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蕾+陳黎明
【摘要】自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桂北區(qū)域文化中油畫的繪畫思路與選題慢慢在改變著,其油畫的創(chuàng)作題材與對象選擇不只是局限于在人文資源,而逐漸擴展到具有廣西亞熱帶地域特色的油畫風景創(chuàng)作。因此,桂北地區(qū)本土化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為油畫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本文主要以桂北地區(qū)本土化對廣大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影響為線索來研究區(qū)域文化建設中油畫本土化的發(fā)展,從而進一步探索提高桂北地域本土文化的精神特色表現力,同時用新時代視角去深入地觀察和展現社會生活,增加對現代藝術的審美理念和視覺沖擊力,使油畫創(chuàng)作具有新時代的特征。
【關鍵詞】桂北;油畫本土化;藝術研究
本土化的問題是“民族化”又一種表述,油畫的本土化問題大到國際小到地方乃至個人。我國是一個擁有多民族文化的國家,然而,生長在這種不同文化下的藝術家們更應該去關注那片養(yǎng)育自己的地域,并努力去挖掘與感受那一片地域性的文化,使自己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本土化,創(chuàng)作出感動人心的作品。藝術如果沒有立足本土,將會被視為無源之水,油畫藝術也不例外。我們的油畫藝術作為“西學東漸”,從全盤接受到“洋為中用”的本土化過程中,本土化這一問題自傳入之日起就已經存在。然而,美術題材在選擇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不同的地質地貌通過藝術家的提煉、加工和改造,從而使藝術家所在地域文化的烙印得以顯現在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理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有它自己的獨特性,因此,廣西的繪畫就有了明顯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處中國華南地區(qū)西部,提到廣西我們馬上就會想到桂林“甲天下的山水、煙雨中的漓江、亞熱帶的田園美景、優(yōu)美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美麗的紅土地……”。桂林位于廣西的北部,與河池、柳州等地稱為桂北。這里有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有著名的世界旅游名城,生活在此的藝術家對藝術創(chuàng)作靈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桂北地區(qū)最具特色的不外乎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美景與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桂北處在廣西的北部地區(qū),屬亞熱帶氣候,植被的品種十分豐富,四季綠色縈繞,濕潤的空氣氛圍,整體能感覺到其淡然素雅、安靜怡然、濕潤柔和的特點。桂北地區(qū)的河流眾多,山地型的河流比較多,構成了沿江的秀麗風光。之前美國CNN通過評選,選出了世界15條最美河流,而中國唯一被選入的就是美麗桂林的漓江,其稱長江在中國是著名甚至聞名世界的河流,然而,人們卻更容易沉醉在漓江的秀美之中。典型的喀斯特風光,挺拔山峰,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因其獨特的美景,吸引來了眾多藝術家,紛紛來此吸收藝術的精華,徐悲鴻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在抗戰(zhàn)年間徐悲鴻先生選擇在桂林以及陽朔這一帶居住,并畫出一批優(yōu)美的作品,《漓江春雨》就是他在這期間的佳作。
同時,桂北地區(qū)也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桂林的古民居,柳州的風光、古跡,與風景各具特色且民族風情濃郁的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構成了廣西的民族風情旅游區(qū)。壯族婦女們的裝束特色十分鮮明,河池市的里湖瑤寨、南丹縣八圩與接壤的貴州蒸波縣朝陽瑤鄉(xiāng)一帶譽稱“中國白褲瑤之鄉(xiāng)”。白褲瑤族人勤勞樸實、善良熱誠,他們創(chuàng)造了婚俗、服飾、葬禮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深受世人的關注。
二、桂北地區(qū)油畫本土化發(fā)展的現狀
桂北地區(qū)的藝術家們受到傳統(tǒng)山水與水墨的影響,因此傳統(tǒng)的繪畫觀念較強,對現當代的繪畫有著保守的心態(tài)。桂北地區(qū)的油畫現狀主要以具象寫實的居多,格局略顯單一。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諸多藝術家不斷的摸索、前行,自省、徘徊,無論在題材的開拓上還是油畫語言的探究上,都作了有益的嘗試。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桂北地區(qū)的藝術家們積極的團結起來,為本地的繪畫創(chuàng)作出一幅又一幅的佳作。在這期間,桂林本地的美術家協(xié)會、藝術委員會等都大力支持藝術創(chuàng)新與交流,并舉辦了多次展覽。2013年舉辦了《桂林油畫雙年展》,2014年舉辦了《獨秀中國畫花鳥作品展》等展覽。通過每次的交流與藝術的溝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畫家指出,桂北地區(qū)的藝術家甚至對桂北題材興趣濃厚的藝術家,要經常交流,切磋繪畫,不斷擴大交流圈子,齊心協(xié)力使桂北迷人的地域文化藝術走得更遠,讓更多的人了解。
2017年4月花橋美術館的展覽《表現·抽象》就是對桂北地區(qū)這種油畫實踐中客觀的展現。這里有孜孜以求、活到老學到老的前輩藝術家趙松柏的《漓江之夏》《漓江秋游》等系列作品。他的作品秉持著油畫本身的特征,又糅進了中國畫中的筆墨趣味,畫面安靜、儒雅、淳樸,給人一種謙謙君子式的民國風范;鄔永柳從原來的黑白山水花草,切換到色彩斑斕的“樹木瓜果系列”,是對繪畫形式與審美的自我探究;袁一擯棄了慣常對景寫生的路子,用一種在桂林還不多見的畫法,探尋人們隱秘的精神世界,呈現出非??上驳漠斚旅婷?;覃立群則從壯錦的圖案中得到啟發(fā),追求畫面的扁平化和色彩的碰撞與構成;梁柏在抽象中似乎又找尋著具象;徐偉凱的幾何體山水則是另一種風景圖式……在這九位參展畫家中,主觀表達成為他們的共同追求,表現對人生、對環(huán)境、對社會等諸多方面的認知,他們不求自然景觀和物象的真實摹寫,而是對客觀外象深入研究之后,追求內在的真實表達。在內容的遴選、造型和色彩的搭配上,以符合主觀要求的心象為尺度,而不是單純的復制,呈現出表現性油畫的特質。
三、桂北地區(qū)油畫本土化發(fā)展的意義
通過上述可知,桂北地區(qū)的表現性油畫,提升的空間依然存在。風景繪畫創(chuàng)作方式是自由的,它的形體把握和畫人物有很大不同,沒有那樣的嚴謹與科學。但是風景繪畫更加注重對精神層面的把握,這就要求畫家必須用心去感知和體驗生活?,F當代的繪畫藝術發(fā)展過程中,試圖讓藝術家個人同世界建立直接對話與交流。一件好的作品是時代與地域性的雙重結果,去研究傳統(tǒng)的文化,挖掘出地域文化,讓每一幅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帶有本民族的情感與審美,使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與此同時,我們要承認,桂北地區(qū)抽象油畫藝術還處于相對“弱勢”的狀態(tài)。以管窺豹,說明桂北地區(qū)目前從事抽象油畫創(chuàng)作的人還是稀少;需要更多的藝術家打開思想,投身到桂北區(qū)域油畫本土化的建設中。當代的藝術是全球化的藝術,因此,積極將本土化與全球化相融合,將當代藝術的全球觀念同桂北地區(qū)的當代藝術相結合,最大化的提高桂北地區(qū)文化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是每位藝術家的使命。
結語
當代的發(fā)展使中國油畫不只是通過作品反映當今社會的生產與生活,還要深入社會精神文化的層面,讓藝術的創(chuàng)作成為時代突出的象征,并且展現當代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和思想感受。地域特征的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心靈感受,桂北地區(qū)的藝術家都在跟隨著時代的步伐去摸索、探尋撫育自己的那片土地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用心體驗生活,用他們的筆觸向全世界展示著桂北的別樣精彩。
注釋:
*本文是2017年廣西區(qū)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成果之一,項目編號:YCSW2017076,項目名稱:區(qū)域文化建設中油畫本土化發(fā)展研究——以桂北地域資源為例。
參考文獻:
[1]蘇旅.漓江畫派:現代南方的新田園詩畫風——淺論漓江畫派的審美特征與藝術風格[J].藝術探索,2006(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