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芳,王婷婷,遲毓婧,葉磊,韓影,張育軍,劉玉蘭
?
非酒精性脂肪肝樣本庫質控體系的建立
高芳芳,王婷婷,遲毓婧,葉磊,韓影,張育軍,劉玉蘭
100044,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臨床分子生物學研究所(高芳芳、王婷婷、遲毓婧、葉磊、韓影、張育軍),消化內科(劉玉蘭)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種與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密切相關的代謝應激性肝損傷,是以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肪蓄積為病理特征,但無過量飲酒史的臨床綜合征[1]。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NAFLD 的發(fā)病率逐年升高。全球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成人的 NAFLD 發(fā)病率是20% ~ 33%,肥胖人群中發(fā)病率高達 75%,目前已成為一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常見的慢性肝病?,F(xiàn)有研究表明脂肪肝不僅可以在數(shù)年后引起肝硬化,甚至與肝癌、結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嚴重影響人們預期的壽命[2-3]。但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因此對其發(fā)病機制的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臨床研究中,收集患者的生物樣本以及保證樣本質量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雖然我們在以往樣本收集的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財力、人力,但是由于樣本收集及后期的質控不規(guī)范,所以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樣本的流失、臨床資料的殘缺、樣本存放無序等一些問題,無法滿足后期的實驗研究。NAFLD 樣本庫及質控體系在樣本的采集、運輸、入庫、質檢等各個方面都做了系統(tǒng)和規(guī)范化的管理[4]。自 NAFLD 生物樣本庫質控體系建立以來解決了 NAFLD 樣本收集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以下對其建設過程及方法作一詳細的報道。
生物樣本庫建設目的是保障臨床組織標本的采集、保存、使用的規(guī)范化,與國際標準接軌,根據(jù)臨床研究方向,留存患者知情同意書、樣本信息完整、標本取材規(guī)范合理有效、標本入庫規(guī)范化檔案化,為臨床科研服務提供優(yōu)質的、珍貴的臨床生物標本[5]。
生物樣本庫工作人員需經(jīng)過標準化的培訓,使其對樣本的倫理審核、知情同意、采集、處理、貯存、注釋、檢索、檢測、出庫、運輸、質量管理等工作均能勝任。并定期進行標準化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設備使用、樣本信息化管理等培訓。
首先,為了滿足樣本貯存、處理、轉運、信息保存、樣本質量控制等相關需求。樣本庫要配備超低溫冰箱、液氮罐、離心機、生物安全柜、BRADY 打印機、條碼掃碼槍、冰臺等相關設備。
其次,為保證樣本質量,超低溫冰箱需不間斷運行。所以樣本庫需配備雙電路系統(tǒng)、空調排風、新風系統(tǒng)。同時樣本庫要進行功能分區(qū),需設立樣本接收室、樣本處理間、樣本貯存間、樣本信息錄入?yún)^(qū)域、樣本質控區(qū)。為保證樣本庫的安全,在安全設施方面,樣本庫要配備超低溫冰箱冷鏈監(jiān)控系統(tǒng)、門禁系統(tǒng)、消防系統(tǒng)、人身安全防護設備。并對設備進行專人管理,建檔受控,定期對超低溫冰箱進行維護、保養(yǎng),設立冰箱故障的應急預案。
建立一套信息全面而專業(yè)化的特色樣本庫管理系統(tǒng),對患者各類樣本信息進行完善的保存及管理,是有效進行醫(yī)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6-7]。信息系統(tǒng)會記錄捐獻者的相關情況、樣本的采集、運輸、保存、使用情況,使樣本資料得到完整、規(guī)范的保存。系統(tǒng)可以進行患者管理、冰箱管理、樣本類別管理,并可進行使用者的權限設置,可查詢操作者的操作痕跡,數(shù)據(jù)均可自動化備份,保證了數(shù)據(jù)的安全性。
樣本的質量控制關乎整個科學研究的成敗。樣本庫的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貫穿于樣本庫的整個運作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的實施和維護有助于樣本庫的長期發(fā)展,保證樣本庫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保證科研結果的質量,因此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8]。為保證樣本質量,在樣本的取材、運輸、處理、取用等過程中均要根據(jù)國際標準化 SOP 的要求進行操作。
1.5.1 樣本采集前
1.5.1.1 提交取材申請 臨床醫(yī)生將取材申請上交至樣本庫,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合格后方可開始收集相關樣本。臨床醫(yī)生告知樣本捐獻者相關事宜并與其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尊重捐獻者的知情權和隱私權。
1.5.1.2 入組患者要求 為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對入組患者做以下要求:①年齡 18 ~ 65 歲,符合 2012 年 AASLD脂肪肝診斷標準(B 超或者腹部 CT 提示脂肪肝,無飲酒史或者折合乙醇量小于 210 g/周,其中女性< 140 g/周);②患者無大腸癌、IBD、腹瀉等腸道疾病及自身免疫等重大基礎疾??;③患者無腸道手術史;入組患者一周內不服用抗生素;④入組患者一周內不食用辣椒、酸奶;并配以清淡飲食(不食用肥肉、雞肉等,每日以青菜、主食為主,配以少量精瘦肉)。
入組患者排除條件如下:①飲酒:近 2 年,男 > 30 g/d,女 > 20 g/d;②轉氨酶明顯升高:ALT 或 AST > 200 U/L;③伴其他肝臟疾病或肝損傷史;④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或系統(tǒng)性疾?。ú话ㄌ悄虿。?;⑤孕婦或備孕中。
1.5.1.3 擬定樣本取材單 參考國內外流行病調查表設定樣本取材單,樣本取材申請單中應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隨訪聯(lián)系方式、飲酒史和飲酒量、油脂攝入史和攝入量,并檢測捐獻者身高、體重、腰圍、臀圍,由此計算出捐獻者體重指數(shù)[9]。同時取材單還要記錄取材樣本類型、取材量、取材者、取材時間。
1.5.2 樣本采集和處理 腸道菌群與 NAFLD 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而 NAFLD 也會影響腸道菌群的定位和數(shù)量[10]。所以為滿足后續(xù)研究的需求,在收集 NAFLD 樣本時要收集血清、血漿、血細胞、腸黏膜和糞便樣本。為保證樣本質量,在樣本取材及處理過程中要嚴格遵循標準化操作流程,嚴格控制樣本取材的時間,在保證病理診斷的基礎上,準確取材。血液樣本處理、分裝時均在生物安全柜中的低溫操作臺上處理,做好標記,兩人合作,盡可能縮短樣本處理的時間[4]。
1.5.2.1 腸黏膜樣本 脂肪肝患者結腸癌發(fā)生率高,建議 40 歲以上的人群常規(guī)體檢行腸鏡檢查。入組患者在做腸鏡時,樣本庫人員要到場收集捐獻者的腸黏膜樣本,用來檢測其腸道菌群的情況。為了保證腸黏膜的活性,用活檢鉗夾取腸黏膜樣本放入 2.0 ml 凍存管,做好標記。迅速將其投入液氮,送回生物樣本庫并將其入庫。在患者腸道情況允許的情況下,術者在患者左半結腸鉗取 2 塊黏膜樣本,若患者腸道內存在息肉,鉗取 2塊息肉樣本。
1.5.2.2 血液樣本 主管大夫下達醫(yī)囑,病房護士負責執(zhí)行,抽取捐獻者血樣。分別抽取2 ~ 3 ml 至黃管和深紫管,并將血液樣本取材單填寫完整。由院內配送人員將血液樣本送至生物樣本庫。樣本庫工作人員在接收到樣本后負責樣本的編號、處理、信息錄入、樣本入庫等一系列工作。樣本處理步驟如下:將患者信息錄入系統(tǒng),創(chuàng)建血清樣本 4 管,血漿樣本 4 管,血細胞 2 管,入庫至相應位置并打印出條碼;血液樣本 3500 r/min 離心 10 min;將血清、血漿吸出各分裝在 4 個 1.5 ml 的 EP 管中;抗凝血血漿吸出后將中間白層 0.5 ml 置于 1.5 ml 的 EP 管中,取 2 管;加入1 ml RBC 裂解液,混勻,以3500 r/min離心10 min,(必要時則重復一次);棄上清,加入 1 ml 三蒸水洗沉淀一次 3500 r/min 離心10 min;棄上清,將打印出的標簽依次貼在相應的樣本上;按照標簽上的樣本位置將樣本放入對應的冰箱中。
1.5.2.3 糞便樣本 留取患者的糞便樣本也是為了檢測患者的腸道菌群。因抗生素、益生菌及飲食對腸道菌群有影響,需按要求嚴格控制藥物及飲食。門診患者采取糞便收集盒收取糞便樣本,并由患者本人送至生物樣本庫。門診大夫負責告知患者,并發(fā)放 NAFLD 患者糞便收集告知單(圖 1)。病房患者糞便樣本收集完成后由院內配送人員送至生物樣本庫。門診及入院患者的糞便樣本送至樣本庫后,由樣本庫工作人員統(tǒng)一入庫并貼簽放入–80 ℃超低溫冰箱。
1.5.3 樣本的質量控制 為保證樣本質量符合后期研究的需要,樣本庫工作人員應定期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質控。每月月底對收集到的樣本進行盤庫,防止樣本位置錯放、樣本標簽漏貼、錯貼。盤庫時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兩人合作,盤庫速度要快,嚴格杜絕樣本反復凍融。盤庫結束后修正紕漏,做出當月盤庫報表、分析數(shù)據(jù),若錯誤率超過 3%,全部盤庫。
每半年隨機抽檢樣本進行樣本質檢。隨機抽取 8 例患者的樣本進行質控,血細胞提取 DNA,測濃度及260/280。腸黏膜樣本研磨后用 Trizol 法提取 RNA,并進行 RNA 電泳分析樣本 RNA 的穩(wěn)定性。
樣本使用前,申請使用者需向生物樣本庫提交樣本使用申請單,樣本使用申請單要寫明所需樣本的課題名稱、使用者姓名及聯(lián)系方式以及樣本具體的后續(xù)實驗。樣本使用申請單經(jīng)申請者科室主任簽字后交由生物樣本庫,經(jīng)樣本庫組委會審批完成,樣本方可出庫。申請者完成實驗后需將實驗結果反饋給生物樣本庫,樣本庫管理員將實驗結果錄入樣本庫質檢系統(tǒng)中。
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生物樣本庫自 2013 年 5 月至今收集 108 例 NAFLD 患者的腸黏膜、血液、糞便樣本,共1046 管。建庫以來,根據(jù)入組條件和入組要求,盡可能全面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樣本按照 NAFLD 樣本控制體系的要求納入樣本庫中。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糞便收集告知單 因您參與本課題,并已簽署相應的知情同意書。您已于 年 月 日在 XX 科就診,我們希望您在就診后的兩周不服用抗生素和益生菌;不食用辣椒、酸奶,并配以清淡飲食(不食用肥肉、雞肉等),每日以青菜、主食為主,配以少量精瘦肉。糞便標本采集時應挑取有膿血、黏液部分;外觀無明顯異常時,應于糞便內外多點取樣;液狀糞便取絮狀物 2 ~ 5 ml,盛于糞便收集管或無菌容器中。并在 -- 年 -- 月 -- 日使用我們發(fā)給您的糞便收集盒,收集 5 g 左右糞便(糞便收集盒一匙),在收集盒上標上您的名字。如您是門診患者請在 1 ~ 2 天內送到 ------。如您是入院患者,樣本取材完成后請將樣本交由病房護士。衷心感謝您的配合!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818 5
隨機抽樣 8 例患者的 16 管黏膜樣本、16 管血液樣本檢測 RNA 完整性及 DNA 純度均符合后續(xù)研究需求。血細胞提取 DNA 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260/280均處于 1.8 ~ 2.0 之間,表明樣本質量較好。將黏膜樣本研磨后用 Trizol 法提取樣本總 RNA,260/280均在 1.8 ~ 2.0 之間,表明 RNA 純度較好。非變性 RNA 電泳的結果如圖 2 所示,可見明顯的 28S 和 18S,其中 2 號和 16 號樣本的 RNA 28S 條帶消失,樣本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因此可以得出我們抽檢的 16 管腸黏膜樣本的 RNA 完整性的合格率是 87.5%,可以滿足后期的研究需求。
近年來針對 NAFLD 的研究熱度逐漸升高,患者的樣本是進行科學研究最寶貴的資源,樣本的收集、運輸以及保存直接關系到樣本的質量和后期研究的成敗。隨著“十二五”科技計劃的推進,我國生物樣本庫的建設正處于蓬勃發(fā)展中,樣本的留取和保存也越來越規(guī)范。北京大學人民醫(yī)院生物樣本庫在建庫過程中嚴格按照規(guī)范進行,NAFLD 樣本取材、處理、入庫、質控及出庫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嚴格遵守院內建立的質量控制體系。
為盡量避免個體差異,在患者入組前,我們設定了患者入組標準,對入組的每一個患者進行嚴格的把控。NAFLD 患者一經(jīng)確認入組,主管大夫會和患者簽定知情同意書。生物樣本庫工作人員專門負責后期的樣本收集、處理、入庫、質檢等相關性工作。
血液樣本由門診或者病房護士抽取,然后由專職人員送至生物樣本庫,樣本庫工作人員在 2 h 之內分離血清、血漿、血細胞,貼上對應的條碼放入–80 ℃超低溫冰箱中。NAFLD 患者的腸黏膜樣本尤為珍貴,一旦患者做腸鏡檢查,術者會提前電話通知生物樣本庫取材人員,取材人員備液氮罐、凍存管到內鏡室進行取材。在腸黏膜樣本的運輸及凍存方法上我們進行了多次試驗,步驟如下:①取材后常溫運輸?shù)綐颖編欤霂熨N簽后–80 ℃超低溫冰箱保存;②取材后液氮運輸罐運輸?shù)綐颖編欤霂熨N簽后–80 ℃超低溫冰箱保存;③取材后液氮運輸罐運輸?shù)綐颖編?,入庫貼簽后液氮箱保存。我們對以上三種方法收集和保存的腸黏膜樣本分別進行了 Trizol 法提取 RNA,并進行 RNA 瓊脂糖凝膠電泳。通過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前兩種方法收集和保存的腸黏膜樣本 RNA 降解特別嚴重,RNA 電泳跑出的條帶彌散,無 28S 和 18S 條帶。所以為保證腸黏膜的質量,我們將取到的腸黏膜放入 2 ml 無 RNA 酶凍存管后旋緊即刻放入液氮運輸罐中,待樣本運輸?shù)綐颖編旌罅⒓催M行樣本入庫和貼簽,然后放入液氮箱長期保存,貼標簽動作要快,嚴格杜絕腸黏膜樣本的凍融。糞便樣本在收集過程中為保證糞便的活性,要使用 SARSTEDT 糞便采集管來收集。由樣本庫工作人員負責發(fā)放采便管,患者在按照糞便留取告知單中的注意事項飲食之后留取糞便并在 3 d 內送至生物樣本庫。樣本庫工作人員收到糞便樣本后將樣本分裝在 4 個凍存管中,貼標簽后入庫到相應的–80 ℃超低溫冰箱中。
通過嚴格遵守樣本質量控制體系規(guī)定的樣本取材、處理、入庫流程,樣本庫收集到的 NAFLD 樣本均符合后期研究的需求。所以說嚴格的樣本質控對樣本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 Dong S, Liu P, Sun MY. The development of treatment for NAFLD. Liaoning J Traditional Chin Med, 2013, 40(3):599-602. (in Chinese)
董姝, 劉平, 孫明瑜.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研究進展.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3, 40(3):599-602.
[2] Luthra A, Nigam P, Misra A. Metabolic correla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 Asian Indian perspective. Diabetes Metab Syndr Clin Res Reviews, 2007, 1(4):279- 285.
[3] Farrell GC, Larter CZ.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from steatosis to cirrhosis. Hepatology, 2006, 43(2 Suppl 1):S99-S112.
[4] Zhang YJ, Gao FF, Peng WK, et al. The experience to set up a quality contrd system for bio bank. Translational Med J, 2014, 3(3):170-173, 188. (in Chinese)
張育軍, 高芳芳, 彭衛(wèi)康, 等. 生物樣本庫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的經(jīng)驗和體會. 轉化醫(yī)學雜志, 2014, 3(3):170-173, 188.
[5] Zhang YJ, Ye L, Gao FF, et al. Construction of biological sample library is the cornerstone for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Translational Med J, 2014, 3(6):347-351, 355. (in Chinese)
張育軍, 葉磊, 高芳芳, 等. 生物樣本庫建設是臨床醫(yī)學研究的基石. 轉化醫(yī)學雜志, 2014, 3(6):347-351, 355.
[6] Duan LJ, Zhang J, Zhou XG. A pilot study for th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on tumor tissue bank. Med Philos (Clin Decis Making Forum Ed), 2010, 31(10):28-30. (in Chinese)
段劉劍, 張杰, 周曉光. 腫瘤組織庫規(guī)范化操作程序的探討. 醫(y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 2010, 31(10):28-30.
[7] Zhang JX, Yang Y, Wu YF.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ation of dual bar code on clinical tissue bank management. Chin Hosp Manag, 2011, 31(3):64-65. (in Chinese)
張俊星, 楊遠, 吳益飛, 等. 雙重條形碼技術在臨床組織樣本庫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 中國醫(yī)院管理, 2011, 31(3):64-65.
[8] Campbell LD, Betsou F, Garcia DL, 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ISBER best practices for repositories: collection, storage, retrieval and distribution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for research. Biopreserv Biobank,2012, 10(2):232-233.
[9] Chen LZ, Zhang HY, Jiang M, et al. Establishment and manage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iobank. J Clin Hepatol, 2014, 30(9):906-909. (in Chinese)
陳立震, 張海英, 姜曼, 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生物樣本庫的建立與管理.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4, 30(9):906-909.
[10] Wang XW, Gao PF, Yao GQ,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NAFLD and gut microbiota/probiotics. Mode Prev Med, 2015, 42(12):2153-2155, 2174. (in Chinese)
王曉偉, 高鵬飛, 姚國強, 等. 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腸道菌群及益生菌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5, 42(12):2153-2155, 2174.
10.3969/j.issn.1673-713X.2017.05.018
張育軍,Email:rmzxzyj@163.com
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