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雷
【摘要】通過對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發(fā)現很多高職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高職院校把數學課當做知識課,數學教學不具備高職特色等問題,提出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學必須以應用為目的,把數學教學作為職業(yè)技能訓練的教學觀點。
【關鍵詞】高職教育 ; 應用為目的 ;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O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35-0034-01
世界職教的發(fā)展趨勢是把滿足就業(yè)需要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不再追求學科體系的邏輯嚴密性, 教學內容必須強調“三實”,即“實際、實用、實踐”。教育部長周濟明確指出: “社會需求是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最大動力”。高職數學教學必須遵循世界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不能僅僅停留在掌握知識的層面上, 必須學會應用。只有如此, 才能使所學數學富有生命力, 才能真正實現數學的價值。
一、目前高職學生數學應用學習的現狀及其原因
很多學生認為高中學習數學是為升學, 現在沒有什么用處, 有少數學生認為是為了進一步深造, 有的同學認為學數學能使人聰明……等等, 極少有人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部分學生只能列舉出生活中簡單的算數、求圖形的面積和體積等例子。在近幾年的期末試題中都出現了一些關于數學實際應用的試題,然而從考試的結果來看, 許多學生在這些試題面前感到束手無策, 讀不懂題意, 不會歸納抽象、建立數學模型, 不能運用已學過的數學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
以上情況表明: 我國學生在數學應用方面的意識還很淡薄, 應用能力偏低, 與在數學學習上所花的時間和精力相去甚遠。究其原因, 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1.教材的因素
我們使用的高職數學教材雖已作過多次修改, 但重知識、輕應用, 重邏輯推理、輕動手實踐的現象仍很嚴重。教材內容中, 應用題所占比例較少, 且有的應用題背景已顯陳舊, 缺乏時代氣息, 缺乏開放性, 與所學的專業(yè)脫離。學生長期在這種封閉、與生活實踐嚴重脫離的背景中學習, 其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又從何談起?
2.評價的因素
評價具有導向作用。在過去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 對教與學的評價往往用考試分數作為唯一標準, 于是出現了考什么就教什么、就學什么的局面, 而考試的命題又傾向于知識立意, 對數學應用能力的考查少之甚少。因此, 盡管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會解決“帶有實際意義和相關學科中的數學問題”與“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然而高職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沒有真正落實到教學中去。
3.教師的因素
(1)教師的觀念
目前高職數學教師基本上是傳統(tǒng)大學培養(yǎng)出來的學術型人才, 大多數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重視不足, 主動開展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淡薄, 認為高職數學主要傳授知識、訓練思維, 因此熱衷于邏輯推導, 運算技巧, 不關心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的發(fā)展。曾聽過一節(jié)大一序言課, 教師在談到學習高職數學的重要性時, 這本是一次向學生滲透數學應用意識的絕好機會, 但教師卻大講高職數學主要掌握四大運算( 極限、導數、微分、積分運算) 。
(2)教師自身的素質
盡管一些高職教師也意識到應用數學的重要性, 但由于受自身知識、能力方面的限制, 讓他們去挖掘聯系教學實際的數學應用例子和模型感到非常困難, 這也是師范院校教學中不重視數學應用教學的直接后果。因而也就無法高屋建瓴地指導學生養(yǎng)成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
二、高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的一般策略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 可考慮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當然也要開拓新的思路, 創(chuàng)造出更有效的方法。
1.注重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
學生學習的大量知識均來源于生活實際, 這就為我們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新知識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從生活實際引入新知識有助于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為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去分析現實問題, 解決現實問題提供示范, 從現實背景出發(fā)引入新知識, 需要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從數學角度分析問題并探索解決途徑、驗證并應用所得結論的全過程, 應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探索更多可以應用的實際問題和場景, 切忌由教師全盤端出。
2.鼓勵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描述客觀事物與現象, 尋求其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
現實世界的存在形式千姿百態(tài), 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或讀出它的數學表現或描述, 而需要我們自己去描述、去發(fā)現。只有從數學角度進行描述, 找到其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 才有可能進一步去探索其中的規(guī)律或尋求數學的解決方法。從數學的角度描述客觀事物與現象, 尋找其中與數學有關的因素, 是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此外, 教師還應努力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具有原始背景的數學問題, 交由學生去抽象出其中的數學問題, 并用數學語言加以抽述。
3.搜集數學應用的事例, 加深對數學應用的理解和體會
數學與現代科技的發(fā)展使得數學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展, 除了工程核物理和化學外,環(huán)境科學、臨床實驗、CT 技術、飛機設計、證券交易、市場預測等領域都需要數學的支持。教師既可以自己搜集有關資料介紹給學生,也可以鼓勵學生自己通過多種渠道搜集數學知識應用的具體案例, 讓學生了解數學的廣泛應用, 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發(fā)展, 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勇氣和信心, 更可以幫助學生領悟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4.為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
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最有效辦法應該是有機會親身實踐。教學中, 教師應該努力發(fā)掘有價值的專題活動、實踐作業(yè), 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 也可不到校外, 而通過模擬現實, 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5.開展“數學建?!闭n程
數學課程內容應是數學科學內容的“教育投影”, 數學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 迫切要求數學課程相應的作出反應。人們發(fā)現, 這些應用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把非數學問題抽像成數學問題, 借助數學方法獲得解決。
三、結束語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zhàn), 我們重建高職數學課程應注意將民族的數學應用成果及時納入教學內容,增加反映社會發(fā)展的應用知識, 并研究培養(yǎng)學生應用能力的對策, 從而使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相一致, 可望縮短學生發(fā)展必經的歷程, 盡快進入現代化前沿, 適應 21 世紀對高職學生提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章飛.加強數學應用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素質[J].天津:數學教育學報編輯部,1998.
[2][蘇]A.A斯托利亞爾.數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馮翠連.應用經濟數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