起來,即使老師提供的操作材料是一人一份。其實我也理解,因為入園前幼兒在家里基本上什么都是自己的,好吃的好玩的,沒有人跟他爭。而入園后,卻要與小朋友分享,就出現(xiàn)爭搶的現(xiàn)象。起初,我們會告訴幼兒,玩具是大家的,小朋友要一起玩,不能爭搶??墒遣]有效果,我們開始進行“綠色懲罰”,如果哪個小朋友搶玩具,今天他就不能玩了。可是這個方法只是當時有效,過后該搶還是搶。
二、指導幼兒在同伴交往中運用語言策略
小班幼兒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guān)鍵時期,語言是幼兒全面發(fā)展的基礎(chǔ),不能全面掌握語言,就無法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智力發(fā)展也會受到阻礙。幼兒同伴交往過程中語言能夠表達思想和情感,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強則意味著其同伴交往能力也會隨之提高。3-4歲幼兒是學習語言的關(guān)鍵時期,教師注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發(fā)展環(huán)境,既能夠豐富幼兒的生活內(nèi)容,又能夠提高其社會交往能力。
為什么會出現(xiàn)爭搶現(xiàn)象?其實根本就是同伴交往問題。如果是我們成人,會先征求別人的同意。只是幼兒不會去用語言表達,就只能用動作。那我們可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引導幼兒在表達中學會交往。如果你想玩別人手中的玩具,就要先征得別人同意“請你給我玩玩好嗎?”被請求的幼兒可以說“好的”。或者“再等一會兒好嗎?”同時我們還利用故事、兒歌、游戲等形式讓幼兒學習禮貌用語,慢慢地孩子們開始有意識地用禮貌用語來交往?!澳隳芙o我一個這樣的積木么?”“行,給你吧?!?/p>
三、引導幼兒學會自己處理同伴交往中的“糾紛”
戶外活動,孩子們在自由的玩輪胎,王志成和徐常喆小朋友吵起來,原來兩個人都想玩一個軍綠色的輪胎,誰也不讓誰?!熬鸵粋€輪胎怎么辦?”兩個人都不說話,“如果你們沒有好辦法,我這有兩個辦法,一起玩或者都不玩,你們選吧?!彼麄z想了想,“一起玩。”“怎么一起玩?”徐常喆說“他先玩一會,我再玩。”兩個人達成一致,開心的玩起來。一會兒,徐常喆推著輪胎過來,高興的說“老師,你看,現(xiàn)在輪到我玩了?!币院笤儆龅筋愃频那闆r,孩子們會自覺的與同伴商量,自己解決糾紛。
四、幫助幼兒學會分享與合作
我們還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幼兒學會分享與合作。比如,幼兒的家長會給小朋友帶來好吃的糖果和糕點請全班幼兒分享,幼兒在以小主人的角色分發(fā)糖果和糕點的過程中,體驗著分享的樂趣。另一方面,每一個分享到糖果的孩子們都感受到了一份喜悅,向往著由自己來分發(fā)幸福和快樂的一刻。我們也鼓勵幼兒從家里帶玩具,圖書等等自己心愛的東西來幼兒園,可以自己玩也可以和同伴交換玩。為了可以得到心儀的玩具或圖書,他們會帶著自己的東西與他人進行交換。我們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有意識地強調(diào)分享,以彌補家庭教育方面的不足。另外合作的過程也是同伴交流、相互接受的過程。小班的孩子首先是在活動中與人進行交往的,我們?yōu)橛變簞?chuàng)造共同游戲的機會,如體育活動《螃蟹運球》,兩名幼兒要通過合作,用肚子夾著球把球運到球籃里。傳統(tǒng)游戲《炒黃豆》,也需要兩個小朋友合作,才能完成游戲。操作活動時,我們會有意限制材料的投放,讓幼兒在有限的資源中學會與他人合作。慢慢的,幼兒間的相互影響,同伴之間的互動增強了,同伴間的交往也密切了。
五、要善于觀察幼兒的交往行為,適時地評價
當我們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正確的交往行為時,會及時表揚鼓勵,發(fā)揮榜樣作用,使其他的幼兒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并在活動中去模仿;在發(fā)現(xiàn)不正確的行為時,會及時指出來并教給他應該怎樣去做。除了活動中及時給予評價,活動后的評價交流也很重要。通過評價強化幼兒正確、積極的交往行為;又能使幼兒找到自己活動中的弱點與不足,知道怎樣避免與改正。
六、家園合作,讓交往在家庭中延續(xù)
家長教育方式的不同也會造成幼兒交往能力的不同,如果家長對社會禮節(jié)及各種規(guī)則,嚴格要求孩子遵守,他們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規(guī)矩、善于和別人交往的孩子;如果家長對孩子過分縱容,培養(yǎng)出的孩子往往是攻擊性強、不受同伴歡迎的孩子;如果家長對孩子過于保護,培養(yǎng)出的孩子在周圍同伴中常顯得不安和拘束,出現(xiàn)膽怯害羞等現(xiàn)象。我們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引導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一定要給孩子與同齡伙伴交往的機會。家長可以經(jīng)常讓孩子邀請自己喜歡的小朋友來家里玩,或去別的小朋友家里做客,從中讓孩子學會分享,學會做客人,做主人的一些道理。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榜樣的作用。
七、總結(jié)
幼兒同伴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說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為孩子創(chuàng)設(shè)各種交往環(huán)境與機會,進行悉心指導,使孩子獲得積極的交往的體驗,在人際交往中逐漸地學會待人處事,并從中體驗到人際交往的樂趣,來逐步提高幼兒同伴交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國明潔.3~6歲幼兒交往策略的發(fā)展特點和培養(yǎng)的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chǔ)教育版),2005,(03):69-72.
[2]周麗華,曹中平,蘇林雁.游戲情境中幼兒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統(tǒng)[J].學前教育研究,2012,(04):36-40.
[3]劉少英,王芳,朱瑤.幼兒同伴關(guān)系發(fā)展的穩(wěn)定性[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28(06):588-594.
[4]劉海容.芻議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4):69.(2014-05-14).
[5]曹安.3~6歲城市兒童社會交往能力及其與家庭因素的關(guān)系的調(diào)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0,(0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