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曼
【摘要】本文通過漢日互譯中詞匯以及句式的調(diào)整,探討日本文化中的恩惠意識、內(nèi)外意識、不愿給他人添麻煩的意識、等級意識等。首先,在漢譯日時經(jīng)常需要加譯表示“授受關(guān)系”的授受動詞“てもらう”、“ていただく”,這體現(xiàn)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識。再者,在漢語中對方做了對于說話人有益的事時,常用感謝的表達方式。而日語除了用感謝的表達方式也常以致歉的方式來表示感謝,這體現(xiàn)了日本人不愿給他人添麻煩的意識。其次在漢日互譯中還能明顯的感受到日本人的內(nèi)外意識、等級意識等。
【關(guān)鍵詞】漢日互譯 日本文化 恩惠意識 內(nèi)外意識 等級意識
語言是人們心靈的反應(yīng),人們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之中,其語言也就體現(xiàn)了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在翻譯中必須充分理解和認識兩國社會文化,抓住兩國社會文化中最本質(zhì)的東西,語言才不會只停留在文字表面。所以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對象國的文化與習(xí)俗,盡可能地避免因為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翻譯錯誤。
在進行漢語和日語的互譯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中日文化的不同之處。這些文化上的差異導(dǎo)致在進行漢語和日語的互譯中不能簡單的直譯。本文將通過漢日互譯的例句,來探討日本文化的特征。
①原文:今天朋友們特意為我們舉行如此盛大的宴會,對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謝。
譯文:本日は私どものためにこれほど盛大なるパーティーを催していただき、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②原文:各位在百忙之中前來出席此次會議,我非常感謝。
譯文:お忙しい中、この會議にご出席いただき、誠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日本人有很強的恩惠意識,這一點也體現(xiàn)在了他們的語言中。比如上面的兩個例句在翻譯成日語后都使用了日語中表示“授受關(guān)系”的授受動詞“ていただく”。“ていただく”是“てもらう”的自謙表達形式,表示別人做了某個動作,而說話人因?qū)Ψ降倪@個動作收到了益處。說話人通過使用“ていただく”、“てもらう”來表示受益,從而表達對對方的感謝之意。所以當(dāng)對方的某種動作使說話人受益時,日語中一般要加譯表示“授受關(guān)系”的授受動詞,來表達受到恩惠的感謝之意。
③原文:本日はわざわざお迎えにおいでくださいまして、まことに恐れ入ります。
譯文:非常感謝您今天專門前來迎接我。
④原文:席を譲ってもらって、すみません。
譯文:謝謝您給我讓坐。
不給他人添麻煩已經(jīng)成為了日本人的一項行為規(guī)范。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愿給他人添麻煩,并且也盡力做到不給他人添麻煩。所以上面兩個例句在漢語中用感謝方式,而日語卻以致歉的方式來表示感謝。這是因為日本人認為,“您專門來迎接我們”,或者“給我讓座”給您帶來了不便,添了麻煩,所以表示歉意。這源于日本人不愿給他人添麻煩的意識。
⑤原文:張會長本來今天也要親自來迎接各位的,但突然有一個會議,不能 來了。
譯文:実は會長の張も迎えに來るはずだったのですが、急な會議が入りまして、失禮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
⑥原文:こちらは団長の坂本です。
譯文:丁會長,這位是坂本團長。
例⑤的漢語原句中,張會長使用了其職位來稱呼,但是翻譯成日語后,只使用了姓氏,且并沒有在姓氏的后面加上日語中表示敬稱的“さん”、“様”。這是因為說話人和張會長屬于一個集團,所以在日語中省去了敬稱。這源于日本人的內(nèi)外意識。所謂內(nèi)外意識是指,和自己是一方或者一個集團的人則認為是“內(nèi)”,否則則認為是“外”。日本人的日常用語可以明顯地體現(xiàn)出的他們內(nèi)外意識。比如例句中,對于來自日本的友人來說,張會長和翻譯人員屬于一個集團,即為“內(nèi)”,翻譯人員對張會長則不能使用敬稱。而且對張會長的動作使用了“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した”這種謙語的表達方式。例⑥中,團隊的成員在介紹自己本團的團長,同樣對“坂本”沒有使用敬稱的“さん”、“様”。這都體現(xiàn)了日本人的內(nèi)外意識。
再比如,當(dāng)職員與客戶談話時,如果談話中談及自己公司的領(lǐng)導(dǎo),則不能對領(lǐng)導(dǎo)使用敬稱。而當(dāng)職員與領(lǐng)導(dǎo)單獨說話時,又需要使用敬稱。
⑦原文:田中給我弟弟買了一本書。
譯文:田中さんは弟に本を買ってくれました。
⑧原文:受け入れてくれるところがあれば、早く行った方がいいだろう。
譯文:如果有地方愿意接收你,你就趕快去吧。
例⑦中因為弟弟與說話人屬于一個集團,所以用了授受動詞“てくれる”,表明“田中”為我所屬于的集團的中的人做了某事。日本人的內(nèi)外意識體現(xiàn)了日本人說話時的立場。例⑧中我們看到說話人其實是站在聽話人的角度來闡述問題,所以用了授受動詞“てくれる”,把自己與聽話人做為一個集團,體現(xiàn)出了設(shè)身處地為對方考慮問題的態(tài)度。
⑨原文:部長がいらっしゃるなら、お供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譯文:部長如果去的話,我來陪同吧。
例⑨中,給部長的動作使用了敬語形式,并且給自己的動作使用了自謙語形式,則體現(xiàn)了日本人的等級意識。日本社會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所以對于比自身地位高的人使用尊敬語,并把自己的動作用自謙語的形式表示。
本文通過漢日互譯,探討了日本文化的特征。例如日本人的恩惠意識、不愿給他人添麻煩的意識、內(nèi)外意識、等級意識等。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增強中國人對日本文化的了解,以及在中日互譯中對文化差異的考慮。
參看文獻:
[1]劉麗華.中日口譯教程.中級[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200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