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信息化在廣袤的知識體系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技術教學逐漸成為當今課堂教學的未來重點,如何改變原有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尷尬地位,改善信息技術教學質效,是初中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命題。本文擬從教學理念和模式、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兩個方面入手,分析闡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必要性、有效性的體現(xiàn)層面,從而探索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初中教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
一、把握教學理論、更新教學模式
第一,改進備課教材形式及內(nèi)容、提高實踐課堂備課的質效。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基礎。初中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否,教師的教學思路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教學思路往往是在課前準備中逐漸形成。教師只有充分把握好教材的核心實質及重點難點,并通過備課的方式理順教學思路,才能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結合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課堂表現(xiàn),游刃有余地開展教學活動。傳統(tǒng)的書面?zhèn)湔n、板書教學方式,使得教師的大部分備課內(nèi)容難以全部傳授給學生,口述教學容易被學生所忽略或者遺忘,而且重點難點只能通過教師的不斷強調和重復才能引起重視,板書又會消耗大量的教學時間,教師的板書與口述難以做到同步進行;特別是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如果教師仍然采用板書的形式進行教學,難以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沒有運用信息技術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難以體現(xiàn)其價值和成效。
第二,采取PPT制作等多媒體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備課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內(nèi)容都納入PPT課件中,在課堂教學時一邊講述教學內(nèi)容,一邊播放PPT課件,既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又能夠通過字體改變、顏色調整等方式使重點難點一目了然,這對于任何初中課堂教學都有著極大的幫助,更不用說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了。
第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價值觀,避免學生走入誤區(qū)。在學生的價值觀尚未形成時,利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這一平臺,切實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網(wǎng)絡價值觀,使學生懂得應該如何把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用在正確的地方。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適時地強調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特別是網(wǎng)絡的用途,不僅僅在于網(wǎng)絡游戲,更重要的是網(wǎng)上分享的各種學習資源、學習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有助于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學習,而且通過信息技術的熟練運用,可以更好地、更加高效地開展其他學習,從而有效發(fā)揮信息技術的衍生功效,避免學生沉浸在網(wǎng)絡世界中無法自拔。
二、改進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第一,把握初中學生的個體特點,因材施教發(fā)揮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作用。現(xiàn)階段的初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實際上處于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tài)。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應該著重于學生的基礎理念的培養(yǎng),告訴學生信息技術的基本理念和相關知識體系,使學生形成科學正確的信息技術知識體系,糾正過去對信息技術的誤解或偏見。由于初中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實踐操作經(jīng)驗比較豐富,而數(shù)學、物理、英語等方面的知識儲備相對較少,對信息技術中如編程、軟件制作等難以理解,而對信息技術的概念、地位、作用、價值等理論性知識又缺乏興趣,因此必須針對初中學生的個體特點,減少大而空以及專而精的教學,要貼近學生自身實際,因材施教。教學內(nèi)容應以信息技術在當今時代的使用情況和發(fā)展趨勢為總章,以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實踐運用為分則,將可理解、可領會、可運用作為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總要求,鼓勵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正確的信息技術原理,了解信息技術的現(xiàn)在和未來,從而緊跟時代潮流,不被信息技術的飛越發(fā)展所淘汰。
第二,營造輕松熟悉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習興趣是初中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初中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青春期,死板的教學和強硬的手段會讓相當部分的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即使坐在課堂上也心不在焉,難以達到九年義務教育的設計初衷?,F(xiàn)如今,青少年基本能夠熟練使用電腦、手機、ipad等科技設備,能夠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社交、搜索甚至學習新知識,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相當部分的信息技術運用手段和技巧。因此,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的生活、娛樂習性相匹配,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第三,建立虛擬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將課堂教學的地點設置在微機室,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操作,通過局域網(wǎng)傳輸課堂知識和教學內(nèi)容,運用聊天工具等進行全班集體教學互動,既避免了學生喧鬧嘈雜影響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還使學生在一種熟悉的交流環(huán)境中放松地學習和互動。此外,在教學內(nèi)容上要避免干巴巴的知識灌輸,而應該充分結合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了解和興趣點,通過講述一些軟件游戲的原理和制作,將信息技術的知識點傳授給學生,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制作一些簡單的軟件或游戲程序,從而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效果。
三、強化小組教學,促進團隊合作
現(xiàn)如今,許多學生對于某個或某些方面的信息技術的掌握,甚至可能高于專業(yè)教學畢業(yè)的教師,因此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使用學習主動學習,并通過小組教學的模式,組織多名學生進行小課討論和知識分享,從而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知識傳遞,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鞏固原有知識。同時,小組教學可以提供學生一個展現(xiàn)自己的良好平臺,進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生和交流互動的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當然,小組教學并不意味著教師作用的弱化,相反的是,教師在小組教學中應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如明確小組教學的主旨和主題,避免將課堂教學演變成閑聊會或茶話會;把握教學節(jié)奏和中心思路,避免小組教學異化成游戲交流;及時對學生的錯誤知識進行糾正,對學生的疑惑進行解答,避免以訛傳訛;適時地對小組教學成效進行總結,提高小組教學質效,使學生有更加深刻的領悟。
四、結束語
在社會發(fā)展大趨勢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逐漸擺脫了原有的“雞肋”地位,逐漸被教育領域所重視和關注。然而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方式的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仍然沒有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必須緊緊圍繞素質教育這一核心,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教學內(nèi)容在未來的運用,著力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增強信息技術教學的價值和實用性,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信息技術人才,使我國逐漸成為一個科技大國。
參考文獻:
[1]郭立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初探[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
[2]邵光信.如何有效地進行信息技術課課堂管理[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6).
[3]劉錦興.信息技術課堂中生成性資源的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