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 要:在初中勞技課中實施分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互相幫助,提高整體的制作水平,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更可以提高學生勞技課的學習效率及勞技課的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勞技課;分組教學;教學有效性
在初中教學中實施勞技課教育,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與方法。在目前強化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提高勞技課的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而分組教學模式經(jīng)過實踐證明是很好的授課模式,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接受知識的水平,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教學,可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情景中,提高互助合作的學習能力,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活動與任務,從而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及創(chuàng)新精神。
一、明確教學目標,實施分組教學
在上每節(jié)勞技課前,一定要把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告訴學生,學生明白了教學任務與目標后,心里就有了一定的準備,本節(jié)課就會在學生的期待中有著良好的開端。當學生看見老師拿著“新鮮玩意”走進教室時,學生的注意力就會被吸引過去,同時他們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都想自己試著做下,趁著這個熱乎勁兒老師把本節(jié)課將要制作的作品及制作的方法和流程向學生進行介紹,學生馬上就會理解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而且勇于嘗試。
例如,在學習小盆景的制作時,就可以先把制作好的小盆景向學生進行展示,學生看著這個“新鮮玩意”,就會發(fā)現(xiàn):“啊,這就是我見過的盆景?。《嗝春每?!”“太漂亮了,我也想做個!”“真精致??!這是怎么制作成功的呢?”學生的制作興趣馬上被激發(fā)了出來。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就可以先給學生介紹下這個小盆景的制作過程:先把拿到手的假山石進行處理,并根據(jù)假山石的形態(tài)想象能夠制作成的各種樣子,在確定想象樣子的基礎上,對假山石進行定型加工,然后把這個加工過的假山石利用水泥或膠固定到瓷盆或塑料盆的底部。完成這個步驟后,再到潮濕的地方挖取一定數(shù)量的青苔植被覆蓋到假山石上,然后把一些活的小松樹苗移植假山石上,最后進行澆水,那么這個小盆景就算制作完成了。等學生掌握了制作的步驟后,就可以分組進行制作了。
二、分組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
1.強化監(jiān)督與管理
學生在明白了制作的流程后,就可以分組進行制作了,但是在每個小組的制作過程中,每個學生遵守紀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為了提高制作的效率和維護良好的小組紀律,就要在每個小組中選取一個小組長,這個小組長的職責就是監(jiān)督每個學生的制作步驟、制作的進度、制作的態(tài)度等,對于表現(xiàn)不好的學生要及時地進行提醒,以加快制作的進度和質量。在小組長的選取上,可采用輪流做組長的辦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做小組長,都能體會到監(jiān)督與管理的職責,從而提高自我的認識水平,增強自我的責任感。當然,有了小組長的監(jiān)督與管理,并不是強調老師就不用進行監(jiān)督與管理了。
2.增強老師的指導和引導
學生在根據(jù)教材的圖示制作的過程中,可能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可能由于學生年齡的原因,使得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存在一定的偏差,就會使學生在看圖制作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制作困難。有的學生可能一看就會,而有的學生就是不能理解,就是不知道怎樣進行制作,那么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及時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一定的教學措施,幫助有制作困難地學生掌握制作的要領,成功完成制作任務。這樣做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制作信心,而且能夠激勵他們更加努力地做好現(xiàn)有的作品,使他們真正地掌握制作的要領和技巧。
3.分組教學中的合作機制
由于接受能力、動手能力等的客觀存在,使的每個學生的制作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制作出的作品就非常漂亮,而有的學生制作出的作品就不成樣子,難看至極,甚至有的學生根本就制作不成功。為了提高每個學生的制作水平,讓每個學生都掌握制作的技巧,就需要制作水平高的學生幫助制作水平低的學生,以實現(xiàn)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和進步,最終使每個小組的整體制作水平都得到提高。這就要求水平低的學生不要灰心和氣餒,要積極地向水平高的學生學習,得到他們的幫助,而水平高的學生也不要驕傲,要想著辦法幫助水平低的學生提高制作水平。這樣的合作機制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感情,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集體意識。
三、分組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例談
1.由教會變成了學會
在不實施分組教學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向學生演示一個步驟,學生跟著做一個步驟,老師演示完了,也把學生“教會”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是把教材中的制作過程與內容照抄照搬地灌輸給了學生,學生的思維受到了束縛,只知道跟著老師的步驟進行,完全依賴老師,而不會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進行思考。而分組教學就可以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制作,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完成教學任務,由“教會”轉變到“學會”,培養(yǎng)了他們的設計和創(chuàng)造能力。
2.學生的個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在分組教學中,每個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認真努力地研讀教材,掌握教材上的講解步驟,如果遇到了難以理解和掌握的制作技巧,就必須向高水平的學生和老師請求幫助,以提高自我的制作水平。這種教學形式使學生的個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總之,在初中勞技課中實施分組教學模式,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制作水平,而且使學生更好地完成了勞技課的教學任務,培養(yǎng)了學生的進取精神和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最終使勞技課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更好地實施了素質教育的理念。
參考文獻:
1.毛愛華.分組教學模式初探[J].科技風,2011(03).
2.王新平.將分組教學法進行到底[J].學園(教育科研),2012(19).
3.咎桂敏.分組教學全面提高學生成績[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