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玉秀
摘 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也是獲取知識內涵和真諦的重要路徑。動手實踐、親身參與,所獲取的知識內容、內在規(guī)律、方法經驗更為直觀和深刻,在腦海中留存的“印跡”也更加持久和明顯。教師作為新課程標準的堅定踐行者和學教活動的有效推動者,必須揚學生積極一面,避學生消極一面,觸發(fā)推動初中生樂于探究、勇于探究。筆者發(fā)現(xiàn),城鄉(xiāng)差異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學校學科教學同樣如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具體教學進程中,要結合農村學校教育現(xiàn)狀和學生實情,注重農村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強化和提升。本文作者對農村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做一簡單的討論。
關鍵詞:農村學校;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認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也是獲取知識內涵和真諦的重要路徑。動手實踐、親身參與,所獲取的知識內容、內在規(guī)律、方法經驗更為直觀和深刻,在腦海中留存的“印跡”也更加持久和明顯。教育實踐學認為,學生學習素養(yǎng)、解析技能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教師的科學施教、悉心引導,另一方面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主動實踐。眾所周知,初中生群體具有能動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消極畏難的一面。教師作為新課程標準的堅定踐行者和學教活動的有效推動者,必須揚學生積極一面,避學生消極一面,觸發(fā)推動初中生樂于探究、勇于探究。筆者發(fā)現(xiàn),城鄉(xiāng)差異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學校學科教學同樣如此。農村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yǎng)同樣需要強化和提升。有感于此,本人現(xiàn)對農村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對學生主體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簡單的討論。
一、 重視師生真誠交流,提振主體主動探究情感
課堂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深入溝通、深刻探討的實踐進程,師與生的交流互動貫徹落實于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整個過程。只有將課堂互動特性進行有效展示,才能實現(xiàn)師生各自的特性和效能的呈現(xiàn)和提升。教育心理學認為,深入溝通、真誠交流,既有利于課堂教學進程的深入推進,又有利于師生之間特性和情感的加深和顯現(xiàn)。筆者發(fā)現(xiàn),農村初中學生由于所處的環(huán)境、所接受的教育理念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他們學習自覺性相對于城市學生群體,更為需要情感的支撐,更多地需要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觸動,從而由內而外產生主動自覺探究實踐的動能。因此,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師在培養(yǎng)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前,應該重視與初中生的深入交流和談心,應該放低身子、蹲下去,平等的看待他們,圍繞初中生關注和喜歡的社會、娛樂、生活等方面的熱點話題,與初中生進行深入的交流和熱烈的討論,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同時,教師與之進行積極的回應,拉近師與生之間的“距離”,從內心接受教師產生認同感,保持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參與教師設計和組織的問題探究、案例探析等實踐活動。值得注意的是,農村初中數(shù)學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時,要注重觀點的表達,發(fā)揮正能量,提出積極的意見和正確的見解,防止消極思想的影響,而產生事以愿違的效果。
二、 強化課堂氛圍營造,催生主體主動探究潛能
情感是能動實踐的思想保證,外在環(huán)境氛圍對實踐主體的活動及其進程會產生烘托強化、潛移默化的渲染作用和助推功效。眾所周知,自主探究是學生學習能力的較高表現(xiàn),在其進程中需要強烈的外在氛圍刺激和堅定的學習情感予以保障和支撐。當前教育均衡化、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已經惠及農村學校,現(xiàn)代科技成果運用課堂教學成為必然趨勢,這為氛圍營造,提高農村自主教學探究潛能提供大好時機。因此,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氛圍營造中,一方面要挖掘數(shù)學教材的內在生動屬性,放大數(shù)學教材的生活應用、變化發(fā)展、歷史悠長等特性;另一方面要抓住農村初中生群體對信息技術的濃厚愛好,將現(xiàn)代化的教學器材運用到教學課堂,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讓初中生感受到數(shù)學課堂的生動趣味和現(xiàn)代氣息,從而保持主動探究情感,促動他們深刻能動探析。如教者在實施“菱形的性質”教學進程中,教師為保證課堂講解氛圍的活躍性和驅動力,先利用數(shù)學知識的生活應用特性,通過電子畫板、投影儀向初中生展示現(xiàn)實生活中裝潢用的墻磚、圍墻的欄桿等有關菱形特征的事例,讓初中生感受菱形圖形無處不在;在此基礎上,教師借助于現(xiàn)代化多媒體器材的直觀性、動態(tài)性等特征,通過電子畫板以及教學課件,將菱形圖形予以展示,并借助于電子畫板的批注、翻轉功能以及教學課件的形象直觀特性,引導初中生進行一起探析和認知,從感官上感受課堂教學氛圍的寬松和適宜,有效克服畏難怕苦的消極情感,內心自動樹立愿意探究的生動情感。
三、 注重解析方法講授,增強主體能動探究本領
實踐證明,唯有獲取認知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這一“真諦”,才能深入、主動的參與和實施探究實踐活動。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由于少部分農村初中生未能掌握正確的、有效的解決數(shù)學問題案例的一系列步驟和方法,致使“胸中無數(shù)”,內心產生畏懼心理,面對設置的數(shù)學案例,從而出現(xiàn)心中為難,手足無措,不愿探究、不想探究的消極行為。眾所周知,任何學生的學習實踐,都是需要強烈、激烈的思想情感和心里激情作為保障。這就要求,初中數(shù)學教師培養(yǎng)初中生數(shù)學自主探究能力,必須切實做好探究方法傳授這一工作,一方面要為農村初中生提供充足的活動空間,讓他們能夠由親身實踐、操作的有利時機,另一方面要正確發(fā)揮教師自身的主導功效,強化案例解答方法的講解和指導,圍繞解決問題的步驟過程、方法舉措、思路推導等要素,開展精心講授、組織指導,讓初中生在親身實踐,有序指導下,逐步掌握解題精髓和破解方略,逐步增強數(shù)學自主探究的信心和決心。
問題:已知如圖,B是AC邊上的一點,△ABD和△DCE都是等邊三角形。(1)求證:AC=BE;(2)如果BE⊥DC,求∠BDC的度數(shù)。
在上述提供的數(shù)學問題教學中,教師沒有甩手給初中生讓他們自行處理,而是協(xié)調好教師指導和學生探析的關系,組織初中生進行該問題題意的探析,初中生通過獨自感知題意內容,初步認為在這一問題的解答過程中,需要運用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相關的要點內容。此時,教師主動參與其中,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共同勞動,教師與學生一起推導解題的思路和過程,通過題意的條件,知道由于△ABD和△DCE都是等邊三角形,從而可以通過借助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內容得到△ADC≌△BDE結果,然后根據(jù)全等三角形的性質,進而可以求證出AC=BE這一結論。由于△DCE是等邊三角形,根據(jù)等邊三角形的三線合一求證到DB=CB。根據(jù)△ABD是等邊三角形中的“三角形一邊上的中線等于這邊的一半,則這邊所對的角為直角”性質得到△ADC是直角三角形,從而求證出∠BDC=∠ACD=90°-∠A=90°-60°=30°。此時,教師在初中生感知與認知基礎上,強調指出,該問題解析中最為關鍵的是地方,就是要掌握等邊三角形的性質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質等相關內容。這樣,初中生在教師的精心指點和自身的努力實踐下,對這一類型的問題解析的方法得到了有效掌握,并且為自主探究解析此類的問題不斷積累了技能素養(yǎng)。
在上述培養(yǎng)和增強農村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方法基礎上,教師還要深入一層,更進一步,強化對課堂之中評價教學這一手段的科學運用和有效實施。眾所周知,由于農村初中生數(shù)學能力與教材要求之間的不對等客觀存在,決定了他們在自主探究進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認知上的缺陷或解析上的錯誤,為有效避免和防止這一情況的發(fā)生,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學評價這一手段,并對其實施的活動形式和開展的方式予以創(chuàng)新,在做好全過程實施觀察基礎上,認真研析問題所在,科學設定并評點出現(xiàn)缺陷的原因所在,引導和組織初中生一起參與思考研析,最大程度發(fā)揮評價指導的最大功效,在鼓勵激勵基礎上,幫助初中生逐步形成高效自主探究的堅實根基。
參考文獻:
[1]李麗芝.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農村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J].青春歲月,2011年12期.
[2]郭敏琰.自主性學習策略在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東卷)[C].2010年.
[3]賴海燕.農村中學數(shù)學教學與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4]趙祥飛.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版中旬),2014年02期.
[5]張玨如,李友銀.運用數(shù)學邏輯思維 提高化學解題能力[A];第四屆全國中學化學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二)[C].2012年.
[6]朱新明.概念掌握、圖形認知和解題能力的訓練[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2015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