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成效。關鍵詞:粵教云;智慧課堂;導學練;"/>
楊曉旋
摘 要:ForClass智慧課堂是粵教云智慧課堂的課堂教與學支撐系統(tǒng),面向粵教云三類課堂應用,即云服務課堂、云互動課堂和云協(xié)同課堂。“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突出以問來導,先導后學,學后再練?;浗淘浦腔壅n堂環(huán)境下應用“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兩者取長補短,有機結合,取得1+1>2的成效。
關鍵詞:粵教云;智慧課堂;導學練;初中物理
粵教云是《廣東省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中五大行動計劃之一,也是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我省云計算發(fā)展的意見》(粵府辦[2012]84號)確定的七大重點示范應用項目之一。ForClass智慧課堂是粵教云智慧課堂的課堂教與學支撐系統(tǒng),面向粵教云三類課堂應用,即云服務課堂、云互動課堂和云協(xié)同課堂?!皩W練”教學是指以導學案為載體,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強調學法指導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一種教學模式。它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模式,學生在導學案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學習方式溫習舊知、探索新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近年來,在物理教學中導學案或多媒體教學的應用研究數(shù)不勝數(shù),而有關導學案與信息技術教學整合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卻寥寥無幾。本文就如何將粵教云智慧課堂與“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有機整合在一起進行下述分析。
一、課前導學,實現(xiàn)師生課堂角色的“翻轉”
普通導學案上只能呈現(xiàn)文字與圖片,無法呈現(xiàn)視頻,而對于以實驗為基礎的物理學科來講,其中一些物理實驗現(xiàn)象(物體的擴散現(xiàn)象等)、抽象概念(磁化、磁場等)和規(guī)律(電磁感應現(xiàn)象等),倘若只以文字或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那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不夠深入,學生就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浗淘朴腥愓n堂應用,即云服務課堂,云互動課堂和云協(xié)同課堂。學校硬件、軟件配備一步到位,每個班級都配置了電子白板,教師配備高配置電腦,學生配備平板學習終端,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學生家里幾乎都具備上網(wǎng)的條件。此時只要教師課前準備好導學內容,通過使用粵教云智慧課堂的“采錄編播”功能就可以將該內容記錄下來,放在云平臺上,所有學生可以共享資源。學生利用網(wǎng)絡進行學習,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然后進行自我反思,將存在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上注意聽該部分的內容,往往比單純的文本學習更具成效。此舉不僅彌補了普通導學案的不足,而且可以實現(xiàn)師生課堂角色的“翻轉”,轉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輔助課堂學習,增強實驗可視化
初中階段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都是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因此,實驗教學與演示實驗則成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常規(guī)實驗儀器、實驗材料以及學生座位距離等條件的限制,有時候,實驗效果不是很明顯,特別是演示實驗,增強可視化一直是各位同仁在攻克的難題。攻克這個難題比較常規(guī)的做法就是調整學生座位,讓看不到的學生站起來觀看,或者是在學生座位上動腦筋,又或者是演示的實驗器材比較輕巧時,教師拿到學生中去演示,或者通過添加一些易觀察的物質讓實驗更具可視性。比如,自制溫度計時,通常在液體里面滴加幾滴紅墨水。演示連通器的性質時,在水里面也滴加幾滴紅墨水。而在粵教云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上“壓強”一課時,設計了一個雙腳踩雞蛋的環(huán)節(jié)作為引入,本計劃讓學生站在課桌上展示,但考慮到安全因素,最終還是決定在地板上進行,而在地上進行就會導致后排學生看不到實驗現(xiàn)象,而在粵教云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用教師端平板拍攝,并通過同屏技術,實時同屏到電子大白板,這樣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學生看了之后覺得很震撼,很快就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再如筆者在講解慣性時,學生對飛機投放重物,在重物未著地時一直在飛機正下方這個現(xiàn)象不能理解,為了攻克這個難點,筆者當時現(xiàn)場演示了一遍。筆者站在滑板上,用筆蓋充當重物,人站在滑板上滑動,手拿筆蓋,然后放手讓筆蓋靜止下落,將整個過程用教師平板拍攝下來,用同屏技術實時同屏到電子白板,然后還可以調慢播放速度,將整個場景非常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學生看完之后大呼過癮,而且很快就理解記憶了。這種智慧課堂下的同屏技術保留了物理實驗教學的直觀操作跟真實感受的特性,不同于直接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如果直接播放網(wǎng)絡上面的視頻,就減少了真實性,效果大不如前者。
三、輔助課堂練習,實時反饋學習效果
常規(guī)的導學案在課堂練習這一板塊,一般是以文字或圖像呈現(xiàn),學生在紙質版的導學案上作答。教師如果想要得到完整的反饋信息,只能將導學案收上來,批改然后再統(tǒng)計,這樣才能得到一個完整的反饋,教師才能了解到學生的掌握情況,然后下一節(jié)課再針對突出情況進行逐個突破。但是這個做法很花時間,而且增大教師的負擔,并且不能當堂課及時反饋,及時講解和突破,時間跨度要延續(xù)到下一課時。但是在粵教云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這個難題可以很快解決。ForClass智慧課堂教與學支撐系統(tǒng),貼近一線教學需求,提供了實用、便捷的教學功能,實現(xiàn)了與數(shù)字教材的深度融合、支持數(shù)字課堂深層交互、并可進行課堂即時統(tǒng)計分析?;浗淘浦腔壅n堂有多種課堂互動,包括單選題、多選題、投票、原文填空、拖拽填空、排序等。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將需要的互動編輯好,然后在課堂上,學生就可以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上參與互動,每一個互動完成后,教師可以在教師端平板電腦查看完成的情況,有多少人做對該題、有多少人做錯、做錯的學生是誰、錯在哪里全部都可以一目了然。教師可以根據(jù)反饋出來的信息及時調整上課的策略,對于多人做錯的題,可以側重再講解該知識點,對于極個別學生理解出現(xiàn)偏差,可以單獨發(fā)送相應的學習資料到該學生的學習端,讓他自己學習。這樣既減少了教師的負擔,又可以及時反饋學習的效果。學生及時地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四、課后練習,實現(xiàn)課堂有效延伸
“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從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個教學階段,即課前的導、課中的學和課后的練,這三個階段的側重點是不同的,因此導學案對應的內容設計也有所不同。課后的練主要設計一些知識應用的內容,施加給學生的題量負擔不是十分沉重,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解題能力為主。傳統(tǒng)的導學案由于呈現(xiàn)的方式只是文字跟圖片,而且受版面的限制,能提供給學生的信息是比較有限的。而粵教云智慧課堂覆蓋了課前、課中、課后?;浗淘瀑Y料庫里的數(shù)字資源非常豐富,而且形式跟種類都非常豐富。教師可以提前將導學案課后練習部分放到云端,學生在家里通過學習終端上去云端完成課后練習。通過多媒體展示課后作業(yè),不僅可以以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而且容量也可以大大提升。而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學習,當在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物理現(xiàn)象時,對于一些似是而非不易正確理解的問題,學生就可以及時去查閱資料。又如一些課外拓展性的問題,例如:假如世界上沒有了摩擦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什么樣?又如,如果地球失去引力,這個世界會變得怎么樣?像這種想象、聯(lián)想性質的題目,學生自然主動地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進行學習拓展。學生借助網(wǎng)絡進行學習,轉變以課本為中心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的信息來源從教材擴大到更廣的范圍,從而使學生能在眾多的信息資源中根據(jù)自身的認知結構和需要來選擇信息。
新的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對施教者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而“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順應這一需求。它改變了傳統(tǒng)的講授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將教師有意義、有目的的導與學生積極自主的學有機結合一起,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當然在實際實施“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也遇到一些難題,而粵教云智慧課堂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這些難題,粵教云智慧課堂囊括了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教學階段,對這三個教學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輔助補充,使課堂容量再一步加大,課堂效率進一步提升。當然,粵教云智慧課堂是一個新興的信息技術,現(xiàn)在還處于成長階段,在實踐中和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改善,真正做到將粵教云智慧課堂與“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有機整合起來,最大限度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曉芳.問題式導學模式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嘗試[J].試題與研究,2012(8):46.
[2]王玲.以電子白板為主導的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資源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1).
[3]衛(wèi)津,蔡長運,曾維靜.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尋求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整合的契機[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0).
注:本文系“粵教云”計劃專項研究2015年度一般課題《粵教云智慧課堂環(huán)境下“導學練”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編號:2015yjyy033)研究成果。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