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娟??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如何指導高中生在英語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自主與合作學習能力。筆者提出了科學分組、閱讀材料的選材原則等合作學習的前期準備工作以及教師在閱讀活動過程中應采取的指導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高中英語;課外閱讀;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16-055-1
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在英語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課外小組合作學習是對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有益而重要的補充。筆者擬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就該活動的設計原則,具體活動方式和評價手段等談談自己的實踐活動,以期為深入開展系統(tǒng)而高效的課外閱讀活動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準備工作
合作學習的過程是一種信息互動的過程。學生之間相互支持,揚長避短,優(yōu)勢互補,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合作學習的輕松環(huán)境還可以降低學生的焦慮感,增強學習自信心,促進人際交往,可以形成有效的互補作用。
1.科學分組。
鑒于學生的實際水平,活動的開展應遵循在教師指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及合作學習能力為原則。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現(xiàn)狀的基礎上,協(xié)助學生制定出可操作性強的活動計劃。具體做法是:我將本班50名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成員的搭配主要參考目前的英語水平,高低搭配旨在促進他們的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確保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各種層次的問題時,總能有同學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每組5個成員在學習過程中各自承擔有不同的職責。每組設有組長、資料員、記錄員、統(tǒng)計分析員和發(fā)言人。每位組員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及特長,任選一角色,并承擔起職責。組長全面負責活動的召集和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資料員負責閱讀材料的領取、分發(fā)和管理;記錄員負責對活動過程中組員討論時,有價值的觀點和建議的記錄;在集體交流學習經(jīng)驗和匯報成果時,由各小組發(fā)言人代表本組進行交流發(fā)言;對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率較高的題目及遇到的共性問題,由分析員進行統(tǒng)計分析,進而形成書面材料。如此這般,每位組員各司其職,就能確?;顒佑行颉⒏咝У亻_展。
2.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材原則。
選材的內(nèi)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時代感強,語言純正地道。兼具有知識性、趣味性、時代性、文學性、可讀性、多樣性等特性。
3.課外閱讀材料的來源。
在確定選材的原則之后,教師就要進一步明確閱讀材料的來源渠道,避免選材的盲目性,以提高閱讀效率避免浪費學生的寶貴時間。
(1)主流的英文報刊,雜志。
它們的特點是時效性強,編排新穎,貼近生活,溶知識性和趣味性一體,涉及內(nèi)容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且語言鮮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興趣和閱讀需要從中有選擇性地進行閱讀。如21st Century、 China Daily 、 Learning English、Crazy English、 the World of English等。
(2)英語閱讀方面的教輔資料。
圖書市場上有大量與現(xiàn)行教材配套的閱讀方面的書籍。這些閱讀材料在編排時充分考慮了題材和體裁的多樣性,內(nèi)容豐富,圖文并茂,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充分考慮高中生的閱讀水平和心理特征。同時,文后所配的測試題及穿插其中的閱讀策略指導,有助于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和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3)原版的英文名著及其簡寫本。
英文名著本身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地道語言材料的同時,也為學生了解英美等國的歷史地理,文化習俗等提供了豐富的背景資料。名著的簡寫本在盡可能保留原著的寫作風格和語言面貌的同時,在語言難度上有所降低,并附有注釋,有利于學生拓展詞匯量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如Pride and Prejudice、 Hard Times、Great Adventure、The Adventure of Tom Sauyer等。
二、學習過程中的教師指導作用
閱讀過程和實踐包括涉及、感知、理解、領悟、批判、融入、內(nèi)化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活動設計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和技巧。一般可從以下三個階段開展活動。
1.了解英語閱讀所涉及的相關策略和技巧。
在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應注重培養(yǎng)的技能。如:快速閱讀能力,猜詞技巧,長難句的處理,主旨大意的概括,文學作品的鑒賞等。教師可先就略讀(skimming),尋讀(scanning)的技巧作簡要介紹后,讓學生在閱讀材料中進行實踐,從而有效提高閱讀速度。對閱讀中遇到的生詞,不要急于查字典,而是充分利用上下文、同義詞、反義詞、因果關系、定義、注釋等手段進行猜詞技能(guessing word meaning)的培養(yǎng)。通過解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典型長難句,培養(yǎng)分析句子結(jié)構(gòu)的能力。
2.有針對性地將所學策略和技巧運用到閱讀中。
實踐活動是文化習得或者獲得的一種生成,具有實踐和推廣的意義。充分利用學生的求知欲、會模仿、好奇心等心理特性,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所了解的策略和技巧結(jié)合有針對性的所選的分類專項閱讀訓練,開展分類強化訓練。通過訓練過程中的信息反饋,經(jīng)過分類、討論和指導之后,再進一步地進行鞏固訓練,直至能夠?qū)@些策略和技巧達到運用自如,內(nèi)化為自身的能力
3.形成閱讀解題能力。
經(jīng)過為期一學期的有計劃的、系統(tǒng)的課外閱讀訓練,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及教師的精心指導下,高一學生基本能夠掌握高中英語閱讀所需閱讀策略和技巧。這為今后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使他們能夠在閱讀中獲得信息,獲得樂趣,不斷提高閱讀能力,成為真正的自主閱讀者。
三、結(jié)語
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任務之一,而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學習的關鍵。在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探討和實施高中生課外閱讀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可使學生成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gòu)者,使教師成為學生活動過程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意義建構(gòu)的幫助者,對于推進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和實現(xiàn)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