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堯
摘 要: 通過對古典戲劇選段的課堂教學實錄及解析,探索高中語文網狀拓撲式課堂構建的可能性,以及這種課堂形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提升。如何準確選取關鍵詞和陳述性知識建構是思維品質的基礎,是網狀拓撲式課堂課前預習與初步思考的關鍵點,是本文重點呈現的方面。
關鍵詞: 批判性思維 網狀拓撲式課堂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長亭送別》
《長亭送別》是蘇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憶”專題中的古典戲劇《西廂記》的選段。其難度在于戲曲和文言文的雙重距離感,讓學生沒有親近感。教材要求的學習方式為“文本研習”。筆者在執(zhí)教此課時,將復習鑒賞情景交融的特點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握人物心理及形象的典型意義為本課教學的難點,謹慎選擇關鍵詞和布置預習任務,通過網狀拓撲式課堂的批判性閱讀完成文本研習。
網狀拓撲式課堂是筆者所在課題組試圖構建的新型課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以網狀拓撲作為課堂的表現形式,優(yōu)化學生的認知結構,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內隱的知識結點,對已有知識和思維方式進行反思、批判和重組,監(jiān)控自己思維的過程,構建知識網絡。在課堂上,通過對自我和同伴知識網絡異同的認知與反思,鍛煉思維的批判性、發(fā)散性、廣闊性和嚴謹性,達到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網狀拓撲式課堂分為課前網絡預習與初步思考、課堂實時學習討論、課后思維調整完善知識網絡三個部分。在這個課例中,重點呈現的是網狀拓撲式課堂課前預習與初步思考的關鍵點:準確選擇關鍵詞,建構陳述性知識。
一、課前預習部分
發(fā)放本課知識鏈接輔助預習。知識鏈接由元曲相關知識、作家作品簡介、課文正音三部分組成。閱讀知識鏈接,結合注釋疏通文本,反復誦讀文本。選擇一支自己喜歡的曲詞和賓白,想想你為什么喜歡這支曲詞。小組同伴可以選擇相同的,但是前后盡量不要雷同。
預習關鍵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二、課堂實時討論部分
課前播放李叔同《送別》,幻燈片展示《紅樓夢》第23回插圖:西廂記妙詞通戲語,蘅蕪君蘭言解疑癖。
師:知道圖上是誰吧?
生:寶玉和黛玉。
師:他們在看什么書?
生:《西廂記》。
師:知道黛玉是怎么評價西廂記的嗎?
生:辭藻警人,余香滿口。她還將西廂中女主人公的唱詞時時記誦于心。
師:后來大家一起行酒令時,黛玉情不自禁地背誦了西廂記的曲詞。別人都沒聽出來,誰聽出來了?
生:薛寶釵。
師:那寶釵是怎么評價西廂記的呢?
生:雜書,說讀了《西廂記》,看了西廂中那位“相國小姐”,會讓“正經不出閨門的女孩兒亂了性情”。
師:兩大才女對同一本書中同一位女主人公的評價如此截然不同,就很值得玩味了。今天,我們就通過研讀《西廂記》選段《長亭送別》認識這位相國小姐——崔鶯鶯。
師:各位預習過文本,告訴我,崔鶯鶯是一個什么身份的女性?
生:相國小姐,豪門千金,大家閨秀。
師:那薛寶釵是什么身份的女性呢?
生:皇商家族,護官符上赫赫有名。
師:寶釵所認可的大家閨秀的性情品德應該是什么樣兒的?
生:三從四德,三綱五常,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注意男女之大防,注重仕途經濟。得像個大家閨秀。
師:其實寶釵說鶯鶯“亂了性情”,就是說鶯鶯不像個……
生:大家閨秀。
構建網狀拓撲式課堂,激發(fā)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意識,首先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結點”,從這個“結點”拓展開去。網狀拓撲式課堂中,預習思考中的文本關鍵詞必須妥善選擇,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想可思,由以往經驗加以構建和反思。
師:文中哪些曲詞和賓白體現出鶯鶯亂了性情?
生1:很多,看下來都是她“亂了性情”。通過知識鏈接中元曲知識介紹,我發(fā)現《長亭送別》是旦本,就是所有唱詞都是鶯鶯的,她的唱詞都是抒發(fā)內心的離愁別緒的。這個應該是不太符合寶釵對大家閨秀的認可的。
眾生點頭,認可。
師:可黛玉卻偏偏說鶯鶯的唱詞讀來滿口余香,文中這些唱詞究竟“香”在何處了?各位昨晚應該已經做了一些討論,一起交流看看。
生2:我們覺得“【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特別美,古人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而且其中化用了范仲淹的《蘇幕遮·波上寒煙翠》的詞句,讓這種離別之情有了一種特別悠遠的歷史感。
生3:我們也選擇了這支曲詞。但我們特別看中最后一句“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染紅霜林,這是離人心上血啊。
生4:還有意象的疊加。碧云天、黃花地、西風、北雁,都是很典型的送別場景中的意象。我們組還找到了“【脫布衫】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币彩且渣S葉紛飛、衰草凄迷的秋景烘托人物離別時的凄楚樣子的。
生5:【脫布衫】是從鶯鶯的眼里看到張生的樣子。其實我們覺得張生挺沒用的?!啊舅纳贰窟@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來時甚急,去后何遲?【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和【端正好】一樣都是鶯鶯的借景抒情,鶯鶯的情感多么真摯而深刻,張生就坐在那兒。
生6(反駁):剛剛不是有人說了么,這是旦本,張生不是主角。王實甫也不可能在張生身上下多少筆墨。
生5:就算不是主角,如果張生像鶯鶯一樣愛他的話,也不是這個樣子啊。endprint
生6:愛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又不是張生,你怎么知道張生不像鶯鶯愛他一樣愛她呢?
生(笑):好繞。
分析情景交融和人物形象這些內容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是一種基礎能力,不需要老師再細講灌輸,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討論,才能擦出思維的火花。課堂上思維的撞擊,才會讓學生發(fā)現自己已有的知識網絡和他人知識網絡之間的差異,找出需要補充、需要修繕的地方;才可以讓學生明白:批判性思維,不是吵架,不是辯論,是有理有據地對掌握的信息和資料的分析。
師:這個爭論我們先記下來,待會兒討論。你們組還有想分析的曲詞么?
生5:我們組更加喜歡【叨叨令】、【小梁州】和【上小樓】【幺篇】四支。
眾生笑:他們組選得太多了。
生5:不是多,而是這四支曲詞不同于景語皆情語的間接抒情,是崔鶯鶯對內心情感的真實抒發(fā)。她根本不要功名利祿,只想著能舉案齊眉,她特別擔心張生會變心。
眾生笑。
生5:笑什么?走那么遠那么久,誰知道會出什么事???
師:在我們接觸過的很多送別詩詞里,大家會發(fā)現,這種對于前路漫漫的擔憂都是一致的。理由嘛,正如同學所說的。
生5:那我接著說了啊。古人是很講究含蓄美的,如果能像鶯鶯這樣直接地表達出來,那情感一定是很熾烈的。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張生沒用。
眾生鼓掌。
師:通過剛剛大家的分析,我們發(fā)現,黛玉覺得西廂記余香滿口,是因為唱詞景美、描寫美,更重要是什么美?
教師在面對思維撞擊時要及時引導,網狀拓撲很容易激發(fā)思維的流量,流量的方向和容量需要靠教師這個“中央處理器”及時把握好。
生:情美。
師:什么情?
生:愛情。
師:想一想,文本中,鶯鶯愛情的對立面是誰?
生:老夫人。
師:老夫人為什么反對?
生:張生是個窮小子。
師:老夫人要張生干嘛?
生:考狀元。
師:老夫人這個要求錯了嗎?
生6:當然正確,考了狀元才和相國門第門當戶對,才會有良好的物質條件,自己的女兒才算可托付終身。現代人談婚論嫁其實也是這樣。
師:張生對老夫人的要求有沒有異議?
生:沒有。
師:為什么?
生:要成家先立業(yè)。
師:而且,張生面對鶯鶯的種種擔心,他有沒有同樣的擔憂?
生:沒有。張生還一個勁兒地表示,一定會考個狀元回來。
師:張生這種想法錯了嗎?
生7:當然不錯。中國男性自古以來就是把物質財富的積累、前程似錦作為人生目標。
師:沒有經濟基礎就沒有上層建筑。(生笑)各位可以讀一讀魯迅先生的《傷逝》,他曾說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讀起來很痛快,可是娜拉出走之后呢?《傷逝》中的愛情就因為現實基礎的喪失而最終成了悲傷的回憶。所以,在崔鶯鶯那個時代,在人們還沒有明確的“封建禮教”和“個性解放”這些概念的時代,別宴上的張生不會像鶯鶯那樣內心深刻而痛楚,他是難過的,但是從情感的付出和程度上,確實是鶯鶯更痛苦。
生點頭,同意。
師:再回憶下《紅樓夢》里,賈母等老夫人們主張寶玉娶誰?
生:寶釵。
師:理由呢?
生:金玉良緣。
師:但寶玉想和誰在一起?
生:黛玉。
師:理由呢?
生:愛情。
師:所以兩相比較,各位想想看,為什么林黛玉讀西廂記會覺得滿口余香?為什么她會把鶯鶯的唱詞時時記誦于心?除了詞美、景美、情美外,還因為什么?
生8:鶯鶯對于愛情的追求也是黛玉的追求。她們面對同樣的時代壓力,面對同樣的愛情阻隔,同為貴族小姐,同樣追求自由的、純粹的愛情的兩人,達到了精神上的共鳴。
生9:也許現實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會有很多壓力。但是我覺得崔鶯鶯那個時候想不到這些。古人結婚那么早,她大概就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大。我在今天這節(jié)課之前從來都覺得愛情是不需要條件的。
生笑。
師笑:我們來看看這些老夫人們,休要辱沒了俺孩兒,金玉良緣,還有張生的金榜無名誓不歸,寶釵說要做不出閨門的正經女孩兒,他們錯了嗎?
生:(沉默)其實也對。
師:當然對。從傳統(tǒng)倫理和日常生活來說無比正確。但是,活著僅僅是為了對嗎?這樣無比正確的生活是美的嗎?是善的嗎?這樣的生活,是崔鶯鶯們是林黛玉們要的生活嗎?那她們要什么?
生9:不是。她們不要這些蝸角虛名,不要這些蠅頭微利,愛情不是豈在朝朝暮暮,而是就要在朝朝暮暮。她們要的,是沒有被物質、沒有被功名、沒有被世俗侵襲的干凈的、純粹的、本來的、自由的愛情。
眾生鼓掌,師點頭贊許。
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可以接觸的內容繁蕪雜多。對于封建禮教、愛情自由之類的術語名詞很熟悉??墒鞘煜ぶ竽??每一個概念是什么意思,對或錯的理由是什么,我這么認為的理由是什么,缺少思考就只能被動接受,被動接受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洗腦,談何思維獨立辯證呢?
師:反復研讀文本之后,如要各位用一個形容詞總括地形容鶯鶯這個女孩子,你會用哪個詞?
生:純潔。
生:美好。
生:真誠。
師:涉世未深的她沒有被物質欲望浸染,有著對于人性的真善美、對于純潔愛情的本能追求。即便這種追求遭到了來自社會現實的強烈反對,她也沒有因為功名利祿等物質需求,而輕易地放棄自己的追求,反而更加堅定。所以她才成了文學史上亙古長青的美好女性形象。endprint
這樣美好的女子,我雖才拙,也忍不住結合自己的理解,提起筆為她的愛情寫了一首現代詩??梢院臀乙黄鹱x一下嗎?
仿佛還在眼前/寂寞的/晚亭楓葉/依稀飄落的/是哀怨/凋零了的/是夢的深夜/只不能/像那南渡的飛雁點點/低低停駐在湖面/凍結了思的哽咽/秋光滿眼/對你的惦念/成為夢中的光年/落菊堆淀/美的畫面/紅淚的獨宴/黃花落下的原點/是我一直踮起的腳尖/西風未來的天邊/一眼萬年/泠泠的世界/馬蹄的音樂/只愿最后的再見
生鼓掌。
師:各位正值才氣鼎盛之年,拙作只為拋磚引玉。課后還請各位發(fā)揮才氣,將那支你選擇的曲詞,糅合進自己的理解,展開聯想與想象,改寫成一段現代散文或現代詩歌。
中國的戲曲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它以曲詞抒發(fā)人物情感,表現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本課中,我們通過鑒賞鶯鶯的唱詞,走入了長亭送別中鶯鶯的內心世界,感受到了她細膩、微妙的情感歷程,看到了一位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仍然敢于爭取自己幸福、敢于反抗不合理的時代要求的與眾不同的女性。下課!
教師要敢于奉獻自己的思維結晶。只會說不會寫的老師是很難與學生達成共識。一起動動筆,寫一寫,才能在課后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
在這個課例中,教師從《紅樓夢》人物入手選擇了關鍵詞。寶釵珍重大家閨秀的身份,這是人所共知的。她說“亂了性情”,究竟是“亂”了“什么性情”?鶯鶯對張生有愛情是“亂”,那怎樣才符合寶釵要求的“不亂”?從人的角度來說,從妙齡少女的角度來說,不善懷春、情感沒有波瀾,這種“不亂”,是不是又真的合乎性情本身呢?針對這個點,學生在預習中建構起來的已有知識網絡,在課堂上不斷碰撞,批判性思考貫穿于整個課堂,通過對這個問題的一步步深入,讓學生的討論和思辨一步步深入。
在這個階段,主要訓練學生基礎思維品質,即對于陳述性知識的提取與陳述,清楚表述命題,表達或提出概念之間的關系。并且通過大量閱讀與小組預習討論,對已有知識和對同伴知識進行初步批判性反思,從而讓新知識進入原有的命題網絡,與原有知識形成聯系。
參考文獻:
[1]閻立欽,倪文錦.語文教育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林崇德.我的心理學觀:聚焦思維結構的智力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
[3][加]董毓.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走向新的認知和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維:論證邏輯視角(修訂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5][美]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著.吳禮敬,譯.學會提問[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3.
本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課題編號D/2015/02/316)《培養(yǎng)學生思維品質的高中語文網狀拓撲式課堂教學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