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
【摘要】 目的 分析匹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調控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30例。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guī)治療,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患者實施匹伐他汀治療, 觀察組患者實施阿托伐他汀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頸動脈粥樣硬化改善效果。結果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 且觀察組患者血脂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為(1.45±0.61)mm,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為(19.21±8.67)mm2, 觀察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為(1.11±0.60)mm, 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為(13.65±9.12)mm2, 觀察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治療中, 對患者實施阿托伐他汀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顯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頸動脈粥樣硬化, 值得推廣。
【關鍵詞】 阿托伐他?。蝗毖阅X卒中;血脂調控;頸動脈粥樣硬化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61
缺血性腦卒中常發(fā)生在中老年群體中, 它主要是因為腦部供血動脈閉塞或者狹窄, 腦供血不足而引起患者腦組織細胞壞死的病癥。缺血性腦卒中病癥的發(fā)展比較快, 并且致殘率和病死率比較高[1-3]?;颊卟粌H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也承受著巨大的家庭負擔。缺血性腦卒中復發(fā)的高危因素為高血脂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目前醫(yī)學證明, 使用他汀類藥物對緩解或者逆轉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有重要的作用[4]。阿托伐他汀可以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 對于降低患者的血漿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為探究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調控及頸動脈粥樣硬化的改善效果, 選取30例患者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從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選取6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患者經過頭CT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經過頸動脈超聲檢查, 患者均出現頸動脈粥樣硬化, 患者明確研究目的, 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患有腫瘤、風濕、急慢性炎癥等組織性疾病患者, 排除在6個月內有重大手術患者及對他汀類藥物過敏以及高過敏體質患者, 入選患者肝功能正常。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
3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9例, 女11例;年齡47~78歲, 平均年齡(60.0±12.5)歲;其中13例前循環(huán)梗死患者, 10例后循環(huán)梗死患者, 7例分水嶺梗死患者。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 女10例;年齡46~79歲, 平均年齡(60.0±12.7)歲;15例前循環(huán)梗死患者, 10例后循環(huán)梗死患者, 5例分水嶺梗死患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常規(guī)治療, 包括抗血小板凝聚, 改善循環(huán), 營養(yǎng)腦細胞, 患者進行健康指導, 保護患者的腦組織和神經, 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 對照組患者服用匹伐他?。ㄝx瑞制藥有限公司), 20 mg /晚, 1次/d, 連續(xù)服用6個月。觀察組患者服用40 mg阿托伐他汀, 1次/晚, 連續(xù)服用6個月, 保持對兩組患者的指標觀察。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情況。對患者血脂觀察時, 在采血前3 d, 低鹽低脂飲食, 采血前12 h禁止飲食, 清晨空腹采血, 之后對LDL-C、HDL-C、TC、TG進行檢測。在患者治療前和治療后6個月對患者頸動脈進行超聲檢查, 將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板塊進行分類, 記錄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颊哕洶咛攸c:斑塊突出于管腔部分, 回聲的強弱不同, 斑塊表面光滑連續(xù)。硬斑斑塊高低不平, 同時出現強回聲的現象, 表面光滑連續(xù)?;颊叱霈F潰瘍斑的斑塊比較大, 表面出現凹陷的狀況, 呈現邊緣低回聲的現象, 基地比較寬[5]。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血脂情況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TG為(1.99±0.81)mmol/L、TC為(6.93±1.61)mmol/L、HDL-C為(1.16±0.32)mmol/L、LDL-C為(4.81±1.20)mmol/L;治療后
TG為(1.64±0.56)mmol/L、TC為(5.05±1.14)mmol/L、HDL-C為(1.28±0.21)mmol/L、LDL-C為(3.55±1.04)mmol/L。
治療前觀察組患者TG為(1.96±0.79)mmol/L、TC為(7.01±
1.78)mmol/L、HDL-C為(1.18±0.27)mmol/L、LDL-C為(4.83±
1.21)mmol/L;治療后TG為(1.48±0.51)mmol/L、TC為(4.31±
0.75)mmol/L、HDL-C為(1.47±0.29)mmol/L、LDL-C為(2.68±
0.82)mmol/L。治療后兩組患者的LDL-C、HDL-C、TC、TG均較治療前有所改善, 且觀察組患者血脂指標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比較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為(1.69±0.64)mm, 治療后為(1.45±0.61)mm;治療前頸動endprint
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為(26.67±9.65)mm2, 治療后為(19.21±
8.67)mm2。治療前觀察組患者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為(1.68±
0.65)mm, 治療后為(1.11±0.60)mm;治療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為(26.71±9.68)mm2, 治療后為(13.65±9.12)mm2。治療后兩組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較治療前均有所減少, 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均有所降低, 且觀察組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及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改善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fā)病基礎是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可以使患者全身的動脈出現慢性的進展性病理改變。通過現代頸動脈超聲影像學檢查, 能夠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異常程度進行判斷。現代藥物治療, 通過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對患者預后有良好的效果。阿托伐他汀是一種常用的他汀類調脂的藥物, 具有良好的調脂作用[6, 7]。阿托伐他汀本身沒有活性, 患者口服后通過水解, 產生的物體可以對肝臟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進行抑制, 從而使患者體內減少生物合成膽固醇, 同時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合成增加, 患者血漿中的膽固醇濃度以及患者的血清蛋白濃度都會降低[3]。本次研究中顯示, 使用阿托伐他汀的患者, 血脂水平有明顯改善, TG、TC、LDL-C明顯降低, HDL-C有明顯升高, 兩組患者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面積有明顯減少, 觀察組幅度大于對照組(P<0.05)。阿托伐他汀鈣片能夠對患者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產生影響, 促進患者的血管再生以及內皮祖細胞增殖, 可以影響患者的血液循環(huán), 改善血液循環(huán)障礙, 同時促進患者的卒中神經功能恢復, 從而顯著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其預后效果, 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促進患者臨床康復[8]?,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 阿托伐他汀鈣片在調節(jié)血脂外, 有抗氧化、預防血栓形成、抑制患者心肌肥厚、降低炎癥反應等作用, 對患者神經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9, 10]。本次研究
中,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服用40 mg/d的阿托伐他汀鈣片6個月
后, 血脂水平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有明顯的改善, 大劑量的阿托伐他汀鈣片比基礎劑量有更好的改善效果。
綜上所述, 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治療中, 對患者實施阿托伐他汀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顯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頸動脈粥樣硬化,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羅倩, 段勁峰. 匹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 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6, 24(b12):144-146.
[2] 袁遠, 徐燕, 高旭光. 匹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調控的臨床對比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10):1024-1026.
[3] 孟明, 張春梅, 趙旭偉, 等. 阿司匹林聯合阿托伐他汀對腦卒中大鼠腦組織神經生長相關蛋白43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表達的影響及治療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 中國老年學, 2015(10):2641-2644.
[4] 袁遠, 徐燕, 高旭光. 匹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卒中患者療效及安全性的對比研究. 中華腦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14, 8(1):1-8.
[5] 程建利. 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療效觀察. 醫(yī)藥與保健, 2017, 25(2):160-161.
[6] 王民. 阿托伐他汀鈣片強化降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水平和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15):98-99.
[7] 蔡敬杰, 張素芳, 逄濤. 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效果觀察.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6, 22(23):3620-3622.
[8] 張羚. 阿托伐他汀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臨床研究.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3):73-74.
[9] 劉緒龍. 阿托伐他汀強化調脂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影響. 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6, 11(3):248-250.
[10] 劉冀榮. 阿托伐他汀鈣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 心腦血管病防治, 2014, 14(5):394-395.
[收稿日期:2017-09-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