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華
摘 要: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頗感頭痛,認為作文教學非常難,不僅學生沒有興趣,教師也教得十分吃力。學生的頭腦中仿佛沒有任何東西,他們寫作文就像擠牙膏一樣,一點點地湊字數(shù)。并且,學生的作文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言辭干癟無味。長期以來,我們都將作文教學的關注點放在了教師的教上,沒人去注意小學生的喜好,他們喜歡什么東西,喜歡寫點什么,喜歡老師怎樣上作文課,這些內容教師都沒有去花時間探究和關注,我們都是按照原定的教學計劃,以自己的方式來展開教學,這就使得學生對于作文學習的興趣逐步喪失。新課標對于作文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樂于表達,同時注重引導他們關注生活,在寫作中表現(xiàn)出真情實感。由此可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做那個連接學生生活與教學的紐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做到“以我手寫我心”。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
在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頗感頭痛,認為作文教學非常難,不僅學生沒有興趣,教師也教得十分吃力。學生的頭腦中仿佛沒有任何東西,他們寫作文就像擠牙膏一樣,一點點地湊字數(shù)。并且,學生的作文中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言辭干癟無味。長期以來,我們都將作文教學的關注點放在了教師的教上,沒人去注意小學生的喜好,他們喜歡什么東西,喜歡寫點什么,喜歡老師怎樣上作文課,這些內容教師都沒有去花時間探究和關注,我們都是按照原定的教學計劃,以自己的方式來展開教學,這就使得學生對于作文學習的興趣逐步喪失。新課標對于作文教學有明確的要求: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樂于表達,同時注重引導他們關注生活,在寫作中表現(xiàn)出真情實感。由此可見,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做那個連接學生生活與教學的紐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做到“以我手寫我心”。
一、 對小學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
(一) 學生的作文中沒有真情實感
受年齡影響,小學生的心智和思想仍然處于一個發(fā)展階段,總體來說尚顯幼稚。但是小學生也有自身的優(yōu)點,他們性格活潑、天真爛漫,在看待事物時有著自身獨特的視角,因此,在他們的作文中充滿了童真,這也是成年人所無法達到的。新課標要求我們引導小學生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恰恰也成了當前小學生作文最為匱乏的一個部分,他們的作文有著明顯的模式化問題,所采取的表達方式也非常單一,沒有真情實感,多數(shù)是堆砌的字詞。
(二) 學生的作文模式化比較嚴重
在初學寫作時,我們都會讓學生先模仿,由模仿逐步過渡到獨立寫作。在這個過渡階段中,如果教師沒有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或是沒有對學生的獨立寫作進行有效的指導,作文模式化就會陪伴小學生很長的一段時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無論老師出什么題目,學生都能夠從網上找到模板。一方面這些模板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詞句,同時它們也會使學生懶得對作文進行構思,并最終養(yǎng)成抄襲的壞習慣。這樣的作文肯定無法創(chuàng)新,也寫不出自身的真情實感。
(三) 教師沒有提供足夠的示范
青少年兒童對模仿是非常熱衷的,在學習上,教師就是學生的模仿對象。信息時代為學生帶來了更多的認識世界的方式和途徑,他們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去學習更多的知識,視野也更加開闊,很多小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己的獨立思想與意識。有個學生曾經向筆者提問:“老師,你每天都要上很多課,還要看很多的作文,你的作文寫得怎么樣???”由此可見,我們要從自身做起,為學生做好寫作的示范,只有當學生信服教師的時候,他們才會打消對于作文的疑慮。
(四) 學生的作文脫離生活
作文就是要將自身所積累的各種素材在頭腦中進行再加工,利用語言文字將這些內容整理成文。小學生的寫作素材多數(shù)是來源于生活,但是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學生無法脫離教室去對生活進行觀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不具備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他們的作品缺乏足夠的生機與活力,東拼西湊得來的內容肯定沒有足夠的情感。小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如果無法將作文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學生的想象就無從發(fā)揮,他們的作文也就變得十分干癟。
二、 采取有效策略,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
(一) 將多媒體應用到作文教學中來
要想讓學生愛上作文,我們就必須努力激發(fā)他們對于作文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一種主觀上的熱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真正成為作文教學的主體。在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方面,筆者覺得多媒體是一個極為有效的工具,首先它具有直觀性的特點,能夠將知識更為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到學生面前。其次,它能夠為學生帶來多感官的刺激,使學生對知識的體會和理解更為深刻。我們可以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播放一些優(yōu)美的音樂,或是利用一些圖畫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作文中來,激活他們的思維。
例如,在讓學生對某種動物進行描寫時,筆者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一些與動物相關的視頻,各種各樣的動物以動態(tài)的形式呈現(xiàn)到了學生面前,很快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的眼睛全都盯著屏幕看,筆者就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對這些動物進行觀察,包括動物的外形、體積、生活習性等。待觀看結束,筆者就要求學生選擇一種動物來寫,可以是視頻中的,也可以選擇一些不在視頻里的動物。這時趁熱打鐵,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正是濃厚的狀態(tài),他們都積極地投入到寫作中來,寫出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文。
(二) 通過對生活的觀察來積累素材
作文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葉圣陶說:“作文離不開生活,生活是寫作的素材來源?!币虼耍處熞扇『侠淼氖侄螏椭鷮W生去觀察生活,建立生活與作文相關聯(lián)的意識,對生活進行提煉和加工,得出自己所需要的作文素材,并通過自己的觀察角度來對生活進行描述。
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擺脫教室的限制,與學生一起去大自然中觀察花草樹木,欣賞各種自然景觀,積累一些與大自然或者風景相關的素材。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為他們組織一些課外活動,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樂在其中。在校園內也可以舉辦一些問題比賽,指導學生對比賽的過程進行仔細的觀察,或是親身參與進來,增強對于這些活動的印象和體會,這樣,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就能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了。
(三) 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課外閱讀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素材,還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不斷增加他們的閱讀量,讓學生通過閱讀去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好,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方面的技巧,積累寫作素材。當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時,教師要及時對其進行指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該文進行討論,可以向學生提一些問題,也可以帶領學生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或故事情節(jié),如果可以就讓學生寫下讀后感,或是對該文進行仿寫。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地監(jiān)督學生的課外閱讀,還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提高。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行管理和監(jiān)控,避免學生閱讀一些內容不健康的讀物,給他們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帶來不同程度的危害。
總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將《語文課程標準》讀透,并將其作為我們實施教學的指導,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特點,探究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并不斷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促進小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