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利娜
摘 要:信息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樂于學習,課堂教學效果變得更加高效,學習質(zhì)量穩(wěn)步提高。
關鍵詞:新理念;多媒體教學;有效教學;信息化教學;信息技術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進行。因此,在教學前,我們教師要做到充分備課,不僅要對學情全面進行分析,還要對教材的重難點了如指掌,合理制訂教學計劃,編排課堂活動等。在教學中,更要合理使用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儀以及電腦班班通等資源,圍繞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循序漸進地展開學習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盡量真實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興趣盎然的學習語言知識,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高效。課下,通過校信通、米學網(wǎng)、微信等工具進行信息反饋和收集。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那么,如何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讓自己的課堂更高效呢?下面我就結(jié)合英語課堂來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利用視聽媒體等信息技術,營造學習氛圍
今年開學初在鞏義市子美外國語小學有幸聽了姚國利老師的一節(jié)課,被她那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以及優(yōu)美的課件深深地吸引了。姚老師所教的是PEP小學英語四年級Unit4 At the farm A部分的內(nèi)容,剛開始為了渲染學習氣氛,把學生帶進文本,帶入到農(nóng)場的那種情境中,她選擇了播放flash動畫《Old Macdonlard has a farm》學生在視聽動畫的影響下情不自禁地跟著后面唱起來了。接下來播放了幾張生態(tài)農(nóng)場的圖片,生態(tài)農(nóng)場是我們鞏義當?shù)卣畡倓偡鲋驳囊粋€農(nóng)業(yè)項目,位于伊洛河畔,里面沒有大量的瓜果蔬菜和散養(yǎng)家畜家禽,學生很感興趣,也覺得有話題可談。學生看著生態(tài)農(nóng)場的畫面,回答老師的問題。在這種真實的情境中操練了本課的重點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They are cows.以及一般疑問句Are they hens?Yes,they are./No,they arent.學生交流的時候,教學效果特別好。細想一下如果不是情景的呈現(xiàn),學生又怎能進行真實而有效的交流呢?本課如果僅僅是將它單純地作為閱讀教學,學生肯定沒有這么搞得熱情,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信息技術的正確運用,才使得課堂學習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教師要學會合理安排學習過程中的信息技術,盡量使自己的課堂情境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
二、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變抽象為形象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根據(jù)學生間的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次的教學,那么怎樣才能做到更好地分層教學呢,首先根據(jù)我們學生的學習程度,大致將學生分為以下三類,對于成績較好,接受能級比較強的學生,我們可以把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交給他們,然他們在信息收集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中等學生則讓他們在課前精心地制作學具來進行教學。比如在討論go shopping這一話題時,教師讓他們把水果類單詞、衣服類單詞、學習用品類單詞、體育用品類單詞進行分類制作。學生也可以根據(jù)喜好選擇某一類單詞進行學習,程度不太好的學生則讓他們每天回家后利用計算機或手機軟件,電子課本等跟讀練習、測試,逐步提高學習興趣。分層次教學使學生更加易于接受,使復雜的知識變的通俗易懂。運用信息技術的課件,能夠使復雜難懂的知識簡單化,有趣化。比如,在進行語音教學時,我們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將音標的發(fā)音方法,發(fā)聲部位,發(fā)聲效果等制成小動畫,讓學生反復觀看,模仿,以保證學生發(fā)音的準確率,不僅也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來,通過不斷地跟讀模仿練習,學生得到充分的練習,而且非常感興趣。這樣就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音教學一味地跟讀幾十遍而學生也記不住,看見語音題先怵三分的現(xiàn)象。
三、利用PPT和幻燈等信息技術,化難為易
PEP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Then and now教學時,我在處理課文中的詞組thisweek,last week以及May Day holiday時呈現(xiàn)了一張本年度五月份的PPT,在教授學生學習this week時我把當周從5月23日讓到5月29日圈起來,學生非常容易地就理解了this week.同樣的方法,又把5月16日到5月22日圈出來讓學生理解了last week,把5月1日圈出來,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May Day.學生直觀地理解了這些詞組。在教授西方的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如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等,教師可精心設計課件,課堂上適時點擊相關圖片,便呈現(xiàn)該節(jié)日的由來,以及人們在該節(jié)日當天的飲食習慣和活動等。教師也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nèi)容重新編排。從教材出發(fā),找出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方法,如在講六年級英語上冊第二單元《Ways to go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把學過的各種交通工具進行收集,制成PPT,讓學生用by加交通工具和步行on foot來進行練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高漲,就不會出現(xiàn)by foot和on bus這樣的亂象。
四、利用網(wǎng)絡,讓學習方式更加開放
近兩年,米學網(wǎng)的推廣和應用為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極大方便,從單詞學習到句型、對話練習,再到組卷測試,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我們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有一個賬號,可以在任何時候,任意地點快速登陸米學網(wǎng),然后在網(wǎng)頁內(nèi)發(fā)布作業(yè)和測試等信息,更方便的是學生可以在網(wǎng)頁內(nèi)進行學習交流,對于課下的學習很有幫助。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在這個信息時代,一定會更好地進行英語交流,更好地學習英語。
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教師的授課方式學生的學習效果,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信息技術將大面積的運用到我們的課堂中來。
參考文獻:
1.王新娟.新課改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方法探究.科技資訊,2010(30).
2.徐海燕.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課程教育研究,2013(23).
3.祝智庭.《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初級中級.
4.葉瀾,張向眾.新基礎教育“研究手冊”.
5.李炳亭.高效課堂22條.
6.卜玉華.英語教學改革指導綱要.
7.姜鳳.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語文教學充滿活力[J].才智,2013(5):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