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宋曉煥 劉曉連
摘 要 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是城市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西安市浐灞生態(tài)區(qū)三座公園景區(qū)的公示語英語翻譯為研究對象,基于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角度,分析公示語英語譯文中存在的錯誤,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予以解決。
關鍵詞 生態(tài)翻譯學 旅游景區(qū) 公示語英譯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14
Abstract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tourist attractions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ity propaganda. Based on the eco-translatolog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istakes of public signs translation in three Xian Chan-ba gardens in term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re given.
Keywords eco-translatology; tourist attractions;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公示語是指公開和面對公眾,告示、指示、顯示、警示、標志及其生活、生產、生態(tài)、生業(yè)休憩相關的文字及圖形信息(呂和發(fā)2005)。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是城市外宣的重要窗口。目前旅游景區(qū)公示語的翻譯卻存在諸多問題,這對城市外宣有一定的消極影響。鑒于此,本文首先就西安市公示語的英語翻譯研究進行了調查綜述,從西安市浐灞生態(tài)區(qū)三處公園景區(qū)拍照采集公示語英譯照片,依托生態(tài)翻譯學理論,分析這三處旅游景區(qū)公示語英語譯文中存在的錯誤,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予以解決。
1 西安市公示語英譯研究綜述
本文基于中國知網,以“西安市”和“公示語”為主題詞,檢索自2008-2017年這10年共計47篇文章為統(tǒng)計源,調查西安市公示語英譯研究現(xiàn)狀。調查發(fā)現(xiàn):第一,公示語英譯理論依托薄弱。共計18篇論文有理論依據,其中依托功能翻譯理論的論文7篇,目的論2篇,生態(tài)翻譯學2篇,互文性理論、關聯(lián)理論、文本類型學、交際功能、模因論、接受美學和跨文化翻譯各1篇。第二,公示語英譯研究內容主要聚焦在錯誤分析與翻譯對策上。第三:公示語英譯研究專題主要涉及博物館、地鐵、曲江商務文化區(qū)、醫(yī)院和旅游景區(qū)。其中23篇論文在設定研究對象時,并未限定區(qū)域且明確研究對象,這給市政后期修改公示語錯誤譯文帶來了不便。其他24篇研究對象主要為: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10篇,陜西省歷史博物館3篇,西安市地鐵1號線和2號線3篇,大雁塔2篇,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唐西市、曲江商務文化區(qū)、西安市6家大型購物商場、西安市6家三甲醫(yī)院和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各一篇。雖然研究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的論文居多,但是只有2篇論文依托理論,且眾多研究中錯誤分析不全面系統(tǒng)。針對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的研究只分析了英文導游詞的文化信息翻譯。鑒于此,本文依托生態(tài)翻譯學,分析西安市浐灞生態(tài)區(qū)三處旅游景區(qū)公園公示語英語譯文。
2 生態(tài)翻譯學
生態(tài)翻譯學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是“從生態(tài)學視角對翻譯進行綜觀的整體性研究”(胡庚申 2011)。
生態(tài)翻譯學中關聯(lián)序鏈理論指出人類的認知邏輯序列和關聯(lián)界面即“翻譯-語言-文化-人類-自然界”(胡庚申 2011)。鑒于此,本文分析西安浐灞生態(tài)區(qū)三座公園景區(qū)的公示語英語譯文,探究翻譯(公示語英語譯文)與自然界(西安浐灞生態(tài)區(qū))的互動關聯(lián),這正是本文依托生態(tài)翻譯學的原因。本文側重生態(tài)翻譯學的應用研究,從翻譯操作層面出發(fā),關注翻譯過程和翻譯方法。
生態(tài)翻譯學中翻譯適應選擇論認為翻譯是譯者適應和譯者選擇的交替循環(huán)過程,最佳的翻譯是整合適應選擇度最高的翻譯;在生態(tài)翻譯學中,翻譯方法為 “三維”轉換,即在“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原則之下,相對地集中于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 2011)。
3 西安浐灞生態(tài)區(qū)公園景區(qū)的公示語英譯現(xiàn)狀
筆者從西安市浐灞生態(tài)區(qū)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和西安市桃花潭公園三座公園景區(qū)拍攝漢譯英公示語照片,并依據生態(tài)翻譯學三維轉換對其公示語英語譯文錯誤進行整理分類。由于本次整理出公示語英語譯文錯誤較多,本文不可一一分析,該部分只選取三處旅游景區(qū)公園公示語三個維度的具有代表性的公示語英語譯文錯誤進行分析。
3.1 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語言形式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 2011)。語言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在本次公示語英譯調查研究中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層面上。
3.1.1 單詞拼寫錯誤
(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小心路滑”譯為“Caution slippety Conditions”。且不說該譯文是否適應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譯語系統(tǒng),其中“slippety”正確拼寫為“slippery”;錦繡門站譯為 “Jingxiu Gate Stop”,正確拼寫應改為 “Jinxiu Gate Stop”。
(2)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 10元/人”譯為“RMB 10/perspm”,正確拼寫應為“person”;“88925平方米”譯為“88925 aquare meters”, 正確拼寫應為“square”。
(3)西安市桃花潭公園: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紀念雕塑處,時間“2015. 9”譯為 “Sepetember 2015”,正確拼寫應為“September”。endprint
3.1.2 書寫不規(guī)范
(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延安園展板公示語中,面積書寫為“1015.7m2”,面積單位不規(guī)范,應為“1015.7m2”;“消防疏散示意圖” 譯為“Sketch Map of The fire evacuation”,此處大小寫不規(guī)范,應改為“Sketch Map of the Fire Evacuation”或譯為“Evacuation Chart”(呂和發(fā) 單麗平 2015:312);在銅川園中,“《元代瓷器目錄》”譯為“
(2)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在科技館中,關于綠地規(guī)劃有一處將“渭河”譯為“weihe river”,河流名稱應大寫,正確書寫形式為“Weihe River”; “八水繞長安”譯為 “8 Rivers Around Ancient Changan”, “Changan”正確書寫形式為“Changan”.
(3)西安市桃花潭公園:“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紀念”譯為“The Memorial sculpture of the Round table of cities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大小寫不規(guī)范,應改為“The Memorial Sculpture of the Round Table of Cities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3.1.3 英譯不一致
(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景區(qū)中“灞上人家”有兩個譯文“Bahe River Side”和“Romance of the Bahe River”;“椰風水岸”有兩個譯文“Tropical-style Waterfront”和“Southeast Asian Street”,這讓游客很容易誤解,是否是同一個景點,一處景點在一個景區(qū)內應該統(tǒng)一譯文,避免給游客帶來不便; 在紅豆杉主題展板處,參展單位是“陜西天行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但是譯文卻是“China Telecom Company”,即“中國電信”,原文和譯文中參展單位不一致,這給游客提供了錯誤的信息。
(2)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功能濕地”在景區(qū)中有三個翻譯版本,分別為“Function wetland”、“Function of wetland”和“Functional wetland”,應統(tǒng)一譯文,除了會造成游客的誤解外,同時讓游客不得不反思譯者是否是同一人;此外,在科技館中,中文是關于“龜鱉目”的介紹,英語譯文卻是關于“蛇目”的介紹,這樣風馬牛不相及的譯文反映了譯者的個人素質。
(3)西安市桃花潭公園:關于“桃花潭公園”公園名稱的譯文版本眾多,景區(qū)內為“Peach Blossom Lake Park”和 “Peach Blossom Pond Park”,官網中有三個譯文“Xian Chanba Taohua Tan Park”、“ Xian Chanba Taohuatan Park”和 “Peach Blossom Lake”。一個公園的名稱應該有統(tǒng)一的譯文,可統(tǒng)一為“Peach Blossom Lake Park”。
3.1.4 語法錯誤
(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黑龍江哈爾濱園公示語展板中,“展園占地面積2874平方米,按照‘一環(huán)、兩軸、一中心的思路進行整體布局?!弊g為“Harbin Garden covers an area of 2874 square meters has its overall layout as ‘one circle, two axes and one center”,此處應改為“Harbin Garden covers an area of 2874 square meters and has its overall layout as ‘one circle, two axes and one center”。
(2)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在濕地物語雕塑介紹中, “剪影和圓雕相結合展示了一幅唯美的景象”譯為“The combination of silhouette and rounded sculptures presents a artist scene”,“a”應改為“an”。
(3)西安市桃花潭公園:在荷塘錦鯉公示語介紹中 “看到這樣的美景就好似欣賞一幅美麗的畫卷。”譯為“Such beauty let us to appreciate a beautiful picture scroll.”,應改為“Such beauty lets us appreciate a beautiful picture scroll.”。
3.1.5 錯譯
(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長安塔外有一處公示語“無障礙通道”譯為“Express Lane”, “Express Lane”是指快速干道,比如“六車道快速干道”譯為“6-lane expressway”,但是“無障礙通道”對應的圖標是指便于殘疾人通行,參照西安浐灞濕地公園譯文“Barrier Free Access”和西安市桃花潭公園“Barrier-free Passageway”,此處譯文應改為“Barrier Free Access”或“Wheelchair Accessible”(呂和發(fā) 單麗平 2015:311)。 在泰國園后方靠近湖水圍欄處有一處公示語“小心墜落”譯為“BEWARE OF FALLING OBJECTS”,此處圖標是警示人們在湖邊游玩時防止墜入水中,而譯文是指注意高處墜落物體,所以此處譯文可譯為“Caution, danger of falling”(呂和發(fā) 單麗平 2015: 92)。
(2)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 在科技館中,其中“生態(tài)區(qū)灞河段形成了6000余畝水面”,譯文中將“6000余畝” 譯為“6,000 mu”,未能將“余”準確譯出,應改為“more than/ over 6000 mu”。在西安浐灞國家濕地公園景點介紹展板中將“景點介紹”譯為“attractions”, “景點”可譯為“tourist attractions”,但此處“景點介紹”應譯為“introduction”。
(3)西安市桃花潭公園:景區(qū)有一處路標 “樂山橋”,譯文為“Leshui Bridge”,此處應改為“Leshan Bridge”。
3.2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文化內涵的傳遞與闡釋(胡庚申 2011)。在翻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文化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應該注重源語和譯語的文化差異,不可單方面曲解原文或不考慮譯語的文化系統(tǒng)簡單直譯或漏譯。
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中有一處四盒園展區(qū)。其中展板公示語中將“設計者將花園命名為四盒園——來自四合院的諧音?!弊g為“The naming of the Four Boxes Garden(Si He Yuan) comes from the Four Boxes Courtyard (Si He Yuan)”。四盒園來自四合院的諧音,不能因為“四盒”翻譯為“the Four Boxes”就將“四合”翻譯為“the Four Boxes”,不能顛倒邏輯順序。“四合院”的恰當的翻譯為“the Courtyard”。
西安浐灞濕地公園科技館中有一處電子展板,內容如下:“祓禊(Fu Xi),也稱祓除、修禊、禊齋,最初作為上巳節(jié)的一項活動而逐漸成為約定俗成節(jié)日行為。祓禊活動于周代便已產生,后經傳承由原來單純的宗教儀式轉型為一系列與水相關的節(jié)令活動?!膘痨侵袊糯囊环N民俗,每年于春季上巳節(jié)在水邊舉行祭禮,洗濯去垢,消除不祥,叫祓禊。而關于這一民俗只有漢語拼音,并無英語譯文。本文試譯如下:“Fu Xi is also called Xi Chu, Xiu Xi or Xi Zhai, which originated as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activities on Shangsi Day. Fu Xi had come into being from the Zhou Dynasty, and then transformed from the initial religious rites into a series of festival activities concerning water. ”
西安市桃花潭公園有一處景觀名為“鯉魚門”,譯文為“Dragons Gate”。中國古代傳說中鯉魚躍龍門是指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的故事。景區(qū)內并未有關于“鯉魚門”的介紹,而直接將“鯉魚門”譯為“Dragons Gate”欠妥。中西方文化中“龍”的內涵和延伸意義有差異,在西方,“龍”代表邪惡,而中國文化中“龍”寓意吉祥和皇權。因此“鯉魚門”可直譯為“Carp Gate”。
3.3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
交際維的適應性選擇轉換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關注雙語交際意圖的適應性選擇轉換(胡庚申 2011)。這要求譯者既要準確無誤轉化語言信息和文化內容,還要側重譯文是否將原文的交際意圖融入譯文。
景區(qū)內關于保護花草的公示語是警示游客禁止踩踏花草,此類公示語的交際意圖就是防止游客破壞花草。而三處景區(qū)內的關于愛護花草的公示語英語譯文卻大相徑庭。
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1)我也是生命,請腳下留情。Im also the life, Show mercy to your underfooting please.(2)小草含羞笑,請您勿打擾。The small grass is feel ashamed to smile, Please dont bother it.(3)愛護腳下草,莫折枝頭花。Take good care of the grass under your, Foot dont pick the head flowers. 西安浐灞濕地公園:(1)花木共賞,人人呵護。/輕輕芳草,踏之何忍。Keep Off the Grass?。?)小草含羞笑,請君莫打擾。The grass is smiling. Please no touching. 西安市桃花潭公園:(1)少一只足印,多一片綠地。Footprints lessa many a green.(2)小草如茵,請勿踩踏。No treading for green grass.(3)小草含羞笑,請君莫打擾。No trespassing on the grass.
暫且不談上述公示語譯文中是否存在語言錯誤,從交際角度出發(fā),上述公示語可統(tǒng)一譯為“Keep off the grass”或“Keep off the lawn”,簡單明了,具有警示的作用,交際意圖明確。
4 結語
西安市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景區(qū)中公示語的翻譯是城市對外宣傳的重要途徑,譯文質量的高低影響著一座城市的對外形象。翻譯并不是兩種語言的機械轉化,而應該在多維度適應與適應性選擇的原則之下,從語言維、文化維和交際維三個維度做到最佳適應性選擇轉換。本文從三個維度分析西安市浐灞生態(tài)區(qū)三處旅游景區(qū)公園公示語的英語譯文,發(fā)現(xiàn)譯文錯誤種類繁多且同一公示語翻譯版本眾多,這就要求譯者提高自身素質,并且參照公示語譯文參考標準,做到最佳適應性選擇轉換。
€L芑鶼钅浚何靼彩?016年度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編號:16XD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名稱:西安城市文化宣傳之戶外“公示語”譯文建構的語用修辭研究
參考文獻
[1] 胡庚申.生態(tài)翻譯學的研究焦點與理論視角[J].中國翻譯,2011(2):5-9.
[2] 呂和發(fā).公示語的功能特點與漢英翻譯研究[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5(2):21-26,35.
[3] 呂和發(fā),單麗萍.漢英公示語詞典(第二版)[Z].商務印書館,2015:92,311-312.
[4] 中國知網.“西安市”和“公示語”主題詞文章[O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