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躍先 邱潤清
(1.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第二完全小學;2.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qū)體科所 湖南益陽 413002)
依據《教育部等6部門關于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實施意見》(教體藝[2015]6號)(以下簡稱《意見》),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需要遵循人才培養(yǎng)和足球發(fā)展規(guī)律,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fā)展,為提升人口素質、推動足球事業(yè)發(fā)展、振奮民族精神提供有力支撐。由此可見,體教結合是貫穿于我國發(fā)展青少年足球整個過程中的一個基本理論問題。
基于此,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以“體教結合”的基本理論為基礎,立足于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的特殊性,探討了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3種基本邏輯關系和3種實踐運行模式,旨在進一步深化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理論認識。
討論一種事物的來歷與理由有兩種思路,一是從某個理論前提邏輯演繹而來,另一是從大量經驗事實演繹而來[1]?;谶壿嬔堇[,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建立“體教結合”的邏輯模型并對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的“體教結合”作出更為清晰的選擇。從宏觀視角來看,“體”指向體育事業(yè),“教”指向教育事業(yè),“體教結合”則是體育和教育兩大系統(tǒng)聯(lián)合起來;從中觀視角來看,“體”的指向競技體育,“教”指向學校教育,“體教結合”即為競技體育與學校教育的結合;從微觀視角來看,“體”被界定為運動訓練,“教”則是指文化課的學習[2]。
需要指出的是,體教結合在不同領域會呈現(xiàn)項目、群體、甚至是地域的特點。一般來說,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的體教結合由具有包含關系的“體”與“教”結合而成的“體教結合”模式主要包括足球從屬于學校教育的體教結合模式和文化教育從屬于職業(yè)足球的體教結合模式,前者在實踐運行過程中主要指向青少年學生的足球課堂教學,后者在實踐運行過程中主要指向職業(yè)足球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的基礎文化教育,以及由具有交叉關系的“體”與“教”結合而成的足球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體教結合模式,這種模式在實踐運行過程中主要指向青少年學生的業(yè)余足球訓練。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的“體教結合可以劃分為融入模式、延伸模式和嵌入模式等3種具體實踐模式。其中,“融入模式”指向青少年學生的足球課堂教學,涉及群體可以涵蓋所有青少年學生;“延伸模式”指向青少年學生的業(yè)余足球訓練,涉及群體指向具有濃厚足球興趣和一定足球天賦的在校青少年學生;“嵌入模式”指向職業(yè)足球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的基礎文化教育,涉及群體指向為數不多的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青少年球員。3種體教結合模式在內涵、目標和路徑方面存在著個自己的側重點,共同構成了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的“體教結合”體系。
依據《意見》,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需要提高校園足球普及水平。因此,青少年校園足球的“體教結合”需要讓更多青少年學生體驗足球生活、熱愛足球運動、享受足球快樂,中小學的足球課堂教學應該是青少年校園足球“體教結合”的一個基本實踐模式。從體教結合的實踐特點來看,青少年學生的足球課堂教學屬于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融入模式。
從基本內涵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融入模式屬于學校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即這種體教結合模式強調青少年足球融于青少年學生的日常學校教育。正如相關研究指出,開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足球運動應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一種方式[3];從任務目標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融入模式旨在解決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問題,這意味著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融入模式不是以提升青少年足球運動參與者的競技水平和能力為首要目標,而是關注與廣大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和教育問題;從實施路徑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融入模式主要包括體育課堂教學和大課間體育活動,即這種體教結合模式屬于陽光體育的重要實踐內容。其中,體育課堂教學需要向廣大青少年學生傳授足球運動方面的基本常識和基本技能,大課間體育活動需要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學生參與足球的興趣和積極性。目前,隨著黨和政府對于青少年校園足球的逐步重視,足球已經成為了很多學校體育課的必修內容和大課間活動的主要內容,青少年校園足球的活動氛圍進一步得到了豐富,人群基礎得到了進一步夯實。在我國,由政府財政支持的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已經達到了兩萬所左右,在2025年將達到5萬所。
依據《意見》,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需要鼓勵引導廣大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積極參加校外足球運動,妥善處理好學生足球訓練和文化學習之間的關系,為喜歡足球和有足球潛能的學生提供學習和訓練機會。因此,青少年校園足球的“體教結合”需要承載業(yè)余體育訓練和培養(yǎng)足球后備人才的時代使命,青少年學生的業(yè)余足球訓練是青少年校園足球“體教結合”的另一個重要實踐模式。從體教結合的實踐特點來看,青少年學生的業(yè)余足球訓練屬于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延伸模式。
從基本內涵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延伸模式屬于青少年業(yè)余體育訓練的一種基本模式,主要為那些具有足球天賦和足球興趣濃厚的青少年學生提供一個挖掘潛能和自我提升的教育機會;從任務目標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延伸模式主要以培養(yǎng)大學生運動員為主要目標,這些學生可以通過中考的特招進入開設足球特色項目的高中,然后以高水平運動員身份通過高考(或體育高考)進入到高校(含體育院校)進行深造,他們既可以成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重要成員(但攻讀大學時的專業(yè)并非一定是體育專業(yè)),也可以成為體育專業(yè)大學生。與此同時,為一些職業(yè)足球俱樂部培養(yǎng)后備人才也是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延伸模式的一個重要目標;從實施路徑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延伸模式主要通過依托學校青少年足球俱樂部的途徑來具體實施。一般來說,這些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屬于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且擁有獨立核算的財務制度的體育社團,但在實踐操作層面仍然與相關學校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工作人員大多是這些學校的教師或領導,這種體育社團在支持體系上對于學校資源具有高度的依賴性。這種青少年足球俱樂部雖然屬于非營利組織,但仍然需要收取相應的費用以維持俱樂部的日常開銷(主要涉及到相關工作人員的勞務費、相關活動的經費等)。俱樂部成員主要以各自學校的學生為主,擁有建制性的梯隊(一般分為低年級梯隊和高年級梯隊兩種梯隊)并且會參加一些由基層教育部門、體育部門或民間機構組織的足球比賽,所取得的成績一般都能夠得到權威部門的認可并在中考和高考等升學考試中享受相應政策優(yōu)惠。青少年學生的業(yè)余足球訓練一般會在周末或寒暑假進行系統(tǒng)的足球訓練或比賽,這與青少年學生的足球課堂教學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青少年校園足球的體教結合模式需要處理好學訓矛盾。這是因為,青少年學生的個人精力有限,并且處于青春期生長發(fā)育階段,面對來自多方的壓力和誘惑自控能力較差,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監(jiān)管和科學的引導,在處理學習和訓練的關系上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情況,最終導致學習成績和運動成績均落后的惡性循環(huán)[4]。
依據《意見》,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需要暢通優(yōu)秀足球苗子的成長通道。要注重發(fā)現(xiàn)、選拔和重點培養(yǎng)學生足球運動苗子,認真組建本地學生足球代表隊,開展多種形式的集訓、比賽和交流活動。建立教育、體育和社會相互銜接的人才輸送渠道,拓寬校園足球學生運動員進入國家足球后備人才梯隊、有關足球職業(yè)俱樂部和選派到國外著名足球職業(yè)俱樂部的通道。因此,青少年校園足球的“體教結合”需要承載培養(yǎng)職業(yè)足球后備人才的基本職能,職業(yè)足球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的基礎文化教育是青少年校園足球“體教結合”的第三個重要實踐模式。從體教結合的特點來看,職業(yè)足球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的基礎文化教育屬于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嵌入模式。針對河南建業(yè)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的相關調查研究表明,過早專業(yè)化訓練和基礎文化教育缺失是影響青少年足球隊員綜合素質缺失的根本因素,文化基礎教育的缺失直接影響青少年足球隊員智力能力的發(fā)展和對技戰(zhàn)術認識水平的提升[5]。一般來說,職業(yè)足球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的基礎文化教育需要明確“體教結合”的價值定位,即注重理想信念教育、注重習慣養(yǎng)成教育以及注重生命成長教育[6]。
從基本內涵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嵌入模式屬于競技體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產物。在這種實踐模式中,青少年足球參與者不是在校學生,而是一些中小型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梯隊成員,但需要在相關中小學接受文化教育。目前,我國的一些職業(yè)足球俱樂部(主要是參加乙級聯(lián)賽及以下層次比賽的職業(yè)俱樂部)受制于自身的規(guī)模難以向青少年梯隊隊員提供必要的文化教育,但必須遵守按照中國足球對于職業(yè)足球俱樂部的相關規(guī)定,他們只能依托俱樂部所在地的相關學校向梯隊成員提供相應的基礎文化教育。如湖南湘濤俱樂部是一個征戰(zhàn)中國乙級聯(lián)賽的小型職業(yè)體育俱樂部,他們需要按照中國足協(xié)建立相應的青少年梯隊成員。由于自身經費的限制,湘濤俱樂部的青少年梯隊成員在接受基礎文化教育方面只能依托俱樂部所在地益陽市的教育資源,將海棠中學作為青少年梯隊成員的基礎文化教育機構;從任務目標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嵌入模式主要是提升職業(yè)足球俱樂部梯隊成員的文化素質和綜合能力,這類模式雖然不是以提升青少年運動員學生的文化成績?yōu)橹饕繕?,但需要摒棄忽視梯隊成員文化素養(yǎng)的偏見,切實提升這些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的綜合能力;從實施路徑來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體教結合”的嵌入模式主要采取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職業(yè)足球俱樂部青少年梯隊球員的基礎文化教育。一般來說,一些職業(yè)足球俱樂部只需要與相關學校簽署相關協(xié)議并支付一定的費用便可完成青少年運動員學生的基礎文化教育。不可否認,這種體教結合模式的嵌入性特點能夠對所在學校的校園足球氛圍帶來積極影響,因為這些球員在足球技術方面能夠對在校青少年學生起到積極的引導和幫助。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體教結合模式也容易出現(xiàn)青少年文化教育過程中的管理失位,并給學校的正常教學管理帶來一定的沖擊,因為這些學生并非是相關學校的在籍學生且難以融入到在校學生的班級集體,這是一個需要正視的現(xiàn)實問題。
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舉措,全面深化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的“體教結合”工作是加快發(fā)展青少年校園足球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因此,深刻領悟“體教結合”的邏輯并在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新我國青少年校園足球領域的“體教結合”顯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