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俊宇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核心素養(yǎng)摭談
肖俊宇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福建 廈門 361000)
統(tǒng)編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有著豐富的人文底蘊與文化內涵,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精神與靈活思維,利于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促進學生勇于探究。教師須充分認識教材中的核心素養(yǎng),才能站高望遠,依據教材特點,適時適度地巧妙進行啟蒙與滲透。
統(tǒng)編教材;核心素養(yǎng);適度滲透
關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前比較權威的當數教育部委托中國教育學會等單位研究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該報告提出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為:一個核心三個方面六個要素十八個基點。其中六個要素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
關于語文學科的核心要素,目前認識比較一致的當數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界定的四個要素: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以上兩個認識,一個基于人的素養(yǎng),一個基于學科的要素。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與學科核心要素緊密相連,促使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在學習的各個階段,落實在每一課堂。
教師深入認識、把握、挖掘教材核心要素內涵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須有一桶水、長流水。倘若教師沒有認識把握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功,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只能是一句空話。只有教師自身準確把握教材的核心要素,才能在教學中進行適時適量適度地滲透。
統(tǒng)編教材通冊十分重視人文底蘊的弘揚與滲透,十分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教師必須認識把握這些人文底蘊,繼承和弘揚傳統(tǒng)精髓。
(一)清晰的角色定位
這一定位體現在入學教育《我上學了》之中,它包含三項內容:
第一項內容是“我是中國人”,這是身份的定位。“我是中國人,我驕傲”。課文的畫面主體呈現了56位小朋友,表現的是56個民族一家親這一主題。編者對56個民族的服飾、表情、位置、性別比例等做了科學而精心的研制。主畫面的背后高高飄揚的鮮艷的五星紅旗是國家的象征、主權的象征;氣勢磅礴的天安門城樓是祖國首都的象征,首都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這些中國元素熱烈、向上、陽光,讓人精神振奮,要引導學生細細體味。
第二項內容是“我是小學生”,這是角色定位?!拔沂切W生,我自豪”。學生從學前進入義務教育,這是一個全新的角色,是學生人生道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課文中的太陽歡笑圖,學生上學圖與《上學歌》完美融合。上學校,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為國立功勞是學生的基本要求與必須有的意識。要讓學生在充分的誦讀中初步感悟。
第三項內容“我愛學語文”,這是學科定位?!拔覑蹖W語文,我快樂?!闭n文三幅圖,表現的是學語文的主要內容、方法和習慣。第一幅讀書圖,讀書是小學生的主業(yè),坐姿要正確,書本得拿好。第二幅是寫字圖,寫字是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寫字坐姿、握筆要規(guī)范。第三幅是講聽故事圖,小朋友頭上的孫悟空豬八戒等圖標告訴我們,講故事要聲音響亮,邊講邊想象故事的畫面把故事講活;聽故事要專心,邊聽邊想象情節(jié)和畫面,仿佛置身于故事當中。
(二)豐富的文化內涵
統(tǒng)編教材文化內涵十分豐富,貫穿教材始終,筆者掛一漏萬地談識字的第一、二課。
第一課:《天地人》??粗疤斓厝恕?,自然想到《三字經》“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自然想到《道德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想到天時地利人和,想到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天、地、人是世間最主要的元素,人生于天地之間,下立足于地,上敬奉于天。天地是人類母親。大自然是偉大的、神圣的、值得敬畏的。
看著“你我他”,就會明白,你、我、他構成了人與人間的各種關系。心中不能只有“我”,只想到自己,還要想到“你”。不光只有“你、我”,只想到“你、我”,還有想到“他”。要心中有他人,為人處事要想到他人的利益和感受,甚至要感恩他人,這是為人處事的基本素養(yǎng)。
第二課:《金木水火土》。五行,是構成世間萬物的基本物質。五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精髓。五行自然會聯(lián)系到五色、五方、五福、五體、五官等等;自然會聯(lián)想到五行在民間的地位和重要影響,傳統(tǒng)中連取名字都十分講究五行文化。
看著“天地分上下,日月照今古”,不禁浮想聯(lián)翩?!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是陳子昂的感慨;“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這是辛棄疾的感懷。思緒會飄到《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沉沉久遠,悠悠撲面。
(三)有序的倫理道德
尊老愛幼,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倫理道德是基本的人文素養(yǎng)。教材將這一素養(yǎng)滲透在語文園地的各個板塊之中。如語文園地(七)的“識字加油站”內容如圖1:
圖1
不難發(fā)現,小泡泡中“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人”意在滲透“家人”的概念。什么是家人?概念紛繁復雜,這里通過例舉來詮釋,非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不難發(fā)現,第一行為同輩,第二行為長輩,第三行為祖輩;不難發(fā)現,同輩或同類家人,年長的排前,年紀小的置后。不僅滲透了輩份概念,輩份意識,而且滲透了長幼概念,長幼順序。不僅要完成識字任務,同時要不失時機地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人文要素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格。
(四)明晰的惜時觀念
能正確認識與評估自我,珍惜時間,合理分配和使用時間與精力是核心素養(yǎng)要素之一,是重要的品格素養(yǎng)。先看語文園地(五)的“識字加油站”(圖2)——從縱向看,如“上午、下午、晚上”“昨天、今天、明天”等,可以發(fā)現,這是按照時間流逝,滲透的是一種客觀順序;從橫向看,“午、天、月、年”滲透一種時間的概念,積午為日,積日為月,積月為年;再細細琢磨,還會引發(fā)思考,昨天過去就再也回不到昨天,今天過去便是明天,到了明天就再也回不到今天,時光流逝,日月如梭,要十分珍惜時間,時間就是生命,要學會與時間賽跑。
圖2
再看語文園地(四)的“日積月累”——“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薄耙淮绻怅幰淮缃?,寸金難買寸光陰?!?/p>
這不僅強調了時間的珍貴,更滲透了時間的分配使用須有計劃,要合理科學?!胺彩骂A則立,不預則廢”,要未雨綢繆。要有“一年之計”的長計劃,有“一日之計”的短安排。就具體做某事來說,也要學會合理搭配,不讓一分鐘錯失。
科學精神包括認識概念,邏輯清晰,能運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解決問題、指導行為等。
(一)有序的邏輯思維
概念、順序、邏輯是科學思維的重要內容,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品質。如語文園地(三)的“讀一讀,說一說”(如圖3),該題以“車”為話題,“車”是一個屬概念,“火車、馬車”等類別是種概念,滲透的是概念的屬種關系。
除了“火車、馬車、汽車”你還能說出什么車,這是對車種類的拓展;除了“車站、車廂”還能說什么,這是車種類下面概念另一領域的延伸。尤其是,除了“上車、坐車”還能說什么,學生自然說“下車”。那“下車”要寫在什么位置?這就是初步邏輯思維的訓練。那么,比照“上車、下車”,如果說“洗車”呢?應寫在什么位置?根據實際情況,如果車本身很臟,那就得寫在“上車”前,若開的過程弄臟了,那就得排在“下車”后……這里滲透的是一種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處理的思維方式,具體問題必須靈活處理。
圖3
(二)辯證的思想方法
能獨立思考、獨立判斷;思維縝密,能多角度、辯證地分析問題,做出選擇和決定等,是人的核心素養(yǎng),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品質。教材中這方面的滲透不少,教師必須細心琢磨。
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如圖4),在圖書館、教師辦公室等處說話要小聲,盡量不驚擾他人,講故事、給體育競技者加油等要大聲,讓在場人員能聽清楚,要給競技者以氣勢,以鼓舞,以力量。在通過真實情境,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場合意識和對象意識,引導學生做文明有禮的交際者,同時引導糾正日常交際中存在的問題,引發(fā)對既有交際行為的反思。
然而,教學僅僅停留在這一步是不夠的,要引導學生辯證深思:如果圖書館突然失火,你該用怎樣的聲音說話,毫無疑問必須大聲呼喊呼救。倘若圖書館內遭遇失去理智窮兇極惡的歹徒呢?該用怎樣的聲音?一下子把學生引向辯證思維:如若附近有警察或群眾,理當高聲呼救;要是周圍無可援助之人,恐怕就不宜大聲呼喊,甚至要不作聲,悄悄躲藏,避開危險情況,畢竟生命珍貴。因此,教師要借此引導學生分清一般情況和特殊情況,靈活應變。
圖4
(三)因果的內在必然
因果關系蘊含著內在的必然,是科學思維的重要品質。語文園地(七)“日積月累”中“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讓學生感受因果關系、初步感受必然或偶然的好材料。
“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說的就是這個理?!拔鹨詯盒《鵀橹?,勿以善小而不為”。多行善事,從小事做起,積少成多。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即使有了成績,也不要驕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皩W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币殉煽儺斪餍碌钠瘘c,奮發(fā)努力更上一層樓。
(四)團結一心的力量
“一雙筷子容易折,十雙筷子不易斷”。“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一心力量大”?!傲孔兘K成質變”。這是一種科學的思維,富有哲理。教材中此類滲透隨處可見,必須把握。
語文園地(五)“和大人一起讀”《拔蘿卜》一文,是學生耳熟能詳的閱讀材料,既容易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又降低了閱讀的坡度難度。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學前聽這故事,講這故事大多是以“口耳相授”的形式進行,而進入一年級,則要求借助拼音,借助插圖,目視文字,逐字逐句閱讀。
此課插圖,有兩個觀察點值得玩味。一是拔蘿卜的人;二是蘿卜。圖一老公公一人拔,蘿卜幾乎埋在土里;圖二加了老婆婆,蘿卜出土一點兒;圖三加了小姑娘、小狗、小貓,蘿卜出土大半;圖四加了小老鼠等,蘿卜終于拔了出來。課文生動而形象地告訴學生,人多力量大,同心協(xié)力眾志成城。圖中人物和角色,有老有少,就連貓和鼠這對天敵也為了一個共同目標擰成一股繩,頗耐人尋味。
(一)留心觀察
具有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濃厚的學習興趣;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能自主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等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教材中展示臺欄目(如圖5),以展示識字成果為目的。識字應以自主的意識為基礎,以自主的觀察為方法,以拓展識字資源為要義,以提升自主觀察素養(yǎng)為根本。
圖5
文字泡中“我在路上認識了這些字,你呢?”,圖上的“人民路”“電影院”“衛(wèi)生院”“小賣部”“報刊亭”等,只是一個提示,提示識字的一種途徑方法——觀察識字。教學時,應當一方面關注識字結果,另一方面注重識字過程。課堂上交流展示臺內容也許只有幾分鐘,而提前布置學生去自主觀察識字的時間也許是十天半個月,觀察的地點、途徑更是多種多樣??梢允堑缆仿窐恕⑸痰暾信?、電視廣告;也可以是春節(jié)春聯(lián)、商品名稱、書報標題等??傊?,通過實踐、體驗、溝通課堂內外、校園內外,引導學生感受留心處處皆學問。
(二)發(fā)現奧秘
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善于發(fā)現,探究精神等是一個人素養(yǎng)的重要方面。教材無論是識字還是拼音,無論是閱讀還是口語交際的訓練都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以本教材拼音部分富有特色的情境圖為例,如仔細觀察“aieiui”的情境圖(圖6),在“示音”方面你發(fā)現了什么?原來,關于表示ai的音,有奶奶的“奶”,白頭發(fā)白桌面的“白”,書擺在膝蓋上的“擺”,抬起頭的“抬”,小白兔的“白”;表示ei的音,有背書包的“背”,一杯水的“杯”,背靠背后的“背”,圍坐圍巾圍欄的“圍”,誰在講故事的“誰”;表示ui的音,有水杯的“水”,歲數的“歲”等等。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意識與能力。
圖6
(三)多元探究
開放靈活的思維,多元自主的探究是學生良好素養(yǎng)的體現。教材在這方面是煞費苦心、獨具匠心的。
如圖7,首先可寫的詞語十分豐富,可以是奶牛、兒童、小山等表示名稱的詞;可以是火紅、雪白、碧藍等表示顏色的詞;可以是奔跑、飛翔、飄動等表示動作的詞;可以是開心、高興、快樂等表示心情的詞。
說話的空間更是無比開闊??梢杂靡粋€詞,可以用兩個詞,也可用多個詞組合,可引導學生各盡所能,盡情發(fā)揮、任意馳騁、多維探究。
圖7
(四)探尋規(guī)律
善于發(fā)現事物特點,探尋事物規(guī)律,是個人終身發(fā)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養(yǎng)。
本教材非常突出地致力于此。在識字部分,字理識字,重在引導學生探尋象形字、會意字、形聲字的規(guī)律;事物歸類識字,重在引導探尋字的類別本質;反義詞識字,重在引導探尋字義特點……
就連拼音部分也不失時機地進行探尋的啟蒙。什么叫字,什么是詞語,什么稱句子,這對剛入學的學生來說,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教材以十分巧妙的方式呈現(圖8)?!皩W”為字,“學生”為詞語,“我是小學生”為句子。這里只有句子末尾才用句號。這里沒有講知識、概念,沒有生澀的術語,學生卻能在適合其認知水平的層面上探尋,初步感受字、詞、句的特點。
圖8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2016.
[2]中國教育學會.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征求意見稿)[S].2016.
[3]胡曉燕.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J].語文知識,2016(10).
[4]張亞,楊道宇.基于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J].教育探索,2016(10).
(責任編輯:徐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