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南
摘要:目前小學生教學管理任務中,還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疑問,必須第一時間糾正并解決;而小學新課程教學模式是符合我國教育特色的,并且與素質(zhì)教育的初衷相吻合。筆者將探討新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新課程;教學;問題;討論
【分類號】G623.2
小學新課程教學的深入,對培育學生提出了更為嚴苛的要求,怎樣通過新課程教學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是當代教學亟待解決的新課題之一。目前的小學新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有關(guān)教育專家和學校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夠得到妥善解決。新課程教學,要重新構(gòu)建教育教學的理念框架,將教材當成教授知識的平臺,變通性強地運用各種范例,是對以往教學模式的一種顛覆。
一、 小學新課程教學觀念
(一) 創(chuàng)建情景教學,達到理想功效
在新課程教學開展的時候,要從平日的生活著手,創(chuàng)建形象、能夠緊抓學生眼球的情景,在情景中拓寬學生眼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從客觀事物著手,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掌握教材內(nèi)容,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影響,寓教于樂。
(二) 鼓勵為先,批評適度,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新課程教學中,要注重把握學生的心態(tài)、情緒,教學中要積極運用正面評論,多使用正面的鼓勵以及帶有鼓勵性質(zhì)的肢體語言,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并引發(fā)學生的探索欲,鼓勵學生深入學習;盡量不使用或少使用負面評論,讓學生自己查漏補缺,預防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三) 變通性地利用教學課程,提升教學效率
新課程教學中,老師要依照學生的認知定律以及能力,注意領(lǐng)悟新課程教科書編纂的主旨,利用教科書,變通性強地對其使用;依照學生的具體狀況,對教科書中的內(nèi)容進行適度的刪減或調(diào)節(jié),要做到從教科書中提取精華。
此外,老師不但需要傳道解惑,還要從理論、能力、心態(tài)、情緒以及思考模式等多層面實施教學。這是由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更為重要。
(四) 培育學生的自主性,規(guī)避課程講解的“假大空”
在新課程教學中,老師是學生的“引路明燈”,對學生熟悉的理論,應耐心講授,而對綜合程度較高并且兼具極佳思維鍛煉意義的問題,要細分知識點。然而,目前的教學缺少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育。
新課程教學中,老師應誘導學生,引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并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翁。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研討要適度,老師應擅長引導學生。要規(guī)劃學生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從不同視角去了解所學知識,化解實際矛盾。
二、 小學新課程教學存在的難題
(一) 沒有妥善處置教學民主和教學次序
在小學課程教學中,時常會出現(xiàn)如此情況:在老師提問以后,學生開始踴躍回答問題,一部分學生踴躍發(fā)言,課堂吵鬧不堪;一部分學生不舉手就站起來回答問題;一部分學生站到座椅上回答問題;另外,還有學生會走到老師跟前,扯著老師的衣服來回答疑問。
這樣雜亂無章的課堂,老師明確要求點名發(fā)言,極個別的學生仍然吵鬧不已;此外,老師為了呵護學生剛剛建立起來的興趣,既需要維護教學秩序,又要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顧此失彼,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到的東西少之又少。
(二) 課程教學模式的不科學
新課程教學中,時常是老師隨機提問,需要學生分成小組探討;然而,探討過程中,同學們大多七嘴八舌、自說自話,與其說是探討,倒更像菜市場里買菜。導致課堂教學秩序紊亂、學生沒有辦法正常探討的根源在于:隨意性太強,而教學過程中僅重視合作學習的成果,缺少探討中的引導,忽略了對學生個性的培育。
(三) 缺少學習自主性
新課程教學中,老師沒有起到主導作用。盡管這樣看上去學生的發(fā)言等更為踴躍,然而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以往均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似乎并非如此。這類畸形的自主,會導致課堂秩序紊亂,學生學無所得。
三、 提升小學新課程教學效率的策略
(一) 打造諧和公平的師生關(guān)系
新課程教學中,老師不應將自身的位置擺得過高,要與學生親密互動,但又不失老師的威嚴。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老師講授課程的時候不能照本宣科;而應讓學生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視角來學習課文;要重視誘導學生,并不吝惜贊美之詞。這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二) 激勵學生參加互動
學生參與是實踐課程以及學習活動成功的標志。在新課程教學中。老師應誘導學生踴躍參與課堂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而高效的學習辦法是學生通過摸索獲得的,如此能夠最大限度地汲取課堂中的“養(yǎng)分”。
而通過創(chuàng)建豐富多彩的情景,將學生引導入異彩紛呈的問題時空中,激勵學生主動參加,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灌輸課程的重難點就變得容易得多。
(三) 萃取教學語言
新課程轉(zhuǎn)變,而老師還畫地為牢、教學模式還一成不變的話,新課程教學也只能是紙上談兵,沒有絲毫意義。新課程教學中,老師教學的質(zhì)量怎樣、效果怎樣,取決于老師的組織能力。老師應對自己使用的教學語言進行萃取,避免使用啰嗦、重復的語言;規(guī)避過度講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 多留余地,培育自主能力
學生在充裕的時空中,自主學習才不會是一紙空談。老師要盡可能精簡自身的教學語言,對學生已經(jīng)熟知并能靈活應用的知識,不需要再進行講授。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講授要兼具啟迪性與引導性,要點撥學生的思維,不可將答案告知學生,學生應通過自主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另外,應培育學生的自主思維,老師提問時應反復揣摩問題的討論價值,讓學生解析問題,找到答案。
結(jié)束語:
新課程教學中,不應完全按照教科書來教學。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教學等等)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是至為關(guān)鍵的。而學生從新課程教學模式中學到的知識,將受用終身。
參考文獻:
[1] 徐蘭芬.讓學生成為快樂的天使——新課程教學中的小學美術(shù)教學[J].課外閱讀:中下,2012,(1):199-199.
[2] 葉應萍.小學數(shù)學新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3,(43):244-244.
[3] 蔣智芳.心系學子煥生機——淺論基礎(chǔ)教育中音樂新課程教學的備課[J].小學時代:教師,2012,(8):80-80.
[4] 翟龍華.新課程教學中如何關(guān)注學生對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6):168-1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