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玲
[摘要]語文素養(yǎng)歸根結底就是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就是加強朗讀指導。在語文課堂中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表達能力,更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從一年級起就要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只有切實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朗讀對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語文;朗讀;指導;策略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只有愛上讀書,學生才能發(fā)展語言能力,進而提升理解力和創(chuàng)作力。因此,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就必需從朗讀上多下功夫。教學中,要從朗讀出發(fā),把朗讀貫穿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抒發(fā)的情感,培養(yǎng)語感。 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
一、朗讀教學的意義
教材是語文學習的載體,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源泉。教材中的課文篇數(shù)雖然有限,但卻是學生積累和吸收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的主要窗口。現(xiàn)行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例有許多是大師級的名篇佳作,文質兼美,屬于經(jīng)典作品,有一定的蘊涵和深度,經(jīng)得起吟詠和品味。教材中還有一些極具時代特點和現(xiàn)代意識的作品,這些作品則能讓學生接受現(xiàn)代文明的熏陶。在閱讀教學中,我們憑借它可以對學生滲透思想教育,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進行知識的積累,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由此可見,課堂上的朗讀指導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所在。
1.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聽和說是密切相聯(lián)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與周圍的人接觸交流,其過程實際上也是在進行聽和說的訓練,但是內(nèi)容都是零碎的、單一的、不科學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即使聽老師上課,老師的語言也未必是十分正確、規(guī)范、鮮明、有條理的。而學生經(jīng)常聽老師的示范朗讀,聽班級里同學的朗讀,以及自己在課堂上進行的朗讀練習。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訓練了自身聽的能力,而且豐富了自己的語言積累,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得在家庭環(huán)境中形成的粗糙的、不規(guī)范的口頭語言得以改造,并且能把話說得富有邏輯性,規(guī)范生動而且豐富具有表現(xiàn)力。
2.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學生作文練習時常??嘤跓o話可寫,即便是挖空心思寫出的只言片語,又苦于無法展開內(nèi)容,這就是內(nèi)在積累過于貧乏而導致的思路狹窄。學生如果經(jīng)常進行朗讀訓練,就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為,范文的選材大都是語言生動、具有教育意義的內(nèi)容。而在朗讀的過程中,精美的布局謀篇,再加上抑揚頓挫的語調,好比思維的引路人,帶領著學生的思維穿越時間與空間,內(nèi)化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久而久之,日積月累的東西使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學生的作文思路也相應開闊,寫的文章逐漸條理清晰,語句通順,內(nèi)容生動、具體。
3.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文字的感知,必然要從課堂的朗讀指導開始培養(yǎng)。課堂上,針對小學生對朗讀的興趣缺乏持久性,注意力容易發(fā)散等特點,教師應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朗讀訓練,如指名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輕聲讀、同桌互讀、輪流讀、分角色讀、競賽式朗讀、齊讀等。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朗讀方式,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多樣。齊讀不宜多用,避免一些惰性極強的孩子“濫竽充數(shù)”。“示范激趣法”是指教師的示范朗讀或播放朗讀錄音。由于課堂上的朗讀訓練形式多樣,這一朗讀指導的過程會大大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從而把學生帶進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當中,學生的朗讀興趣不知不覺就培養(yǎng)起來了。
4.加強朗讀訓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一個人如有很強的語感,說話時才能做到自然得體,寫文章時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罢Z感”是語文素養(yǎng)中語文能力的重要方面。把語感培養(yǎng)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任務,是當今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也是進行語文教學的前提,更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之一。在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學生能夠邊讀邊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表達出來。在他們深情朗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進入文本,真正把自己和文本中的人物融為一體,從而準確地捕捉到文章的意旨。語感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學生語文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高低,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了提升。
二、朗讀教學應用的策略
1.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為積極活躍的心理動力。只有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才會自覺、積極主動參與到朗讀訓練當中去。如在教學《黃繼光》一課的第三自然段時,教師可以把火力點里的敵人把機槍對準黃繼光這一段為切入點,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指導。結合電教手段體會當時黃繼光的處境有多么艱難,從而進行情景式的朗讀,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
僅僅依靠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還不夠,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這不僅要做到讀得正確流利,還要注意正確處理文中的抑揚頓挫,運用恰當?shù)恼Z調和語速。在朗讀的時候,句中的某些詞語從聲音上還要加以突出。為了重點突出某種特殊的思想感情,還要把句子里的某些詞語讀得重一些,恰當使用重音可以使語言更加鮮明。如《雨后的池塘》一文:池塘中,多荷葉,荷葉上有雨點,圓如珍珠,明如水晶。為了突出池塘里的荷葉多,因而“多”要讀重音。荷葉上的雨點是怎樣的,課文用了兩個比喻句來描寫;“圓、珍珠、明、水晶”這些詞要讀重音,把荷葉上雨點的特點,盡現(xiàn)眼前,也讓讀者聽者領略到雨后池塘的美景。此外朗讀的速度,對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也很重要,只有快慢適當才能更好地表達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思想感情。如《徐悲鴻的故事》中,一個外國學生:“中國人又蠢又笨,就是把他們送上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弊x這句話可稍慢些表現(xiàn)出外國人蔑視中國人的態(tài)度,如到徐悲鴻被激怒大聲地說:“先生,你說中國人不行嗎?那么我是中國人,我們比一比等學習結業(yè)時,看看到底誰是人才,誰是蠢材?”這一句充分表現(xiàn)了徐悲鴻不甘中國受屈辱,誓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的決心,因而,在指導學生朗讀時特別強調聲音要讀得極速些聲調上揚。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技巧,時間長了,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文章朗讀的速度、停頓、重音和語調。
3.抓住訓練點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課文的朗讀訓練點,也就是文章的重點詞句,抓住訓練點可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如教學《秋天》一課時,首先抓住秋天顏色的詞語:“天那么高,那么藍”重音落在“高”和“藍”上;“高高的藍天上飄著幾朵白云”重音落在“藍”和“白”上;“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地金子”重音落在“黃”上。這些詞是秋天特有的色彩,一個“黃”字,把秋天勾勒出來,朗讀時適當予以強調。其次,抓住文章的比喻句“稻子黃了,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地金子”。這個比喻句描寫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運用贊美的語氣讀出小魚把黃葉當作傘,螞蟻把黃葉當作運動場,燕子把落葉當做電報。這些比喻句與小動物有關,富有情趣。讀時,要親切活潑,幾個喻體要重音強調,讓學生把這些句子的內(nèi)容想象成一部有趣的卡通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興趣。感情朗讀,猶如一把金鑰匙打開了學生理解課文的大門,又似一股溫柔的風習習略過心扉,卻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
古人有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從一年級起就要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只有切實加強學生的朗讀指導,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語言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從而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郭銀放.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魅力中國,2010,(01).
[2]徐美娟.用朗讀點亮語文課堂[J].江蘇教育研究,2011,(01).
[3]馮鷙.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J].考試周刊,2011,(07).
[4]曾國強.試談高年級閱讀教學[J].新課程·下旬,2014,(02).
(責任編輯 史玉英)