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弋戈
“弄璋”與“弄瓦”
——古代生育政策稽考
■文/弋戈
古代民間流行《百子圖》,寓意“多子多福”。
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歷來十分重視人口政策,在古代農耕社會,生育問題屢被作為基本國策推行。
古代民間素有“多子多?!敝f,對生男生女有“弄璋”與“弄瓦”之稱。生下男孩稱為“弄璋之喜”,生下女孩則稱為“弄瓦之喜”。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紡車上的零件?!芭啊薄芭摺钡牡涔食鲎浴对娊洝ば⊙拧に垢伞罚骸澳松凶?,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無非無儀,唯酒食是議,無父母詒罹。”大意是,生了男孩,穿好衣裳,放在床上,給他玉璋玩弄,男孩哭鬧,說不定日后能作君王諸侯;女孩給她裹著襁褓,玩紡輪,長大了會是一個不惹是非的賢妻良母,不讓父母替她憂愁。男孩弄璋、女孩弄瓦,體現了古時候父母希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寓意。
古代受戰(zhàn)爭、自然災害和瘟疫的影響,對人口生育問題多數實行鼓勵之策。自商朝開始形成“多子多?!钡乃枷?,商代的青銅器上就鐫刻了“子孫永昌”之類的吉祥語。
戰(zhàn)國初期,總人口才1000多萬,到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時,全國人口翻了一倍。諸侯爭霸期間,戰(zhàn)爭連連,可人口不減反增,就是當時各諸侯國實行鼓勵生育政策的結果。
吳越之戰(zhàn)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實施強國戰(zhàn)略,其中一條重要的舉措就是鼓勵生育,增加人口。越王勾踐以國家政令的形式規(guī)定:“令壯者無娶老婦,令老者無娶壯妻?!瓕⒚庹咭愿妫钺t(yī)者守之。生丈夫,二壺酒,一犬;生女子,二壺酒,一豚。生三子,公與之母;生二子,公與之食。”大意是,要求年輕力壯的男子不娶老年的婦女,老年的男子也不能娶正當壯年的妻子。孕婦到了臨產的時候向官府報告,官府派醫(yī)生去看護,提供“免費醫(yī)療”。如果生了男孩就賞兩壺酒和一條狗,生了女孩就會賞兩壺酒和一頭豬。如果一胎生了3個孩子,就會由官府指派乳母,生2個孩子就會由官府供給口糧。
在齊國,官府專門設置“掌幼”官職,負責獎勵“光榮媽媽”,比如生3個孩子的媽媽可以免交賦稅;生4個孩子,全家免交賦稅;生5個孩子,官府還派保姆來,第5個孩子和保姆的口糧,由國家負擔。此外,各地還設有“掌孤”之官,專門負責給孤兒找領養(yǎng)人家,養(yǎng)孤人家有免賦待遇,“掌孤”官員須經常去探視。
東漢章帝時,還頒布了“胎養(yǎng)令”:“今諸懷妊者,賜胎養(yǎng)谷人三斛”。也就是給懷孕的婦女獎賞谷物。到了漢獻帝時,這個待遇升級為賞賜“米肉”。更值得一提的是,從漢朝開始,在免除孕婦的賦稅以外,還可以免除其丈夫的賦稅,方便更好地照顧懷孕和生育期間的婦女。
對于男女婚嫁年齡,各朝各代亦制定了相關法令:如越王勾踐就規(guī)定了男子20歲而娶,女子15歲而嫁;宋仁宗時期規(guī)定男子15歲而娶,女子13歲而嫁;明太祖規(guī)定男子16歲而娶,女子14歲而嫁。并且還有的規(guī)定到了法定年齡不娶不嫁,則要受處罰。譬如南北朝時,“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如果女孩適齡仍未出嫁即為犯法,家里人要跟著坐牢。據《漢書·惠帝紀》記載:“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八恪笔钱敃r計征人頭稅的一種計量單位,15歲以上、56歲以下的國民,都要繳納人頭稅,每人的稅款金額是120錢,稱為“一算”?!拔逅恪本褪?20錢,也就是說,如果適齡不結婚,就要繳5倍人頭稅的罰款。除了降低婚齡,古代有的朝代還提倡“二婚”。如唐代便提倡“男子娶寡婦、寡婦再改嫁”的政策,否定男子娶二婚女不體面、女子“從一而終”的舊觀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