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秀艷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是語文這一學科的本身性質決定的。筆者從以下幾點談如何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在介紹作者時滲透德育教育;在字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分析課文內容時滲透德育教育;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語文教學 介紹作者 字詞教學 分析課文 作文教學
中國分類號:G633.3
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不僅是語文這一學科的本身性質決定的,而且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語文學科既具有思想性,又富含形象性,文與道緊密結合在一起,易于感染和教育學生,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必須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那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呢?下面我結合十幾年的教學實際談談我的具體做法。
一、在介紹作者時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是名家名篇,這些作家不僅作品為人們所稱頌,他們的人品也令后人敬仰,因而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如在介紹《生命的意義》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時,我告訴學生,奧斯特洛夫斯基年輕時參加蘇聯紅軍,投身于火熱的革命斗爭,受傷后轉到勞動戰(zhàn)線,由于忘我工作,勞累過度,健康日益惡化,最后導致全身癱瘓,后來又雙目失明,脊椎硬化。然而這些困難并沒有摧毀他堅強的革命意志,他以正常人都少有的毅力同病魔作斗爭,終于創(chuàng)作了世界著名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同困難作斗爭的那種精神和意志,去克服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一切困難和挫折。
二、在字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字詞時,我常常要求學生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品位字詞的表達效果。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我要求學生從文中畫出描寫烈士犧牲前和敵人英勇搏斗的一系列動詞,并仔細體會這些動詞,想像當時勇士們與敵人殊死奮戰(zhàn)的悲壯場景。學生很快找出這些動詞,并你一言我一語的講述當時的情景。最后我作了簡要概括:這些動詞的準確運用,生動表現了戰(zhàn)士們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再現了戰(zhàn)場上慘烈而悲壯的一幕。通過體會品味使學生精神上受到感染,從而對我們的戰(zhàn)士產生無比崇高的敬意,也更加熱愛我們最可愛的人,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熱情,并為祖國的崛起而努力讀書。
三、在分析課文內容時滲透德育教育
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絕大部分都是文學性和思想性結合較好的文章,無論是寫人記事,狀物寫景,都是對社會、對自然認識的反映,無不滲透著一些做人的道理,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教師在分析這些課文內容時要及時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散文時,我引導學生分析了魯迅先生的四個典型事例后,講述了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從而感受到作者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作者時刻憂國憂民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既讓學生理解了全文的思想內容,又啟發(fā)學生去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為振興祖國而勤奮學習的崇高理想。
四、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想進步向上、健康發(fā)展。因此,對歌頌祖國、歌頌黨、談理想、講文明道德、贊新人新事新風尚的各類文體,教師應當進行適當的指導,讓學生在作文中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感可發(fā)。在慶祝祖國生日的節(jié)日里,我常常布置一些描寫家鄉(xiāng)新面貌的文章,寫作前我作了一些提示:從爺爺奶奶那里了解家鄉(xiāng)過去的情況,再看看今天的家鄉(xiāng)發(fā)生了哪些變化,進而思考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實踐證明,絕大部分同學寫得比較成功,他們通過家鄉(xiāng)面貌的新舊對比,突出了家鄉(xiāng)面貌的日新月異,更可喜的是一些同學都能在文章結束處畫龍點睛。通過這樣的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良好品德。
總之,語文教學中,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效的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根據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使德育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既學到了語文知識,鍛煉了聽說讀寫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培養(yǎng)了良好的思想品德,從而使他們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男滦腿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