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兵新
【摘要】學校開設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現如今素質教育大力推行的環(huán)境下,教育工作者應該將中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關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系制定出來。其中包含了對學生認知與操作,創(chuàng)新和深入式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并結合相關體系,制定出與之相配的教學方式。結合實際情況,本文首先闡述了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相關創(chuàng)建工作,并分四個方面,詳細闡述了相關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教學方式。旨在提高學生們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 學生能力 ; 培養(yǎng)體系 ;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240-01
現如今,計算機的相關應用深入到人們實際生活中去,初中計算機教育的地位和以往相比也有所提升。為了在根本上做到符合時代的要求,教育部已經將信息技術課程納入到了我國中小學必修科目中。由此能夠看出,與其他課程相同,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教育目標也是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所涉及到的能力培養(yǎng)問題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能力培養(yǎng)體系的相關創(chuàng)建工作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有著知識性強的特征,這個特點決定了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要將學生們的認知能力在根本上加以培養(yǎng)。這里講到的認知能力,指的就是學生們對待知識要有積極好學的態(tài)度,獲得知識,吸收知識,以及強化知識,最終養(yǎng)成信息技術專業(yè)素養(yǎng)的相關能力。對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行培養(yǎng),能夠在根本上達到信息技術學習的相關目標,為學生獲取知識夯實基礎[1]。
(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有著技能性的特征,該特點在根本上決定了教師要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全面培養(yǎng),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的運用相關知識,并對其進行實踐。因此,熟練的操作能力運用是建立在求掌握基本知識以上的。對計算機進行操作,包含了正確的運用軟件,掌握各種計算機技巧等等,對學生們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能夠在根本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對于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也能夠加以全面掌握[2]。
(三)學習能力的相關培養(yǎng)
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工作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即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在合作能力中,學生之間會有相互的交流,合作,又能夠令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相互幫助,各取所需。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能夠將其學習的主動性在根本上加以激發(fā),進而發(fā)揮出其主觀能動性。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從被動學習轉化為學習;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派樣,能夠幫助學生取得自信,另外還能夠享受到成功帶給他們的喜悅,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相關教學活動所追求的最終目的,這一點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同樣適用。創(chuàng)新的能力指的是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潛能的集合,在相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能夠引發(fā)學生對知識進行積極思考,令其敢于對知識產生質疑,進而在根本上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其思維,將其創(chuàng)作潛能加以激發(fā)。
二、相關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教學方式
參與信息技術教學的主體就是教師和學生,兩者在此中間扮演了不一樣的角色。在相關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說是課堂的引導者,參與者或者是設計者,教師的責任就是引導學生們在實際學習的時候積極發(fā)現問題,并擁有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對于此,為了在根本上培養(yǎng)學生們的相關能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可以制定一個與能力要求相適應的教學方法。經過多年教學經驗得出教師們可以使用以下幾個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
(一)分層教學法
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的初衷在于不同的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認知不統(tǒng)一。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可以將所有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任命一個成績好,品德好的學生擔任該組組長,讓學生們使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共同學習,另外,還可以在課堂中組織小組之間的競賽,利用該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能為學生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樣不僅能夠將其教學效率加以提升,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
(二)課堂整合教學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進行課堂整合教學,指的就是把信息技術和其他相關的課程相互結合起來學習的一種方式,這一點是由信息技術課程的相關特征所決定的,教師教授學生們計算機知識,能夠為其相關學習提供基礎,所以說,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來解決其他學科所遇到的問題。比如說:一些較為抽象的物理,化學實驗,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形象化處理,這樣做既能夠令學生們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同時還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熱情充分的激發(fā)出來,真可謂一舉兩得。
(三)任務驅動教學
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指的就是將相關學科知識設計到相關任務中的一種教學方式,并引導學生們來完成這些相關任務,最終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為了更好的利用該教學方法,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授課之前要將相關教學目標進行全面分析,把課程的內容設計好,并為其準備難度事宜的相關任務。同時還應該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關注學生們完成任務的真實狀況,對學生們在完成任務時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指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跟蹤式檢查。
(四)設問探索式教學
該學習方式就是令學生們在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疑問,利用資料搜索的方式把這些問題進行全面解決,并得到滿意的答案,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展示,為了在根本上運用好問題探索教學,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授課的時候,應該利用有效方式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并使學生利用這種方式加以正確的實施,同時要求學生及時的將自己的探索方案報告給自己。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學生們的成就感,進而激發(fā)學生起學習計算機技術的積極性。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的最佳方式,該課程不但在初中的相關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學生自身發(fā)展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對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能力培養(yǎng)進行探究,有著非常重要的顯示意義存在。
參考文獻
[1]劉雪珊.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
[2]張毓瀅.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養(yǎng)成[J]. 考試周刊,2008,08:134-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