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君
摘要:美術課具有人文性質,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是中職學生必修和選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術作為一門陶冶情操的藝術課程,是中職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有助于提升美術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和全面提高,進而促進中職美術教學的進一步深化發(fā)展。
關鍵詞:因材施教;審美能力;積極引導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實用性教育,各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職業(yè)能力。中職美術的高效課堂是指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能夠有效的互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教學知識,進行高效的學習。在中職美術的教學中構建高效的課堂不僅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美術藝術的理解,培養(yǎng)藝術思維,還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為以后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增加學生對不同藝術風格接觸和認識
讓學生與多個藝術教師學習,從不同教師手中學到風格各異的美術風格。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對藝術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能加強學生對不同藝術風格的理解了,從而衍生出自己早期的藝術風格。加強與國外藝術界的交流探討,這對進一步開拓學生藝術思維提高學習理念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外國的美術藝術與中國的美術藝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外國的美術作品更注重的是通過繪畫表達思想,中國的美術更注重中的是用畫表達真實的景觀,表達時間,更注重的是“意境”。所以中外結合、推陳出新培養(yǎng)現(xiàn)代化的美術學者。才能讓學生在藝術道路上高歌猛進,才能把中國的美術文化發(fā)揚光大。
二、因材施教,鼓勵個性發(fā)展
中職美術教育注重的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本身就具備獨特性,因此,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鼓勵學生發(fā)展個性品質。在具體的美術教學實踐活動中,注意“因材施教”,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個性思維,教師不能對學生的特異思維予以嘲笑、諷刺。例如,在欣賞《蒙娜麗莎》這一副作品時,可以為學生提供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幫助學生理解《蒙娜麗莎》蘊含的豐富內涵,并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分析自己對于《蒙娜麗莎》的感受。因為每一個中職學生,其家庭背景與審美觀都存在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理解,教師要注意傾聽,尊重他們的個性,諄諄誘導,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
美術教學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作為美術教師,要學會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實踐教學方法的探討,實現(xiàn)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的完美結合。尤其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更要體現(xiàn)美術教學的這一特點,將學生的專業(yè)課程與美術實踐相互聯(lián)系起來,爭取做到在理論學習中加深實踐練習,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中職美術教育有著實踐性的特征。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僅應該停留在理論知識講解層面,而應該加強學生動手能力。教師應采用合理的措施提升學生的繪畫技能與實踐能力,科學分配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的比例,如在教學中重視室內教學、室外寫生,以及安排一些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進行認真的、詳細的觀察,養(yǎng)成觀察的良好習慣,進而進行敏銳和準確的觀察,進一步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鑒賞和創(chuàng)造各種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
四、關注學生個人審美能力
在對中職院校學生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關注理論技能教學方面的內容,還要多關注學生個人審美能力。通過對各種名家的作品進行欣賞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個人技能以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切實可行的一種教育方式。教師在引導學生對各種作品進行賞析的過程中,可以將教學課堂的權利教給學生,并將學生作為課堂發(fā)展的被引導者,通過教師引導的方式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各種技能。比如在《中外建筑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介紹各種中外建筑歷史以及中外建筑在美學方面的內涵,之后幫助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切入角度,讓學生可以選擇一些針對性較強的中外建筑,比如金字塔等。教師為學生找出建筑學習資料,讓學生對建筑作品進行全面賞析。通過學生自主發(fā)言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根據作品的內容來直抒胸臆。如果教師只通過語言進行教學,未免會導致教學內容枯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教師需要準備一些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美術精品,比如《蒙娜麗莎》、《向日葵》等作品,將精品作品和課堂教學內容相互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教學質量。
五、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積極引導學生
美術學習僅靠一時的興趣是不行的,只有對美術產生濃厚興趣并長期有興趣才可能學好美術。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容易遇到“攔路虎”,學生此刻容易灰心,對美術學習喪失興趣,此時教師應給予幫助,通過講解、分析、示范、鼓勵等方法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取得進步,穩(wěn)定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素描寫生時,學生畫不準基本形體結構,教師要多講解、多分析,教導學生運用比較的觀察方法力求做到形體結構準確,教師可以適當進行示范;圖案色彩配置時,學生因色彩配置不理想容易對作業(yè)失去信心,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這個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給些建議并鼓勵學生完成作業(yè)。經常以學生中的優(yōu)秀美術作業(yè)為范例進行點評,對于缺點存在比較多的學生作業(yè)應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鼓勵學生取得進步。平時按各人學習水平狀態(tài)分類指導作業(yè),使學生清楚自己的進步和不足之處,繼續(xù)取得進步。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天生的,它是需要教師的推動和引導。對于引導和推動學生積極性,我認為一副好的美術作品,一次完整的示范,和一個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導入,都可以引起學生對美術教學的關注和學習激情。
美術是素質教育之翼。而進行素質教育是一項宏偉的工程,提高中專生的綜合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美術教育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更沒有一成不變的經驗,只要我們每位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從提高學生美術素質、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出發(fā),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道路和方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美術教學的前景必將會更加燦爛輝煌。
參考文獻:
[1]顧曉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析[J].文理導航(下旬),2013,11
[2]劉丹.中職生工藝美術專業(yè)分層教學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初探[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24
[3]張繼瓊.淺談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