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11-0127-01
新課改進行到今天,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依舊停留在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上,依然是以教師為中心,忽視自由習作氛圍的創(chuàng)設,忽視學生作文意識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習作積極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調(diào)動,忽視多渠道的語言積累和豐富多彩的生活體驗,忽視對學生獨特感受的尊重和個性表達的引導。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從以下五個方面轉(zhuǎn)變。
1 作文課堂教學要從重視習作方法的指導向重視學生習作體驗的轉(zhuǎn)變
“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如果作文教學中過多地注重方法的指導,就會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地制造作文。其實,“春江水暖鴨先知”,只有讓學生去體驗,學生才能有話可說,有內(nèi)容可寫,有情可抒。比如有為老師在指導《我的冬》習作時,一個學生在發(fā)言中說“推雪球”,另一位同學站起來說該用“滾雪球”。當時也有不少同學附和說該用“滾”。我觀察老師當時的神情看起來也比較贊同大多數(shù)同學的意見。但這位發(fā)言的學生毫不示弱,據(jù)理力爭道:“我就是在推呢,我一推雪球,雪球就向前滾。我是在推,雪球在滾?!币贿呎f一邊雙手還作出“推”的動作。細細一想,何嘗不是如此呢?一“推”一“滾”,既是用詞的準確傳神,又是孩子最真切的生活體驗!其他諸如把游戲活動帶入課堂,或在作文教學中設計讓孩子去演一演,嘗一嘗,摸一摸,或在課堂中與孩子一起分享生活故事,這些都是體驗。可以說,作文教學就是學生生活的一種體驗反饋,而這種體驗無處不在!
2 作文課堂教學應從重視學生習作結(jié)果向重視學生習作的發(fā)展過程的轉(zhuǎn)變
作文教學過程是一個綜合活動的過程。無論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的靈活選擇、還是課前的談話、課堂的導入、課堂情景的創(chuàng)設、習作實踐和作品展示,都要充分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循序漸進、潤物無聲,從而讓學生的習作元素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過程中自主構(gòu)建生成。例如一堂指導記寫游戲的作文指導課,教師一走進教師就告訴孩子們,這節(jié)課我們來玩一個夾彈珠游戲。一聽玩游戲,課堂就炸開鍋了。老師接著問:“聽了玩游戲,你們的心情怎樣?是怎樣想的?”同學們七嘴八舌,有的說高興,有的說驚訝,有的說以為老師在開玩笑等等。老師順勢讓學生把剛才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寫下來。接著就分組游戲,邊玩游戲邊記錄游戲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游戲一結(jié)束,作文雛形也就基本形成。然后再來展示交流修改。這樣一堂作文課,踏雪無痕,自然天成,讓學生感到作文并非難事,原來習作過程也可以如此輕松愉快。
3 作文教學應由重視課堂教學向關(guān)注學生生活轉(zhuǎn)變
葉圣陶說過:“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源頭盛而文不竭?!边@番話道出了作文來源于生活。因此,要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了解生活,了解社會,對家庭中的瑣事,校園內(nèi)的小事,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都可以去體驗,去領(lǐng)悟。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在開放的時空里自由地去觀察生活,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學生就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因為親歷,所以熟悉,所以真實。因為親歷,所以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我們的作文課堂才能出現(xiàn)“流連蝴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生動與精彩。如何向生活轉(zhuǎn)變呢?首先命題要貼近生活,要選擇那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能走進學生心里,能引起學生共鳴的習作題目。其次是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如開展活動、實物演示、現(xiàn)場表演等各種游戲活動,甚至還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帶到生活中去,“請進來,走出去”,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其仔細觀察,親身體驗,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親自動口、思考、動手操作,讓他們在實踐中嘗到樂趣,再寫出自己的親身體會。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再次閱讀也是生活。無論是教材文本還是課外閱讀,都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才會出口成章,下筆有神,語文素養(yǎng)也才會得以提升,“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4 作文教學應從既重視教會學生作文又教會學生做人的轉(zhuǎn)變
《新課標》要求:在指導學生作文的同時,還應使學生的認知能力、情感態(tài)度以及價值觀等諸多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教作文與教做人的統(tǒng)一”。也就是說,除了讓學生掌握寫作知識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做人,學會生活。作文教學不僅是語言文字和寫作方法的訓練,還是學生思想認識和道德品格的訓練。在作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給學生介紹寫作技巧,并且還要堅持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導,滲透思想品德教育。評改作文時,教師既要評技法,更要評思想,讓學生從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對學生在作文中表現(xiàn)出的進步思想要及時肯定,大力贊揚;對學生作文中流露出的錯誤思想要及時指出,并引導其及時改正。通過作文的訓練,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觀念、產(chǎn)生道德情感,從而正確地描寫客觀事物,達到既教學生作文,又教學生做人的目的。
5 作文教學應從教師的單一評價向多元評價轉(zhuǎn)變
作文的評價不是老師單一的、單向的、結(jié)果性評價,而是多元的、動態(tài)的、綜合性評價。新課程要求我們對作文教學過程、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的整體評價,要發(fā)揮“診斷、激勵和發(fā)展功能”。俗話說:“寸有所長,寸有所短”。學生三分九等,水平參差不齊。我們進行評價時不能夠搞“一刀切”,而是要實施發(fā)展性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成長。對學生習作的評價,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可以打等級,也可以用評語表示,還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除了評價學生習作的主題立意、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等寫作方面,還要關(guān)注評價學生的習作過程及文本體現(xiàn)出來的個性品質(zhì)、寫作習慣、習作興趣、觀察能力、思維方法等?!敖虒W是生命與生命的碰撞過程”。評價方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師生平等對話,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學生的習作就猶如一道菜,老師、小作者、其他學生,甚至家長,都可以來品其色,嘗其味,聞其香。評價主體的關(guān)系是平等的,時空是開放的,內(nèi)容是自由的。這樣體現(xiàn)以人為本,尊重和體現(xiàn)個性差異,從而達成“每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雞蛋從內(nèi)部打破就意味著新生”。作文教學改革之路任重道遠,作為語文教師,唯有敢于不斷打破自己陳舊的教學理念,積極思“變”,革新教學方法,才能探索出一條個性化的作文教學成功之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