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
【摘 要】馬克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通過闡釋“異化勞動”的四個方面:工人同勞動產品的異化,工人同勞動過程的異化、工人同自身類本質的異化、人同人的異化,從而批判了國民經(jīng)濟學的局限性,并指出是由于其立場和方法論的原因所致?!爱惢瘎趧印彪m然最終被馬克思所揚棄,但卻是馬克思主義形成的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Abstract】 Marx in "Economics Philosophy Manuscript in 1844" illustrated the four aspects of "Alienation Labor", as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and labor products,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and work process, the alienation of workers and their essential qualities, the alienation between peoples, and criticized the limitation of national economic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reason is due to its position and methodology. Although “Alienated Labor” was eventually discarded by Marx, it wa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process of Marx's formation.
【關鍵詞】異化勞動;國民經(jīng)濟學;局限性
【Keywords】 alienation labor; national economics; limitation
【中圖分類號】A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7)10-0065-02
1 引言
馬克思的《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或稱《巴黎手稿》)是其早期未發(fā)表過的著作。雖然該手稿中所涉及的許多概念都被后來成熟的馬克思所舍棄,但仍有啟示意義。馬克思最初在《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提出“異化勞動”這一概念時,是他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研究了國民經(jīng)濟學之后而建立的學說,從而形成了“馬克思異化理論”[1]。馬克思運用“異化勞動”理論第一次比較全面地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并對當時的國民經(jīng)濟學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與批判。
2 國民經(jīng)濟學的局限性及其原因分析
馬克思在分析國民經(jīng)濟學的局限性時曾指出 “國民經(jīng)濟學從私有財產的事實出發(fā),但是,未能說明這個事實。它把私有財產在現(xiàn)實中所經(jīng)歷的物質過程,放進一般的、抽象的公式,把這些公式當作規(guī)律。國民經(jīng)濟學沒有給我們一把理解勞動和資本分離以及資本和土地分離的根源的鑰匙?!?①根據(jù)國民經(jīng)濟學的觀點:第一,私有財產是唯一的國民財富;第二,私有財產與勞動是相分離的;第三,此種分離對工人說來是必然且有害的,卻是有產者安心滿足的源頭。
人民大體屬于兩個階級,即工人階級和資本家階級。通過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和價值,源于工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實際得到價值是最少的,作為“工人”生存所必要的部分;國民經(jīng)濟學的觀點承認勞動對于工人說來是謀生的手段,也是謀求被奴役權利的手段;隨著分工、積累、交換和競爭的日益夸大,工人逐漸淪為了機器,淪為沒有固定奴隸主的奴隸……總之,國民經(jīng)濟承認了各種基本事實、理論以及“規(guī)律”,未說明成因。對此,馬克思指出:這是由于國民經(jīng)濟學的立場和其所秉承的思想決定的[2]。從立場上看,是以資本家最終利益為出發(fā)點,忽視了勞動、資本、土地分離的真正原因及其嚴重后果,“他們關心非勞動主體的人,而是作為勞動結果的產品;不是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活勞動本身,而是同活勞動異化勞動——資本。” ②國民經(jīng)濟家一方面想方設法調和、模糊矛盾,一方面粉飾宣揚勞動和資本的統(tǒng)一?!鞍褢敿右哉撟C的東西當作前提”,才會“把諸如競爭的學說同壟斷的學說,把地產分割的學說同大地產的學說對立起來?!?③由于國民經(jīng)濟學采用了形而上的思維方式,以至于問題都處于無法解決的狀態(tài)。
3 國民經(jīng)濟學局限性的具體表現(xiàn)及其批判
馬克思在《異化勞動》這一章中,對國民經(jīng)濟學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3.1 國民經(jīng)濟學的“勞動”觀
國民經(jīng)濟學雖然承認勞動是人的本性,不考慮工人同產品間的直接關系,來掩飾工人勞動本質的異化。“我們從國民經(jīng)濟學得到作為私有財產運動之結果的外化勞動(外化的生命)這一概念”。④蒲魯東從而得出有利于勞動而不利于私有財產的結論。
馬克思從國民經(jīng)濟學的規(guī)律出發(fā),得出異化的表現(xiàn)——“工人生產得越多,他能夠消費得越少;創(chuàng)造價值越多,越?jīng)]有價值、越低賤;工人的產品越完美,自己越畸形;勞動越有力量,工人越無力;勞動越機巧,工人越愚鈍,越成為自然界的奴隸?!?⑤馬克思不僅看到了工人的“異化”表現(xiàn),還提出“異化勞動”的概念,對國民經(jīng)濟學進行了進一步批判。
3.2 “異化勞動”的內容闡釋
《手稿》中,馬克思對“異化勞動”分為四個要點進行分析:第一,工人同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其后果是“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本身、內部越貧乏,歸他東西就越少。” ⑥馬克思受黑格爾的“異化”觀點的影響,認為“人通過在勞動中創(chuàng)造性地改造現(xiàn)在自然而實現(xiàn)人的人化” ⑦。人勞動創(chuàng)造勞動產品原本是滿足自身的需要,生產的產品卻不是屬于自身,工人同其勞動產品相分離,相反,要受制于產品。工人勞動生產財富,但財富逐漸集中在非工人手中,留給工人的財富越來越少,反而使工人愈加貧窮。因此,工人的勞動不僅生產了財富,也生產出了自己的對立面,工人與其勞動產品相異化了。馬克思從國民經(jīng)濟學家不愿考察工人同其勞動產品的直接關系這點出發(fā),分析了兩者間的異化關系。第二,工人同其勞動過程的異化。“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而使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雹鄤趧邮侨说谋拘裕酥挥性趧趧又胁拍荏w現(xiàn)其主體性。然而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經(jīng)濟強制下,背離了最初勞動的動因,未能感到精神的愉悅、滿足,只能轉移到消費領域,在馬克思所列舉的“動物機能”中尋求滿足。第三,工人同自身類本質的異化。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關于異化基本部分,受到費爾巴哈的宗教異化理論的重大影響,吸取“類”的概念。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由于使自然界、使人本質相異化,它使人把類生活變成維持個人生活的手段[3]?!暗谝?,它使類生活和個人生活異化;第二,把抽象的個人生活變成同樣是抽象、異化形式的類生活的目的?!?⑨在馬克思看來,人的類本質就是自由自覺的勞動,類本質表現(xiàn)為勞動產品、勞動過程兩者。第四,人同人的異化。“當人同自身相對立的時候,也同他人相對立。凡是適用于自己勞動、勞動產品和自身的關系的東西,也適用于人同他人、勞動和勞動對象的關系,” ⑩主要指無產者同有產者間的對立狀態(tài),依附于無產者的,相互對立,不斷剝削壓榨工人。endprint
馬克思對國民經(jīng)濟學闡述的勞動觀進行批判,充分闡釋“異化勞動”的內涵及表現(xiàn),試圖進一步闡釋 “異化勞動”的根源:“人怎么使他的勞動外化、異化?怎么以人類發(fā)展的本質為根據(jù)?我們把私有財產的起源問題變?yōu)楫惢瘎趧油祟惏l(fā)展的關系問題,也為解決這一任務得到了許多東西?!?11由此可看出馬克思為解決“異化勞動”產生的根源這一問題,提出總體的思路與方向:應當從人類的發(fā)展進程、人的本質及人的實踐活動本身去探索。
4 結語
馬克思在研究大量國民經(jīng)濟學的思想資料的過程中,看到了國民經(jīng)濟學的局限性,指出了他們的資產階級立場。他找到了“異化勞動”產生、發(fā)展、揚棄復歸的規(guī)律,并用“異化勞動”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馬克思在對國民經(jīng)濟學的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的經(jīng)濟學哲學?!爱惢瘎趧印彪m然具有一些缺陷,也被后來形成成熟思想的馬克思所舍棄,但“異化勞動”理論卻成為馬克思主義形成過程中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89頁。
②楊筱剛:《馬克思主義:“硬核”及其剝取——當代社會主義的自我意識》,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頁。
③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0頁。
④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0頁。
⑤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3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1頁。
⑦[德]費徹爾著、趙玉蘭譯:《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從經(jīng)濟學批判導世界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2009年版,第38頁。
⑧[德]費徹爾著、趙玉蘭譯:《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從經(jīng)濟學批判導世界觀》,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2009年版,第38頁
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6頁。
⑩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8頁。
1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2頁。
【參考文獻】
【1】]韓學本.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88.
【2】李鵬程.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俞可平,李慎明,王偉光.人的基本理論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