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猛
摘 要:中等教育是學生邁入大學校園前的重要一環(huán),所以,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培養(yǎng)出一批批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是中學教師的主要目標。班級是中學生汲取科學知識、參與同學討論的主要場所,因此,如何形成自主性班級管理機制,提高課堂效率、活躍班級氛圍是當前中學教師的重要任務。本文針對當下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從教師適當“放權”、班干部的選任以及班級規(guī)章制定三方面來探討自主性管理的形成。
關鍵詞:中學生;班級;自主管理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舊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時期教育目標的具體要求,學校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科學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這就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擯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針對具體目標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手段。對于學校來說,班級就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因此,要將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學模式具體應用到各個班級的教學和管理中去,才能發(fā)揮其作用。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學生是主體。只有制訂出以學生為中心,旨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綜合發(fā)展的班級管理計劃才能有效地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班級管理的概念
班級管理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自覺有效地發(fā)現自我價值,提高學習熱情的一種教育模式,能發(fā)揮班級管理的作用,來達到班級的自主管理目的。但班級管理并非單方面的任由學生自由發(fā)展,而是要在教師的充分指導之下進行的。學習、紀律、衛(wèi)生三個方面是班級管理的主要內容,中學教師應當圍繞這三個方面,在不超出學生自主性管理范圍內進行自主管理。
二、教師在自主管理中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敢于“放手”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被錯位為學習的主體,對學生的管理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完全依照教師的教學任務來進行,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也很難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因此,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應當適當“放權”,將學習主體的地位歸置于學生,同時也要在教育管理上適當松手。教師不應完全依照自身經驗與想法對學生進行管理,而應根據具體情況,在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同時,讓學生成為學習和班級的主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與學生建立起充分的信任,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自我認識與自我監(jiān)督,并能夠及時糾正錯誤,對實現學生綜合全面發(fā)展有重要作用。但“放權”并不代表著教師什么都不管,而是要在學生能夠自主進行管理時大膽放手,對超出學生自我調節(jié)能力范圍的事情,教師應當予以管理。
2.善于利用班干部資源
與教師相比,班干部與班級學生的接觸更深入,更加了解班級每一位同學的個性與特征。班干部是班級里學生與教師的溝通的橋梁,教師應重視其在班級自主管理所發(fā)揮的作用。當學生意識到自己成為班級管理的一份子時,便會產生認同感和參與感,積極投身班級管理當中。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的任命制,實行民主投票競選。教師大部分是依據學生的成績來選定班級的干部,對其組織能力、管理能力等的考察并未完全到位,易導致選出的干部沒有積極性,且在同學中沒有威信。因此自我推薦和民主選舉是選拔班干部最好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選出來的班干部對自身定位的認識比較準確深刻,會依據自身的能力來輔導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既有思想準備和熱情,又能得到同學們普遍認可。同時,班主任要實行對角色的動態(tài)分配,定期更換班干部,盡量讓每位同學都得到鍛煉的機會。
3.民主制定班級規(guī)章
中學生在學校不僅要遵守《日常行為規(guī)范》、《學生守則》等,還要遵守各個班集體針對內部管理的具體情況制訂的其他制度。比如某些班級學習氛圍不夠濃厚,教師可制訂學生每周在自習課上閱讀一本名著的制度。對于班級規(guī)章的制訂,要做到民主化、自主化。班級規(guī)章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班主任要先給出班級規(guī)章的總體方向和大綱,然后讓學生討論,最后再進行總結歸納,對于高票通過的制度應當予以采納,對被否決的制度也要予以充分的說明。這樣民主制訂的班級規(guī)章制度,比教師“獨裁”制訂的制度更有說服力,學生也更有執(zhí)行力。
三、結語
在新時期教學理念的背景下,中學教師要讓學生自主管理,培養(yǎng)其自主性意識,有利于學生確認“主人翁”身份,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chuàng)建活潑嚴謹的教學課堂,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因此,如何實現全員性自主管理的班級是當前廣大教育者的努力方向,應在具體教學中不斷探索研究。
參考文獻:
[1]鄭燕.初中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研究——以寧波中學為例[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6.
[2]黃淑華.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5:16-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