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炳同
摘 要: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所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學生主體,包括學生的情感變化、學生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筆者從高中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提倡教育應該“以人為本”,并提出如何實行自主式班級管理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以人為本;常規(guī)性班級管理;自主式班級管理
班主任是“班級的教導者、組織者、指導者”,是“學校領導者實施教育、教學工作計劃的得力實施者”。因此班主任這一教育角色在學校教學管理系統(tǒng)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班主任是保障校園常規(guī)教學秩序、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管理人員。新課改以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校園教育要求重視學生本體,做到“以人為本”。“以人為本”要求班主任能夠根據每位學生的自身特點為依據、從實際出發(fā),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所建立的各類規(guī)章制度皆要以學生們的學習、自尊、安全為前提及歸宿。在實際教學中貫徹“以人為本”這一理念,需要將學生們的自由、自尊、幸福及自身價值與班級管理工作緊密結合,班主任還應做到“以現(xiàn)代視野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以廣闊的視野培養(yǎng)全方面發(fā)展的學生”。“以人為本”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體現(xiàn)出的人文關懷、平等、自由,比任何先進的教學方式、器材都要貼合實際,也倍受廣大學子們的期望。但在實際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仍存在著較大的隔閡,下文將就此類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與研究。
一、高中班主任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總是處于“掌控者”的角色,與學生之間溝通問題時也是以“上位者”的心態(tài)
高中學子們正處于青春期,年齡及心理在不斷成熟,在言行舉止上不免會出現(xiàn)一些逆反行為,而“上位者”的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不夠及時、有效,則會使學生與班主任之間處于一種緊張關系。其根本原因也在于我國應試教育下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一貫是以控制者的角色實行,在這種角色安排下,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只是“執(zhí)行者”與“被執(zhí)行者”,雖然這種“專治獨行”的管理方式能夠讓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達到對學生的統(tǒng)一性要求,但同時亦抹殺了學生們的多樣化發(fā)展,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受到當今時代的學生們所排斥。因此我國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中對班主任班級管理方面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要求班主任由班級的控制者轉變成班級的共同參與者。班主任應先參與到班級中,成為班級中的一員,并與學生平等相處,以此營造出適合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的、自由、和諧的班級環(huán)境。在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中提倡學生在班級管理中是主動者,但并不意味著將班主任從“絕對權威”上逐漸隱退,而是將管理轉換成疏導,班主任需要對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以便引導、促進學生們的多樣化發(fā)展。
2.應試教育下的高考——高中班主任不可逃避的難題
我國在2008年就已經實行新課改政策了,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弊端性,實際上,新課改所取得的成效非常有限。長期的應試教育形成的教育評價標準和考核體系被大部分人所接受并執(zhí)行,并且影響到學生和家長的心理。學校在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上可謂是費盡心思,學生的各科輔導資料把整個桌子占得滿滿的。而且高考制度,把教育變成了分數(shù)至上的畸形教育模式,層出不迭的“高考秘籍”、“靈丹妙藥”、“補習機構”把學校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經濟市場。學生的升學、分班、評選班干部、座位安排以及老師的教學業(yè)績、獎金、職稱評選、年終考核等都和考試分數(shù)密不可分,分數(shù)變成了校園生活中的一種通用貨幣。“升學率”也常常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有的班主任也意識到這種教育模式的畸形,但是迫于學校和家長的壓力,不得不做出妥協(xié)。近年來,大學不斷擴招,但是學生進入到大學就可以代表以后有一個好前途了嗎?顯然不是這樣,應試教育的影響到大學校園里還是根深蒂固地存在著。我們都知道,班主任只是“應試教育”的執(zhí)行者,在政府政策的大前提下,班主任進行品德教育和開展班級管理工作顯然是要面臨較大困難的。
二、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優(yōu)化措施
1.以學生為本,推行班級自主管理制度
以學生為本,是指要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點,用人性化的方法去管理一個內部組織,管理的目的不是壓制,管理的目的是和諧發(fā)展。班主任在管理班級工作時,一定要意識到這一點,不要讓管理工作變成單方面的壓制。高中生的自理能力已經比較成熟,可以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每個學生都學會自我管理,并相互影響,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班主任不用自己費盡心力去管理每個學生,通過間接調控,就可以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要仔細觀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處理,定期表揚班上做得好的學生,增強學生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2.尊重學生,拋棄“分數(shù)至上”思想
高中生求知欲望強烈,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識,喜歡探索,所以也造成部分學生過于活潑好動、難于管教。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局限在高考制度上。班主任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特長,并注意教導,不要只看重考試成績,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閃閃發(fā)光的明星。應試教育決定了學生的不自由,但是某種意義上來說,過分的自由反而是有害的,所以班主任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定期舉行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定期開主題班會,并把這個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班會上自由發(fā)言,總結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得失,并且樹立新的目標,同學之間可以互相監(jiān)督。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可以調動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平.探析基于小組合作模式下的學生自主管理[J].基礎教育參考,2015(24):20-21.
[2]張輝.談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改進措施——以人為本,尊重學生,推行自主式班級管理[J].教師,2010(3):16-17.
[3]李春龍.關于構建高中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