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平
【摘要】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基礎,是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但在我國農村由于歷史和經(jīng)濟發(fā)展等因素的制約,農村初中的化學實驗教學仍是薄弱環(huán)節(jié),制約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把生活中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事件、經(jīng)驗與化學教學相聯(lián)系,將生活中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興趣融于教學,這樣可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農村初中 化學實驗教學 實際生活 激發(fā) 化學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8
我國著名化學家戴安幫先生曾經(jīng)說過:“化學實驗是實施全面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睂嶒灲虒W幾乎貫穿了化學教學的每一課時。為此,人們把化學教學稱之為化學實驗教學?;瘜W實驗教學的開展與改革,同樣是實施化學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化學實驗的開展與改革,在當今的一些農村初中依然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對化學實驗不夠重視,實驗單純看興趣,實驗中不重視觀察現(xiàn)象,實驗中不實事求是。這些表現(xiàn)不可避免地影響著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還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化學實驗技能和觀察思維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轉變思想認識 ,想方設法、有序有效地開展好化學實驗教學是農村中學提高化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極其重要的措施。我們不僅僅要做實驗,更要改進和創(chuàng)新實驗,增強探究實驗的樂趣,使學生更熱衷于實驗探究。筆者認為:農村初中實驗教學應與農村實際生活相結合,使農村初中學生在農村能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時刻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才能讓多數(shù)學生不斷參與到化學實驗中去。現(xiàn)就談談個人看法。
1、實驗素材本土化——組織學生發(fā)現(xiàn) 、搜集和利用農村實驗資源
農村的天然物質,豐富多彩。農村化學教師要利用好這一天然資源,將相關的天然物質的變化和書本知識結合起來。有不少的化學變化在實驗室很難做,但在農村隨處可見,隨處可取,教師可根據(jù)教學要求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這些現(xiàn)象。如,高溫下油鍋為什么要著火?食用松花皮蛋時為什么要沾點醋?生石灰拌水后刷墻,墻面“結殼”后怎么會“出汗”?白醋可以除去水垢等;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以此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豐富多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常關注身邊事物,關注化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意到其中的微妙與樂趣,潛移默化地縮短其與化學學科的心理距離。同時也體驗到化學實驗的樂趣。
2、實驗情景生活化——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分析、 解決問題
農村的不少說法是人們長期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但很多說法是不科學的并且這些說法大部分來源于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化學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化學時,應該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現(xiàn)象,分析原因,讓學生對這些說法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如:教師在進行“燃燒的條件”實驗教學時,可引用農村傳說中的鬼火的故事。酷熱的盛夏之夜,在墳地或荒野,有時在夜里會出現(xiàn)一團團綠幽幽或淺藍色的火焰,跳躍不定。迷信者就說這是“鬼”在夜間出門照路的“鬼火”。其實,鬼火”實際上是磷火,是一種很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簡單的說就是人體骨骼里的磷化鈣轉化為磷化氫,磷化氫的著火點較低,在常溫下與空氣接觸便會燃燒起來。教師再用白磷和紅磷做相應的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解釋其現(xiàn)象。讓學生思考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進行課題引入,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打擊封建迷信,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3、實驗內容情境化——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教師要有目的地利用生活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一種興趣盎然,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積極交流,積極合作,相互啟發(fā)的多種情境。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經(jīng)受磨練,體驗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例如:實驗探究“中和反應” 情境的創(chuàng)設?!緫夷钋榫场吭诘诙问澜绱髴?zhàn)時,德國法西斯軍隊的幾名士兵和一名軍官闖進波蘭一位化學家的實驗室,要求化學家為他們服務,化學家誓死不從。軍官惡狠狠地指著桌上的一瓶濃鹽酸說“如果不同意就把它喝下去!”化學家從容地拿起濃鹽酸倒在一只大燒杯里,說:“反正是死,還是死得更快些吧!”說著又拿過來另一瓶液體也倒了進去,攪拌了幾下,一飲而盡,然后躺在地上等死。德國士兵哈哈大笑,揚長而去。他們走后,化學家又站了起來,繼續(xù)做他的實驗。你知道為什么化學家沒有死嗎?他拿來的另一瓶液體可能是什么?學生大膽猜想,暢所欲言?;瘜W家對藥品間的反應把握得非常準,你不能隨意效仿,因為你不知道兩種藥品是否正好完全反應。但是我們借助什么試劑就可以知道酸堿混合時發(fā)生了變化呢?什么時候兩者正好完全反應呢?①酸堿等體積混合 ②酸堿等質量混合 ③用PH試紙測試 ④用石蕊做指示劑 ⑤用酚酞做指示劑。學生分小組研究制訂,教師指導。按自己設計的方案做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的反應,探究什么時候兩者正好完全反應。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景中就自覺的進行實驗探究了。
4、實驗課程有效化——培養(yǎng)農村學生創(chuàng)新動力
現(xiàn)代科學知識量大且發(fā)展快,農村學生的知識體系相對薄弱,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熟悉與人們衣、 食、住、行等生活問題密切相關的化學知識,并使用這些化學知識來指導其生活,更應該引導學生有效的進行實驗教學,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例如:家里的鐵制農具不用后為什么要放在干燥的地方。我們在金屬的腐蝕和防護的探究實驗中,可以要求學生思考這樣做的好處,并請學生回家觀察家里的農具是怎樣存放的,啟發(fā)學生探究防止鐵制用具銹蝕的方法,掌握金屬銹蝕的原理。由此引入生活中常見金屬如何預防銹蝕。提問學生誰有既經(jīng)濟,又實惠的方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動力。
綜上所述,要使偏遠農村初中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增強化學素養(yǎng),使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得到全面落實,農村初中就要有效的實施實驗教學,這就要求化學教師們要不斷的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使實驗教學貼近生活,使農村初中學生在農村生活中感受到化學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柏品良;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化學教育>>2010年02期
2.胡賢安;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 ;<<新課程>>(中學)2010年03期
3.潘淇; 新課程改革下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新課程導學>> 2012年3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