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秋霞 曾碧瑤
【摘要】本研究以371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自編的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調查問卷對學生的新媒體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使用新媒體中在使用時間和使用頻率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在積極的自我認知方面,男生顯著高于女生;在消極的自我認知方面,大二學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在認知的總體維度上,大二學生也均高于大一學生;在焦慮情緒上,文科生顯著高于理科生,大二學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無論在新媒體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社交頻率還是社交質量方面,女生均顯著高于男生。
【關鍵詞】大學生;新媒體;心理行為特點
一、導言
新媒體是利用數(shù)字技術、網(wǎng)絡技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寬帶局域網(wǎng)、無線通信網(wǎng)、衛(wèi)星等渠道,以電腦、手機、數(shù)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tài),新媒體的技術革新,日益成為當前國內人們社交、學習、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傳媒,對受眾的認知結構、青少年的文化價值觀等也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
國內外研究者曾經(jīng)廣泛關注網(wǎng)絡成癮,當前學者們同樣重視新媒體在使用中人們出現(xiàn)的類似網(wǎng)絡成癮的癥狀。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學者的研究結果表明,人們每天查看85次新媒體設備,而參與研究的被試多數(shù)認為自己查看多媒體設備的次數(shù)是這個次數(shù)的一半。
目前國美對新媒體使用中大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的研究尚處于初始階段,而大學生是最重要的多媒體使用者,新媒體使用中所帶來的問題可能更加突出。因此,本研究有針對性地調查了大學生新媒體使用的現(xiàn)狀,并分析了新媒體使用中大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為當今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試。在惠州經(jīng)濟職業(yè)學院共發(fā)放400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71份問卷,有效率為92.75%。其中男生148人,女生223人;理科生211人,文科生160人;大一213人,大二學生168人。
(二)研究工具。自編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調查問卷。該問卷主要調查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行為特點,如使用頻率和時間、使用目的,以及使用過程中的認知、消極情緒,以及意志行為特點,三個維度的信度和效度均達到心理測量標準。
(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SPSS17.0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統(tǒng)計、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的描述分析及差異比較。通過對大學生新媒體使用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多數(shù)使用多樣化的新媒體設備。在有效的371份調查問卷中,有66.6%的被試同時使用了智能手機和電腦,僅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占22.1%,智能手機、電腦和Ipad同時使用的占4.6%,智能手機、電腦、Ipad和智能手環(huán)同時使用的僅占1.1%,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多媒體同時使用的也占1.1%。
在多媒體使用的內容和用途方面,在新媒體設備上打游戲(48.02%),專業(yè)學習(54.24%),社交\班級互動(64.69%),視頻和聽音樂(94.07%),查閱資料(73.73%)和瀏覽網(wǎng)頁(68.64%),購物(84.75%),小說閱讀(30.51%)。有10.5%的學生選擇了除游戲和小說之外的內容,有10%的學生選擇了所有的內容,有8.1%的學生選擇了除看小說之外的內容,有3%的學生同時選擇了看視頻聽歌購物社交和查閱資料,有3.5%的同學選擇了除專業(yè)學習和游戲之外的內容,有2.2%的學生選擇了除游戲和小說之外的功能。
在新媒體使用頻率方面,有65.8%的被試認為根據(jù)需要采用,有32.1%的被試是幾乎一天除了睡覺都在用,其中有2.2%的學生是太忙偶爾用,詳情見“表1”。
在新媒體使用時間長度方面,學生每天使用多媒體0-2小時的占4.6%,2-4小時的占22.1%,4-6小時的占32.1%,6-10小時的占24.3%,10小時以上的占17%。每天使用新媒體的時間,在年級上、文理科上不存在差異,在性別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詳情見“表2”。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大學生的睡眠時間,研究結果顯示:9.7%的學生在晚上23點之前睡覺,63.3%的學生在晚上23點至零點之間睡覺,21.3%的學生在凌晨零點至一點之間睡覺,3.5%的學生在凌晨1點至2點之間睡覺,有2.1%的學生在2點之后睡覺。在睡眠時間點上、年級上、性別上和文理科上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此外,有25.1%的學生認為由于經(jīng)常在網(wǎng)絡上購物而造成了個人財務緊張。有18.1%的學生認為由于經(jīng)常使用網(wǎng)絡而使自己足不出戶。有14.1%的學生認為網(wǎng)路占據(jù)了自己的生活從而無法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有44.55的學生認為經(jīng)常會被網(wǎng)絡中的信息鏈接吸引而浪費時間。有53.9%的學生幾乎無論在課堂下還是在課堂上都是用新媒體工具。38.5%的學生認為由于使用多媒體而感到視力下降、脖子痛或者其他生理病痛。26.3%的學生認為已經(jīng)產(chǎn)生厭學心理,只想用新媒體打游戲、追劇、購物等。
(二)新媒體使用中大學生的心理行為特點分析。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不同學科、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消極情緒上的差異比較。如“表3”,不同學科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中產(chǎn)生的焦慮情緒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且文科生顯著高于理科生,大二學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
2.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中產(chǎn)生積極的自我認知上的差異比較。如“表4”,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中產(chǎn)生的積極的自我認知上存在顯著差異,且男生顯著高于女生。
3.不同性別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中產(chǎn)生的社交行為的差異比較。如“表5”,研究結果顯示在新媒體中的社交行為和現(xiàn)實社交行為兩個因子中,女生均高于男生。
4.不同年級大學生在新媒體使用認知上的差異。如“表6”,由于新媒體的使用而導致消極的自我認知,大二學生顯著高于大一學生。在認知的總體維度上,大二學生也均高于大一學生。endprint
四、討論
當前大學生使用的多媒體設備多以電腦和手機結合為主,在新媒體的使用內容上,大學生以視頻和聽音樂、查閱資料和社交為主,約一半的學生選擇打游戲,也有一半的學生選擇了專業(yè)學習,這說明多媒體設備基本上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承載體,幾乎可以說是“多媒體伴侶”,從調查研究結果來看,大學生多媒體的使用占用了大學生生活的絕大部分時間,且女生使用多媒體的時間顯著高于男生,這說明與男生相比,女生在校園生活中更多沉迷于多媒體使用中,此研究結果與上海師范大學顧海根研究結果一致。
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多媒體的使用必然對大學生的認知、意志行為和情緒產(chǎn)生消極影響,當前大學生使用多媒體的現(xiàn)狀值得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睡眠時間晚成為普遍現(xiàn)象,調查結果顯示63.3%的學生在晚上23點至零點之間睡覺,21.3%的學生在零點至1點之間睡覺,這一方面與學生的生活方式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學校的管理制度有關,在中國的北方院校通常是22:30統(tǒng)一熄燈,而在南方院校里通常是23:30熄燈。
在性別差異上,女生使用多媒體的時間顯著長于男生,女生更依賴于新媒體中的社交,但無論在新媒體中的社交效果還是現(xiàn)實中的社交效果,女生均低于男生,并且女生在使用新媒體中與男生相比積極的自我認知低,且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梢钥闯雠蕾囆旅襟w,此結果與國內學者顧海根的研究結果“女性比男生更依賴手機”一致,以及國內學者杜立操的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更容易使用手機來實現(xiàn)人際聯(lián)系,緩解自身壓力、釋放消極情緒,因此會出現(xiàn)比男性高度的依賴。而且與男生相比,女生的積極自我認知低、網(wǎng)絡社交行為高但是社交效果差。
在學科性質上,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文科生學科內容廣泛但是操作性不強,課業(yè)任務輕也為使用新媒體提供了較多的時間。但是學生對自我的認知程度低,尤其是積極的自我認知較低。文科生多數(shù)是女生,因此文科女生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要高度重視。
在年級差異上,大二學生比大一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消極的自我認知和強迫情緒。高職院校的大二學生面臨著即將來臨的大三實習,這必將隨之產(chǎn)生對未來的焦慮感,以及因為長時間使用多媒體的習慣不能有效改正,雖然自己知道長時間使用多媒體并不利于自己的成長,但是卻無法很好的戒斷多媒體對自己的影響,因此大二學生有較高的消極自我認知和強迫情緒。
五、結論
一是大學生使用多媒體時間過長,睡眠時間晚,使用時間和地點不合理,從而產(chǎn)生較高的消極情緒,學習行為減退和厭學行為,以及消極的自我認知。二是女生比男生使用多媒體的時間長,消極情緒高,積極的自我認識低,新媒體社交行為多,現(xiàn)實中社交效果差。三是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容易產(chǎn)生焦慮情緒和消極的自我認知。大二學生比大一學生更容易產(chǎn)生強迫情緒。
【參考文獻】
[1]郭芯汝.新媒體時代青年學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策略[J].教育探索,2014.
[2]羅貽琳.新媒體環(huán)境對大學生心理的影響分析[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14.
[3]崔艷俠.網(wǎng)絡時代青少年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3.
[4]冉乃彥.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M].北京:新世紀出版社,2004.
[5]牟艷娟.新媒體環(huán)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消極影響及對策研究[J],2016.
[6]胡祝欣.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培養(yǎng)[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2.
[7]劉宗粵.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青年心理問題及其干預[J].前沿,2012.
[8]張高產(chǎn).積極心理品質對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的預防作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9]顧海根.大學生智能手機依賴及其人格的關系[J].探索爭鳴,20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