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玲
[摘 要]課程標準認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必經(jīng)過程,要改變原有閱讀教學的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方式,以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閱讀教學,發(fā)展學生的語文閱讀素質。正因如此,作為教學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課堂閱讀訓練,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成為廣大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以及自己對以往閱讀教學不斷反思的情況下,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訓練
閱讀中能美化人的心靈,提高人的素養(yǎng),是一個人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閱讀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它的目標是有益于人的發(fā)展。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更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因此,我們每位教師要充分認識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不但要使學生掌握豐富的字詞以及文章的藝術手法,更重要的是要通過一定的方法指導,讓學生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一定的文學技能?;谝陨戏治?,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強化閱讀訓練,注重積累,不斷總結科學有效的方法教給學生成為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關鍵。
一、加強背景介紹,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題
背景介紹是語文教學的教學資源,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題的重要方法。在教學中,要促成文章、作者、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就要適時進行背景介紹,為學生更深刻地了解作者、理解文章做準備。背景介紹不僅要關注知識問題,還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情感及其價值觀問題。背景介紹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體現(xiàn)在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會作者原意、領會文章意義,提高賞析文學作品的能力;能讓學生了解一些文學、歷史常識,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一定的文學技能。
二、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
1.利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語言具有情感表達和情感交際的功能,教師利用貼切生動的語言能喚起學生豐富的感知覺表象,為學生閱讀活動的進一步開展打下基礎。在體驗式閱讀教學中,運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主要表現(xiàn)為課文導語的設計,不同的課文有著不同的主題內容、題材特征和情感內涵,設計導語就應采取不同的方式,營造符合課文情感基調的教學情境。教師在運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注意做到語言簡潔、準確、生動且富有感染力。
2.運用多媒體呈現(xiàn)情境。多媒體具有立體化、形象化、鮮活化的特點,能很方便地為人們營造一種審美情境,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通過形狀、聲音、顏色、運動等元素的綜合表現(xiàn),有效地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活動,尤其是情感活動,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進而對文章有所理解、感悟、體驗及闡釋。
三、細節(jié)誦讀,促進學生情感體驗
誦讀過程實際上也是學生逐步認識文章思想內容的過程,特別是深入理解了文章思想感情之后的細節(jié)誦讀,能不同程度地在學生的腦海里浮現(xiàn)與課文內容相似的畫面,如自然景色、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等,使學生在誦讀時進入意境,如聞其聲,如觀其物,如臨其境,如經(jīng)其事,如見其人,這樣批文入情的誦讀,能更有效地促進學生情感體驗。 同時,誦讀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別是較難理解的語句、段落,可以在反復的誦讀之中讓學生體味和品讀。只有把文章讀熟練、讀仔細,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和課文中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讀中感悟已成為當前閱讀教學的主要方式,以讀為主線,打開學生的情感閘門,通過教師、學生、文章三者之間的對話,讓學生理解文章,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得到審美愉悅和情感熏陶,已經(jīng)成為一個共識。
1.教師范讀。教師范讀是指教師在學生閱讀之前或之后,親自朗讀課文。教師在示范的時候,要深入體驗作品的感情,抓住它的基調,并進入情境,受到感染,產生共鳴。聲情并茂的朗讀能在正確、流利、有感情方面起到榜樣的作用,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激情,讓學生一下子把握朗讀的情感基調,在節(jié)奏、重音、停頓方面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能讓學生一下子找到朗讀的感覺,掌握朗讀的技巧,培養(yǎng)朗讀的語感,體會文章的情感。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課文不到位時范讀,通過語感使學生頓悟;可以在課文學到關鍵處,理解、認識得以升華時范讀,使學生情感得到升華,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可以在學生朗讀的感情不到位時范讀,指導學生朗讀;可以在文言文初學時范讀,古文的斷句是難點,應以范讀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2.學生自讀。朗讀教學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從無感情到有感情的朗讀必然需要一個過程,應該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許多故事性強、人物描寫生動的文章、詩歌充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感情、人物的感情,最好就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深入思考,反復推敲、在朗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吟誦,使感性認識得到升華,獲得對文章深層次思想感情的理解。
四、激發(fā)想象,體驗語境
中學生極富想象力,他們往往能由一件具體的事物聯(lián)想或想象開去,從而產生一個更生動形象的心理世界。閱讀中的想象是指把感知文章所得到的表象加以改造并進行重新組合,再造出原形象或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在教學情境具體的課文時,教師可啟發(fā)學生進行再造想象,讓情境畫面在誦讀、交談中時刻浮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這樣可以促進學生快速理解課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在教學有著豐富內涵的課文時,教師要創(chuàng)設合適情境,引導學生有依據(jù)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想象,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教學一些情節(jié)比較曲折的小說或者寓言、童話類故事時,可以根據(jù)故事的某些不確定處或空白處,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去推測可能產生的情節(jié)和新結局,故事的續(xù)寫或改寫過程便成為學生思維想象的過程。教師要善于在教學中找到文章的“空白”,引導學生運用想象的方法,將文章與學生的知識積累、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的想象更加形象、生動、具體,從而使學生得到的體驗更為深刻。
五、結語
語文閱讀教學的改革研究日新月異,新理念、新策略正在或將要被引入閱讀教學。在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給學生營造一種較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久而久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習慣就能夠逐漸養(yǎng)成,從而取得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開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3:25.
[2]王焱桃.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綜合性學習探析[J].價值工程,2014(12).
[3]郭迎春.淺議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3(01).
[4]郭強.淺談中學語文素質教育[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8).
[5]魏書生.魏書生教學工作漫談(教書篇)[M].漓江出版社,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