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
摘要:基于智慧課堂,以“再探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為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圍繞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設置有效問題、設計探究實驗、歸納拓展知識四個方面設計本節(jié)課程,真正貫徹智慧課堂的“趣”、“活”、“智”、“實”,有效實現(xiàn)情境、問題、活動、教師行為四者有機結合。
關鍵詞:智慧課堂;初中化學;教學設計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08-0034-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8.012
國家督學成尚榮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yǎng)知識人轉為培養(yǎng)智慧者”。智慧課堂應該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以活躍學生思維為關鍵,以喚醒師生智慧為保障的真實課堂。在智慧課堂中,學生智慧地學,教師智慧地教,學生得到智慧,教師智慧成長。本文根據(jù)筆者對智慧課堂的理解,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以“再探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為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從以下四個方面談一談如何打造初中化學智慧課堂。
一、 生活情境,引入課堂
氫氧化鈉是工業(yè)上常用的一種化工原料。在“渤化”牌工業(yè)用氫氧化鈉(片狀)包裝袋上有如下標簽:
工業(yè)用氫氧化鈉中含有碳酸鈉,可能來源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
設計意圖: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是初中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反應,但上教版的初中化學教材中并未用實驗來探究該反應的發(fā)生,所以這節(jié)課顯得很有必要。但如果直接從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這個反應入手,會顯得比較空洞,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采用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工業(yè)氫氧化鈉中含有碳酸鈉這個事實引入本節(jié)課,一方面引起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體會到化學是生活真實存在的,化學來源于生活。智慧的課堂需要引入生活化的內容,關注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驗,讓學生在與生活的溝通中體驗。在知識與生活的融合中,學生既增長了智慧,也培養(yǎng)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二、 有效問題,貫穿課堂
本節(jié)課一共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 若將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那么你能從哪幾個視角證明2NaOH+CO2Na2CO3+H2O這個反應的發(fā)生?
2. 你可以選擇哪些試劑檢驗碳酸鈉的生成?
3. 你有哪些辦法證明實驗過程中二氧化碳、氫氧化鈉的減少?
4. 如果向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過量二氧化碳,產(chǎn)物還是碳酸鈉嗎?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課堂提問這種手段可以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上述四個問題層層遞進,貫穿整個教學流程,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學生通過對前三個問題的思考、交流、評價,不僅知道了從生成物的產(chǎn)生和反應物的減少這兩個視角證明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還初步掌握了證明碳酸鈉生成和二氧化碳、氫氧化鈉減少的方法。第四個問題是對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延伸,整節(jié)課雖然主要是圍繞2NaOH+CO2Na2CO3+H2O展開,但當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過量的二氧化碳時,產(chǎn)物并不是碳酸鈉,而是碳酸氫鈉。該問題的設置有利于將學生對化學反應的認識從定性化上升到定量化。
三、 探究實驗,點亮課堂
圍繞探究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這個主題,本節(jié)課設計了以下探究實驗:
1. 用盡可能多的方法檢驗一瓶未知溶液中是否有碳酸鈉(學生分組實驗)。
2. 檢驗反應物二氧化碳、氫氧化鈉的減少(教師演示實驗,如圖1、圖2、圖3、圖4)。
設計意圖: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沒有實驗的課堂是缺乏探究的課堂。課堂中恰到好處的實驗設計不僅會將難理解的知識變得通俗易懂,還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甚至有些精彩的探究實驗還能點亮整個課堂。本節(jié)課設計的分組實驗除了幫助學生理解可從反應物減少的角度證明反應發(fā)生外,還幫助學生鞏固了碳酸鈉的化學性質,而真正充滿探究味道的是接下來的四個演示實驗。前三個實驗(圖1、2、3)是探究反應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減少,其中前兩個(圖1、2)是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第三個(圖3)是用數(shù)字化實驗來測定,克服了傳統(tǒng)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甚至實驗失敗及操作復雜的困難,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到現(xiàn)代的轉變。 最后一個實驗(圖4)用pH計測定該反應過程中氫氧化鈉溶液pH值的變化, 從而證明反應的發(fā)生。較之從二氧化碳減少的角度來證明該反應的發(fā)生,用pH計來做實驗顯得更有智慧,讓學生眼前一亮。這四組實驗充分體現(xiàn)了化學實驗從靜態(tài)走向動態(tài),從定性走向定量,從傳統(tǒng)走向現(xiàn)代的轉變,這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得到智慧,也增長了教師的見識,使教師的智慧得到成長。
四、歸納拓展,小結課堂
檢驗生成物的產(chǎn)生
檢驗反應物的減少
若反應物是氣體,則根據(jù)反應過程壓強的減小。
若反應物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則根據(jù)該反應物
濃度的減小。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頭雖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結尾,猶如“畫龍點睛”,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使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因此,精心設計課堂小結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對于良好教學效果的鞏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課堂小結并不是簡單地對知識進行粗略的概括,而是要將其系統(tǒng)化,將屬于同一范疇的知識點組織在一起,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拓展延伸。本節(jié)課采用框架式結構對所學內容進行小結,有利于幫助學生將知識系統(tǒng)化,另外該小結在對知識總結的基礎上也對其適當?shù)耐卣箽w納,實現(xiàn)了從特殊到一般的轉化,有利于學生掌握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
智慧課堂應該是以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前提,以活躍學生思維為關鍵,以喚醒師生智慧為保障的真實課堂。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用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入課堂,用層層遞進的問題貫穿課堂,用充滿探究意味的化學實驗點亮課堂,用恰當?shù)姆绞叫〗Y提升課堂,真正貫徹落實了智慧課堂的“趣”、“活”、“實”、“智”,實現(xiàn)了將情境、問題、活動、教師行為四者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 邱曉霞.淺談智慧型化學課堂的創(chuàng)建 [J].試題與研究,2010(16)
[2] 陳榮洲.化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的設置[J].化學教與學,2010(9)
[3] 吳建國.談談中學化學的課堂小結[J].化學教育,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