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明莊
淮海戲《林道靜》排演札記
■祖明莊
一個優(yōu)秀的劇目取決于情節(jié)的鋪墊和全篇結(jié)構(gòu)的設計(即謀篇布局),而一出戲的演出成功則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每個演員的個性化人物塑造和細膩傳神的表演。藝術來源于生活,應高于生活,這是任何一個藝術工作者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時應秉承的不二原則。在新編劇目《林道靜》之盧嘉川的人物塑造上,我就有很深的體會和認識。扮演好這個人物,演好這出戲關乎該劇目的成功與否。如何愈演愈好,每天都要做到從新的發(fā)現(xiàn)中去深入領悟、提升。
盧嘉川是新編淮海戲《林道靜》(改編自原著《青春之歌》)中的重要角色之一。他是一位大義凜然、血氣方剛、滿腦子充滿一股愛國救民于水深火熱之中的革命好青年。這個角色的形象能否在舞臺上立起來、樹起來,在觀眾心目中能否“活”起來,關鍵之處在于扮演者能否吃透、領會原著的精神和作者筆下流露出潛在的革命意志。
“演好一出戲不僅是要看導演總體的宏觀把握,而重要的是也要看演員對劇情的理解和角色人物個性化的把握,即原中央戲劇學院院長歐陽予倩曾說過演員扮演任何一個角色時要‘深入’(深刻地入進去)”,由此可見,一出好戲的上演能否取得成功、獲得很大的市場收益,除了前期的資本投入,后期也離不開每個演員在劇中的出色表演,離不開觀眾的支持。只有觀眾喜歡了,戲有看頭了,那么戲才有戲,戲才能繁榮發(fā)展。
現(xiàn)代戲《林道靜》從2015年9月的選材立項到2016年的4月份搬上舞臺,匆匆忙忙耗時小一年,在江蘇省著名導演俞克平先生導演下,在全體演職員的傾情投入下,在戲迷朋友們的熱呼下,終于在2016年的6月份鏗鏘推出與大家見面。不出所料,首演就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該劇中男一號盧嘉川由我飾演。在確定擔此任時,我的感受是激動大于驚惶。激動是因為感激,我會認真努力,在所不辭,心無旁騖地扮演這個角色;驚惶表現(xiàn)為夜不能寐,畢竟個人能力有限,視野很窄,每次排練每次扮演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這雖然不是大的進步,但是對于演職人員來說,“演好戲,好好演戲,是天職!”
剛開始拿到劇本的時候,我對盧嘉川這個角色能否勝任,心里很是沒底,可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因為盧嘉川這個角色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革命者,一個共產(chǎn)黨員的形象,言行舉止非常干脆,雷厲風行,有很強的號召力,對演員的素質(zhì)要求特別高,所以在排練之余,我不斷進行體能和體格的訓練。平時除了在外型上盡量達到像盧嘉川的氣質(zhì),還有在肢體語言上,為提升自己沒少下功夫和時間來向?qū)а菡埥獭?/p>
2016年《林道靜》作為江蘇省淮海劇團為建黨95周年推出的一份大禮,我不希望錯過。同時也幸虧了熊化冰、魏佳寧、吳玲等老師的悉心幫助。
我對盧嘉川這個人物的塑造有以下幾方面的認識:
俞導在作品《林道靜》中并沒有采用傳統(tǒng)戲曲中的鑼鼓經(jīng)的元素,沒有叭噠嗆,而是采用了戲曲加話劇的表演模式,很是新穎。
剛開始排練的時候我們幾個演員還有點不太適應和不習慣,因為我們平時排戲,不管是現(xiàn)代戲還是古裝戲,導演都會為演員設計鑼鼓經(jīng),都會用叭噠嗆的元素,甚至我們演員私下還會相互交流,俞導為什么不給我們加鑼鼓經(jīng)呀,很是不理解。直到整個劇目全部初排完成,導演給我們做劇情梳理的時候,才告訴我們說,這個戲要是加上了叭噠嗆就很容易變成革命樣板戲。
現(xiàn)在的觀眾有很多都是年輕人,聽到鑼鼓經(jīng)他們會坐不住,俞導也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可謂用心良苦,幸虧最后的演出效果驚服了全場的觀眾。
剛進入彩排時,身段塑造上我所做的動作戲曲程式化的東西較多,略顯得有點柔弱,沒有力度,動作上有點瑣碎,和盧嘉川這個革命者斬釘截鐵的形象不太吻合。此時是導演不厭其煩地給了我很多的提示和指導:唱腔上比如在唱“遙望東北戰(zhàn)火燃,膏藥旗遮住中華開”這兩句時,原本我的設計是用了兩個前推掌,這樣的話,我就把身后的演員給丟了,還有動作又很雷同。導演發(fā)現(xiàn)后,立即幫我改成“遙望東北”用單指帶著后面的演員指向前方,“戰(zhàn)火燃”回手用掌再推出去,第二句“膏藥旗遮住中華天”手的動作保持不動,身體轉(zhuǎn)動變換方向。一開始做這個動作的時候真的很別扭,總感覺手勢不動、只轉(zhuǎn)身體有點轉(zhuǎn)不過來,甚至有點抵觸的情緒,然后導演說身體在轉(zhuǎn)的時候一定走心,要用情緒去帶動動作,這樣就會很順了。導演的這個方法很是管用,用情緒帶動作,而不是為了動作而動作,我一下子就找到了感覺。
導演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fā)和提示。第二場同學聚會,在和余永澤爭論的時候,排練時我對余永澤的態(tài)度是不屑一顧和兇狠,原以為余永澤和盧嘉川在對待國難的態(tài)度和思想的不同就是對與錯的關系,所以在處理和余永澤的人物關系時就會覺得你的思想很狹隘,很自私,不能夠順應潮流,沒有民族大義,所以盧嘉川的態(tài)度就會顯得有點兇。其實這是錯誤的、不到位的。導演說,盧嘉川和余永澤在各自的思想上沒有對與錯,人因所處的環(huán)境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盧嘉川推崇的理念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而余永澤則認為學生就應當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他認為只有每個人自身的素質(zhì)提高了,整個國家的素質(zhì)才會提高,那么國家才會強大,戰(zhàn)斗那是當兵的事和我們學生無關。這里估且不論他的狹隘觀點有沒有錯,但是其思想是不合時宜。因為國家都要淪陷了,沒有國哪有家,沒有家還何談提高素質(zhì)?所以在對待余永澤的態(tài)度上,盧嘉川要盡量委婉地去做工作,動之以情,曉知以理,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批評——扮演這個角色就要準確把握分寸。
化妝師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基于盧嘉川這個人物是一個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革命者的形象,所以在發(fā)型上就不能采用中分發(fā)型,中分的發(fā)型一般是漢奸才會使用。
為了有別于余永澤三七開的發(fā)型,最終為我選用了一個四六開的發(fā)型。這樣一來,盧嘉川的一位革命者的正面形象就凸顯出來了。同時為了能進一步表現(xiàn)出盧嘉川這個人物的陽剛之氣和英氣,化妝師還為我畫出了兩個鬢角,眉毛也畫成了粗眉濃眉,上嘴唇的唇紅線畫成了半圓形而不是以往的尖形,一下子男子漢的剛毅的一面又體現(xiàn)出來了。
總的來說,通過《林道靜》一劇的排練,我通過參演盧嘉川這個角色,不僅在人格上再一次受到了我黨的革命意志的教育,而且在表演技藝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對所有合作的同事和曾幫助教導我的專家領導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