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摘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涌入城市,孩子的上學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夏丐尊先生說:“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标P愛學生是教育的源泉,更是是成就農民工孩子教育幸福人生的基石。
【關鍵詞】農民工;關愛;基石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22-01
我們民航路小學地處城鄉(xiāng)結合處,每年都會有一批農民工的子女進入我們學校,我所帶的每一屆班級都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來自農民工,很多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必須以自己的滿腔愛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溫暖了一個個留守兒童的心靈。愛心與責任是教育留守兒童的前提。
一、用愛親近孩子的心靈
作為班主任,要想讓孩子對你多一份親近、敬愛與信任,就得需要我們躬下身來主動去親近每一位孩子的心靈。
在新一年剛接班時,我發(fā)現(xiàn)班里有一個十分特殊的男孩,叫賀宇豪。每次上課時,我發(fā)現(xiàn)他的眼神總是呆呆的,每當課上談到有趣的話題,孩子們總是很自然的敞開心扉,開心的談論,總能看到孩子快樂燦爛的笑容,而就在這時,一張麻木、憂郁的臉映入我的眼中。他為什么總是那么憂郁,似乎內心有沉重的負擔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再加上他穿著一身黑色的衣服,顯得他更加抑郁,失去了他與同齡人的那份快樂與率真上課總是恍恍惚惚,這是為什么呢?我第一次撥通了他母親的電話。把孩子入學近一星期的表現(xiàn)如實誠懇地匯報給了他的媽媽,媽媽在電里流淚了。原來這是一個特殊家庭的孩子,在孩子3 個月時,父母離異,孩子判給爸爸。爸爸在外奔波無暇顧及孩子,孩子有爺爺、奶奶照顧。母親為了供孩子念更好的學校,在外打工已經7年,沒有辦法,由于工作壓力大,掙錢十分艱辛,每年只能回來探望孩子一次。孩子渴望得到母親的關愛,別人對他的關注。家庭的陰影在他小小的內心深處烙下了疤痕,每次上學、放學他總是坐著學子車孤零零來,孤零零去。也許是他過度的焦慮,小小年紀想的太多太多。他曾哭著對媽媽說:“長大了,我想買一個樓房,樓里住著我和媽媽?!彪娫捓锏膵寢屍怀陕?。可憐的孩子!本應該是“少年不識愁滋味”卻因為家庭、社會的原因,心理承受著如此巨大的壓力。不久,我發(fā)現(xiàn)他臉上右下巴出現(xiàn)了一塊白斑,那塊白斑越來越大,再后來頭上出現(xiàn)一小撮白發(fā),他可能患有白癜風。多么不幸的孩子,我要讓他找到陽光,找到快樂。課下與他談心,給予他正確的引導,課間與他一起做游戲,幫他找到同年的快樂。他愛下棋,我拿來象棋,要他與方佳琪等同學一起下,很多孩子都很羨慕他旗下得好,就這樣我?guī)退业阶孕?。課堂上,我讓他讀課文,談問題,培養(yǎng)他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漸漸地他的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字跡很不規(guī)范,每天中午課間休息時,我把他叫到教室里,親自指導他書寫,每寫好一個字,我就把字貼在黑板上,慢慢的他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越寫越漂亮。為了讓孩子成長的腳步邁得更穩(wěn)健,我時時處處注意尋找教育的機會。第一個學期我就走進了他的家庭,那時他家住三合,我的到來讓他感到十分感動十分開心。從此那個上課愛走神、課后經常不寫作業(yè)的小賀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上課積極主動、作又工整又快樂的男孩!學期末,他被班級光榮評為“三好生”。
二、家校合作 形成教育合力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同時又起了互補的作用。家訪工作是班主任協(xié)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經常性的工作。
我們學校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子女較多,這些家長多數(shù)為生計奔波,對孩子的教育認識淺薄,改變這種狀況的方法就是家訪。我一次次走進學生的家門,拉起家長的手或交流或指導甚至有時要耐心說服,我要做的就是讓家長明白: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的努力沒有白費,學生們在家校雙方的努力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還涌現(xiàn)出高洋這樣的優(yōu)秀學生。高洋是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高洋家遠在昂昂溪區(qū)水師營,我的到來對于這個特殊家庭的孩子來說無疑具有特殊的意義。高洋的爸爸遠在外地打工,媽媽雙目失明,這位剛毅的女孩每天早晨自己從家走,坐上將近1小時的公交車,來到學校,十分辛苦。家境窘困,家里只有一張床和十分陳舊的小黑白電視。床頭卻擺滿了厚厚的書。為了能讓高洋安心讀書,我和班級的孩子們一起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高洋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給她買學具買書,幫助她解決吃飯問題。孩子們常把自己帶的好吃的送給高洋。高洋不僅學習好,還特別熱愛集體,關心同學。高洋擔任學校的大隊委,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校,帶領大家一起上早自習。我常和高洋一起談心,鼓勵她好好擔任大隊長,送給她喜愛的名著,激勵她不斷地讀書學習創(chuàng)作。高陽的文筆很棒,常常寫一些小詩讀給大家聽。去年放寒假,正值寒冬臘月,我頂著凜冽寒風走進了貧困生高洋的家里。我給孩子送去新年的祝福與關愛,同時送給孩子一件漂亮的新毛衣,當我看到高洋穿著漂亮的新衣,看著她開心的樣子,我幸福極了!高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也在悄悄地感染著每一個學生。下課,她在默默地站崗,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中午常??吹剿闷痼灾銕桶嗉墥叱?,她坐在幾個學困生旁幫助他們講題。高洋樂觀向上,成為學校老師的得力助手。在平日的教育工作中,我們要充分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多交流多想辦法,讓家訪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每一個孩子的家庭,讓孩子和家長們感受到家校合作的和諧光輝。
三、構建和諧家園,激勵孩子不斷成長
為了能讓班級的留守兒童更快地成長,我在班級布置上下了一番功夫。在一面墻上畫了一棵善行樹,每片葉子上都有孩子的姓名,名字下面都有一段感人的小故事。用這樣的方式營造班級和諧育人的氛圍,讓每一個留守兒童看到希望,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最開心的是我們要給班級的留守兒童過生日,每一次生日宴會,我和孩子們一起插生日蠟燭、一起唱歌、一起送祝福,成為我們最開心的一件事。班級還多次召開了《感恩的心》主題班會,因為有了舞臺、因為有了交流,彼此的心拉得更近了,孩子們用歌聲表達著彼此的情誼,用真摯的話語傳遞著對老師、同學的那份真愛!為了能讓孩子感受父母給予的愛,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親子運動會、親子講堂、親子讀書會等。比賽規(guī)模雖小,但氣氛很熱烈。家長和孩子們互相鼓勵,密切了親子關系,提升了家校的溝通與合作的實效性。
教育,承載著每一個孩子純真的夢想,只要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都來關心關注留守兒童,我們就會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多姿多彩的童年!
2017年6月20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